淺議幾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技巧
劉常麗 (河北省邢臺縣漿水中心學校 054013)
小學生正處于心智逐漸形成的時期,感性思維遠遠強于理性思維,他們想學的時候思維開闊,頭腦靈敏,可是在不想學的時候又會思維遲鈍,思路阻塞。所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最需要教師充分運用教學技巧活躍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文嘗試著介紹了幾種課堂教學技巧,以期和大家交流學習。
小學教育 數學教學 教學方法
小學數學教學不僅是對一個數學教師基本知識儲備的考驗,同時也是對教師創造性和應變性的考驗。常言道“教無定法”,其意在說明教學活動充滿了不可預測的變量,情況復雜,始料不及。在新課程改革逐步深入的今日,卻仍然有些教師抱殘守缺,故步自封。論學習,自己沒有學習的時間,也沒有學習的習慣;論思想和眼界,卻因為長期困守校園而變得目光短淺,視野狹窄。這樣的情況,都影響到了小學數學教師的創新力,導致很多人不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只好無奈地沿襲舊有的方法和套路。由此看來,要想獲得本質性提高,必須進行根本性改變。
“玩”是最能調動學生情緒,使其振奮的手段。游戲是小學生的天性,好動是小學生的特點,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特點來為教學服務。在教學中恰當地讓學生“玩”,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讓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狀態,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就會帶來疲倦?!?/p>
在學習“有趣的拼搭”這一內容時,我從家里拿了多個塑料積木塊,讓學生想辦法把它們拼成長方體和正方體,學生很感興趣,每個小組都認真研究起來,紛紛出謀劃策,最終都拼出了滿意的“答案”。這種類似玩積木的游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和想象能力,更有助于他們對知識的實際運用。
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一節時,我把人民幣知識融于游戲中,搞了個“我開書店”的活動。課前讓學生把班里所有同學的各種書搜集起來,按類排列在六張桌子上。課上把學生分成三組,每組一名售貨員,其他學生充當買書人。錢幣就用學生自己畫出的“紙幣”來充當?;顒又?,無論是買書人還是賣書人都很快樂,無論是多花了錢還是少花了錢,他們都很興奮,因為他們在這個游戲中學會了討價還價,學會了找錢,學會了圓角分的轉化等。我也很高興,因為我幾乎是個觀眾,沒有費什么口舌,學生就學會了這么多東西。由此可見,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是快樂教學的一大法寶,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單調的“復習—新授—練習—小結—作業”教學環節被教師視為傳統的也是保守的教學模式,被襲用多年,少有例外。這種單一的教學過程,從始至終都在圍繞著教師的講來進行。在課堂上,學生的思考和練習則放在其次,學生如果有聽不懂的內容,那么下面的知識就很難聽得懂。長此以往,積累的問題越來越多,學生的興趣也會越來越低,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很難培養學生長久的內在動力。
針對這種灌輸式教學的種種弊端,我們在新課程改革中提出了新的教學五環節:情境導入—學生探究—學生思考—解決問題—鞏固—小結。這一改變,便改教師講課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探索新知的主體地位。在這個過程中突出的不是教師而是學生,目的是使學生真正地由學會變成會學,掌握方法和規律。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穿插師生的共同探討活動,拉近師生的距離。比如,小組討論學習是課堂教學的常用方式,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如有難處,可以請教教師,教師也可以參與到小組的討論中,最后由小組得出結論,推出代表展示答案,教師當堂點評。
這種教學方式最大的好處就體現在對于學生的啟發式教學上。教師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盡善盡美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思考熱情和學習主動性,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讓學生有了體驗成就感的機會。
小學數學教師要懂得把課堂和生動的生活緊密聯系的道理,這樣能夠給學生一個熟悉的學習環境,也便于學生在處理具體的數學案例中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數學即生活,將學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實地去感受數學的價值,讓學生真正地理解數學,能夠使他們從小熱愛生活、熱愛數學。與此同時,新課程標準也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并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角度出發,挖掘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
另外,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不了太長時間,所以能在一節課的開始把學生的注意力抓住,很快地解決課堂問題是最好的,尤其是數學課堂教學,要學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聯系學生生活是很有效的一種方法。如在學習“面積”的問題時,我讓學生思考了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媽媽要為廚房油煙機下方的墻上貼上漂亮的防油貼畫,現知道防油貼畫的長和寬分別是45厘米和30厘米,如果墻的長是150厘米,寬是80厘米,那么需要幾張防油貼畫?這么一問,學生開始計算了,有的學生還講了自家貼防油貼畫的張數是如何計算出來的。結果表明,這種聯系實際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實用性,增強了課堂的有效性。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從調動學生興趣入手,在課堂上多搞點兒小技巧和小花樣,適時用游戲在課堂上玩一玩,這樣既能讓學生放松緊張的大腦,又能使學生在玩中學到知識、鍛煉技能,是一舉多得的事。當然,教師還要學會啟發學生,引導他們的思維更加深刻,有跡可循。最后,還要把生活引入課堂,讓學生養成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的好習慣。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1]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2]韓四清.建構理論下自主學習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構想[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0(4)
[3]波利亞.數學與猜想[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4]郎正松.中學課程輔導[J].教育研究,2011(14).
(責編 馮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