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超,彭魯豫,彭錦男
(國網營口供電公司,遼寧 營口 115000)
通過信息化管理,電力企業可將生產、營銷、人力、物資、財務等資源優化整合,消除管理中的灰色地帶,使資源信息更加清晰透明,從而取得1+1大于2的效果。信息技術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與精確的計算結果,為方案選擇提供可靠依據。
信息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簡化工程審批、資金劃撥等繁瑣冗長的業務流程。經辦人利用相應辦公系統申報業務,系統會自動提示涉及業務的有關部門負責人審批,且通過信息化系統,可隨時了解業務的最新狀態,有利于后續工作的開展。
電力企業通過內部局域網實現數據共享與遠程協助。云技術的研發為資源共享打開一扇新的大門。它擁有海量的數據承載能力,強大的可擴展性,能充分滿足企業內部的信息交流。而遠程協助消除時間與空間的阻礙,為應對突發事件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企業信息化管理以計算機網絡平臺為媒介,對使用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源質量、室內溫度等因素都會對集成電路造成影響,從而決定存儲數據的完整性與可用性。黑客技術、網絡攻擊、病毒感染等威脅時刻覬覦企業內部信息。因此,企業必須建立完善、可靠的防御機制,以防止重要資料丟失,核心技術外泄。
信息化管理的前提是企業數據庫建設。高質量的數據庫是企業科學分析和決策管理的前提條件。電力企業體系龐大,機構繁多,涉及領域廣泛,各專業相互聯系,導致相應數據庫建設難度也會增大。正確的數據統計、精準的信息歸類要求更多的工作時間,而這必然會影響正常工作,使許多企業信息化管理半途而廢。
隨著電力企業高速發展,集團規模擴展和管理級別提升,要求信息化管理同步跟進。可實際情況往往不能滿足客觀要求,企業信息化管理大多以當下工作為出發點進行設計,系統上線后適用于之前的工作需要,而實際工作需要仍不斷地增長。因此,就會出現頻繁的軟件更新、系統升級、數據庫擴展等問題,導致人員培訓、設備替換的成本支出增加。
高質量的數據庫是企業信息化管理的基礎。一些單位和部門,沒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企業信息化管理,仍然固守原有的管理模式,缺少原始數據積累,不顧質量、誤寫瞞報,以求盡快完成工作任務,給企業數據庫建設帶來極大隱患,長此以往,沒有牢固的基礎數據做支撐,公司信息化管理將很難進行下去。
企業人員在思想觀念上對信息化認識有限,應用能力和水平不足,在信息化建設中表現為徘徊觀望,不能積極配合。這是由于企業很少對員工進行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培訓,而軟件供應服務商一般很少提供培訓服務,或提供的培訓僅限于自己產品的應用,不能提供全面提升員工信息化素質的培訓服務。
信息化管理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有效途經,但不能因為要“信息化”而“信息化”。企業信息化涉及技術、管理、戰略決策等一系列復雜問題,因此,制定科學、全面的總體規劃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一個系統上線,應充分論證其實用性和可行性,還要考慮地域差異及實際需求,不應只關注短期效益。刻意追求信息化,缺乏總體規劃,是企業當前信息化系統應用出現的一個主要問題,其導致應用集成度低、信息孤島、重復建設、系統互不相容等不良后果。
企業各部門要提高對信息化管理的重視程度。電力企業各級人員都是信息化管理的直接參與者,樹立信息化管理意識勢在必行。各部門應清醒認識到,企業信息化管理不是面子工程,而是企業加速發展的助燃劑。通過強化意識教育、多渠道宣傳等手段,糾正員工的錯誤認識,使其明白數據、資源信息化不是無用功。信息化是手段,管理是最終目的。突出信息化管理優勢,讓各級員工從根本上接受信息化管理,從而全身心投入到企業信息化建設中來。
企業要堅持以人為本,加強職工培訓,對信息化建設進行有效控制。信息化培訓要以增強員工信息化意識和能力為目的,經常組織各種應用培訓,從初級的日常軟件應用、網絡安全到企業信息化建設意義和內容,再到行業性、專業性很強的軟件應用培訓。真正做到人人都懂“信息化”,隨手能用“信息化”。
電力企業信息系統的規劃應站在全局的角度、戰略的角度,總體規劃,分布實施,結合自身需求進行合理建設。規劃時要明確各系統功能,明確系統與系統間的關系,且功能任務上不能有重復,但應保持一定的通信聯系。選擇軟件合作力量和系統集成商時,要進行多方調查,咨詢與比較,確保設備購置、軟件開發、系統集成等功能達到預期效果,后續維護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