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課堂討論
姜成路 (河北任縣后營小學 055150)
搞好課堂討論是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保障。這是因為課堂討論能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良好的競爭意識,且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大大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對課堂討論這個教學環節的度的把握還不夠好。本文針對這種情況探討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課堂討論。
小學語文 課堂討論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這話就是說幾個人在一起商量,就會有更多辦法,同時也指出了商量和討論的重要性。其實課堂討論就是大家一起思考、一起商量、一起探討,它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更好地溝通、交流提供了有力平臺,使水平、程度不同的學生彼此都受益,從而使他們對學習更加主動、積極。當然,課堂討論也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認知程度和接受知識的情況。下面我就如何進行課堂討論談一下自己的認識和看法。
課堂討論的優勢很多,但在教學中課堂討論的開展一定要建立在明確的目標之上,否則就會有一定的盲目性,也不會收到較好的討論效果。
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設計好課堂討論的內容,不能有大的隨意性,討論的目的不是判斷知識的正確與否,應該是培養學生討論的習慣或鍛煉學生的思維,重點在于學生通過課堂討論明白了什么或受到什么啟發,要對學生的思路進行拓展。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從而實現課堂討論的真正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課堂討論切忌虎頭蛇尾,如果只是為完全課時教學步驟而設計課堂討論,課堂討論就會流于形式,沒有了實際意義,因此,教師應在明確的討論目標下讓學生進行課堂討論。討論結束后,教師一定要有總結語,即總結討論的實施情況,讓學生心中有數。再有就是課堂討論的問題不宜太難,但要有一定的啟發性,在一定程度上能激發學生討論的欲望,讓學生通過討論理清自己的思路,強化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
有效的課堂討論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們心情愉悅、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因此,課堂討論的進行一定要選擇好時機,爭取實現最佳的討論效果。一是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要突出教學重點,在學生集中精力思考的同時就勢拋出討論的問題,實現拋磚引玉的教學效果,當然,這樣也會提升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二是教師在對課堂教學的難點部分講解反復的基礎上,要讓學生展開討論,目的是加深學生對難點的印象,讓其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教師所講的知識點,升華和深化知識點。三是在學生對問題持有相左的意見時,教師讓學生展開討論,這樣,討論的效果會非常的好。學生因為觀點和意見的不一致,定有不同的理由來支持,這樣,討論雙方表現得會最激烈也最真實,而且學生討論的積極性也會很高,討論效果也會很好。四是學生上課情緒不高時,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適時作出安排,讓學生就某一問題展開討論,這時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就會轉移到討論上來,這樣既借助課堂討論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表達能力。例如,在講到修辭手法時,學生們覺得早已經學會了,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也不高。這時,我便讓學生回答這樣一個問題:一個句子使用了“像”這個字,那么這個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是。”于是,我把“小明長得像他爸爸”這個句子寫到黑板上,讓學生討論這個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這下,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這個句子……一番討論之后,教室里安靜了下來,學生討論的結果是“這個句子不是比喻句”。那么,“為什么呢?”我笑著問他們。他們爭先恐后地發言:“因為比喻句的條件是不同事物之間有相似點,而小明和他爸爸是同一類……”就這樣,通過討論,學生的情緒很快得以調動,對比喻句的理解和判斷也更加準確了。
教師要根據教材和討論的問題采取多種形式,努力使課堂討論不拘一格,這樣才會有效調動學生情緒,調節課堂氣氛,使學生感到新鮮有趣,也才會得到更好的討論效果。教師可以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即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教師出示討論內容,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溝通、交流,形成統一的意見,再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然后教師進行引導、分析和歸納,最后達成共識。一是針對一些自讀課文,教師可安排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自學,自己解決生字詞,自己閱讀課文,然后以提綱的形式列出問題,自主討論,得出答案。二是小組之間提問式討論。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通讀課文后,找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并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然后在討論的過程中向對方小組發問。因為哪個小組也不愿意輸掉,學生研讀課文時就非常認真,從而有效培養閱讀和思考能力。小學生畢竟年齡小,各種能力都還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在討論中很可能會出現斷篇、斷句等現象,所以無論采用哪種課堂討論方式,教師都要做好課堂討論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必要的時候,教師要委婉地進行指正,以提高課堂討論的有效性,實現課堂討論的最終目的。
課堂討論時,教師還要注意營造輕松的討論氛圍,因為輕松的討論氛圍可以調動學生討論的熱情,讓學生暢所欲言,使學生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在課堂討論中,教師要做積極的參與者,深入到學生的討論中,了解學生對問題理解的程度。必要的時候,教師要做一些正面的指導和引導,讓學生在有限的討論時間里少走彎路。小學生自制力較差,往往對一個問題很可能就產生無盡的遐思。這種情況下,教師一定要做好課堂討論的掌舵者,在營造良好、輕松課堂氛圍的同時,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圍繞討論的問題積極展開思維,最大程度地提高課堂討論效果。
總之,教師一定要將課堂討論建立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基礎之上,要充分凸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努力調動每一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討論中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學會表達,學會彼此學習,學會互相啟發,真正實現課堂討論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把課堂討論這一教學形式認真實施在小學語文教學之中。
[1]楊金.語文課的課堂討論[J].云南教育:繼續教育版,2005(8).
[2]楊春旺.把握數學課堂討論的時機[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16).
(責編 喬召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