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文(甘肅省高臺縣第三中學734300)
初中思想政治課中小組討論教學之策略
李德文(甘肅省高臺縣第三中學734300)
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要主動參與、善于合作、樂于探究。而課堂小組討論則是最能體現這一教學方法的要求,它是在新課改中,教師使用比較理想的一種方法,也是教育教學中常見的一種教學形式。本論文就從學生的學習策略,學生的學習形式,課堂內容的難易程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幾個方面探討一下,供大家在今后的教學中參考。
小組討論可操作性興趣和評價
在新課改的倡導下'課堂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已經成為課堂教學中的常用方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而且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增強學生的參與、合作意識'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然而'有的教師只是為了適應新的教學形式而“討論”'不考慮要達到什么目的'使討論成為一種形式。純粹的形式主義討論必然導致課堂效率低下。針對如何改變這種狀況'有效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堂小組討論效率'筆者提出以下幾種見解。
討論是一種學習、探究的過程'通過討論能使學生開發思維、開闊視野'能讓學生學會學習、合作、思考。在日常的實際教學中'我們對所教對象的認識不是全面的'設計的論題往往超出了學生的認知能力'使課堂討論泛泛而談。我認為'要使討論達到預定的效果'使學生在課堂討論過程中“有話說”'教師在提出論題之前'要根據教材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能力來設計論題。例如'在學習《競爭與合作》時'我設計了這樣的討論題:在我們的班級和學校生活中'存在哪些不正當競爭?在學習過程中'同學之間怎樣競爭才能實現“雙贏”?這些問題的設計'不僅僅圍繞教材'更重要的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讓教師有可教的內容'學生有可學習的知識'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始終能夠有話可說'有共同的話題可探討。
(一)論題是否有可操作性
論題的可操作性直接影響課堂討論的效果'也是課堂小組討論效率低下的內在因素之一。因此教師選擇論題展開小組討論'必須考慮到學生對這一論題是否有充分的認識'比如對論題的事實性、解釋性或評價性。
例如'在學習《家庭保護》時'可讓學生討論這樣的問題:父母對我們的關心'是對我們的愛的具體體現'我們自己的權利和父母的愛是相輔相成的'不要把父母的呵護當成是對我們權利的干擾'怎么樣處理和父母的關系'這是家庭生活的一個主要內容。這一論題完全從實際生活出發'讓學生從學會換位思考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意識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這樣有利于學生與父母之間的溝通'建立相互理解、信任的親子關系。
(二)論題要考慮學生的興趣
每節課的設計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就會由被動學習轉化主動學習。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生活的社會環境的特點、學校氛圍的特點、教師上課風格的特點等等來構想自己的課'知彼知己。我們教師既要了解學生'又要了解自己。教師往往是只顧自己而不顧學生'所以設計的內容是符合自己口味的'學生卻興趣不高。
例如'在學習《戰勝挫折》時'可設計以下問題:理想對戰勝挫折有什么積極作用?你確定自己的人生理想了嗎?我又運用多媒體播放《千手觀音》和《斷臂鋼琴少年——劉偉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視頻。這兩段視頻極大地震撼了學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觀看后'學生各抒己見。這一討論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了“不經歷風雨'又怎能見彩虹”的人生哲理。
討論小組人員的構成'首先要讓學生自己選擇。教師如果以分數論英雄'把學生按分數的高低進行分組'那么在討論的過程中就會出現“瞎起哄”的現象。要充分發揮小組成員互助學習的功能'分好小組是關鍵。學生的能力有高也有低'不可能學生的能力一樣。分組時教師要盡量避免能力強的坐在一組'能力差的、沒有人愿意結合的坐在一起'這樣就會導致一節課是一個組的課。如果教師提前預判到了'在分組時提出要求'分組公平'使每個組的實力均衡'那么上課的氣氛就活躍了。這樣的方法能增強學生的凝聚力。因此'在分組的過程中'我們要堅持合理安排、分工明確、鼓勵合作的原則'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有事做'有話說'會合作。
教師的總結與評價是討論方法的重要環節。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如果不注意到學生思考問題的多樣性和回答問題的多樣化'用單一的標準對各小組的討論結果進行評價'這將挫傷一些學生的積極性。有的教師對學生的討論發言不去評價'或者干脆充耳不聞'不去理會學生'這樣就會使學生喪失了討論熱情'有時會引起學生的集體反感'那么教師就在學生中失去了威望。
課堂小組討論'目的就是讓課堂教學展現出新的生命力'每個學生都能展示出自己的風格'發揮出自己的水平'同時大家的發言總能閃耀出智慧的火花。評價以多種多樣的方法進行'如自評、互評、小組評、全班評和教師評等不同的方式'在評價的時候盡量使評價更客觀、準確、全面'大家都能從中取長補短'最好能看到自己的短板。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短板在哪兒'看別人清清楚楚'而看自己則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由于學生認知的能力有差異和討論問題的開放性、多元性'討論結果是不同的。教師應該充當“教練員”的角色'而不是“裁判員”。
綜上所述'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運用小組討論'其意義是深遠的'對學生的教育是有效的'對優化課堂結構是明顯的。在今天大力提倡高效課堂的時機'我們提出課堂小組討論的命題是切合實際的'這對我們的思想政治教學'將會起到無法估量的作用。這種教學模式'非常適合學生的自主學習'對教師的教學'是一種優化;對學校的整個教學改革'是一個大膽的嘗試'也是一個有力的執行。所以'我們必須在今后一個時期內'繼續總結'繼續探討'力爭把我們高臺縣第三中學的思想政治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為全縣的教育教學貢獻一份滿意的答卷。
(責編張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