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燕
(華中光電技術研究所 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武漢 430223)
信息化管理,是一種新興的現代化管理模式,兼具了綜合性、系統性和整體性的特點,注重企業內部的信息流通,使企業內部人員有效地掌握相關信息和資源,便于其了解企業的各個方面。
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可把企業運行的各個方面結合起來,譬如企業的設計、采購、生產、經營管理等。企業信息化管理可保證高效地處理工作,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減少開支以及工作中的推脫現象,提高員工的學習能力。
自20世紀90年代起,我國企業根據實際需要,陸續安裝了許多信息化管理軟件,也因此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企業信息化軟件公司,譬如浪潮、金蝶等,他們吸引國外開放的信息化思想,從國外知名的軟件公司引進許多關于信息化管理的軟件,但這些軟件大多來自于不同的廠家,彼此之間的聯系不緊密,各自具有不同的數據庫,彼此之間像一個個孤島,不能很好的協同合作,導致很多操作更加復雜與繁瑣,在無形之中增加了員工的工作量,耗費過多的人力、物力,卻徒勞無功。
很多企業只是為了解決一時困惑,就盲目地引進企業信息化系統,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并不能很好地把信息化系統和企業管理、企業運作結合在一起。而且一些企業空有企業信息管理系統,卻沒有能夠操作這些系統的人才,缺乏懂管理和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一是對企業不太了解,二是不懂電腦技術,維護工作做的不到位,負責人過多干預,導致企業管理粗放,業務流程復雜、繁瑣,企業信息化發展畸形。
企業信息化管理對企業的發展有很強的戰略作用,因此在企業中落實信息化,一定要以企業的發展作為切入點,做好規劃,讓企業信息化管理有條不紊地進行。在實施信息化管理的過程中,不同規模的企業其側重點也是不同的,要考慮到企業整體的發展需要,確保其能與其他部門更好地協調配合,避免出現信息孤島的狀況,影響預期效果。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企業要針對制造流程建立信息化系統,就應該先了解企業的發展現狀。另外,企業在不同時期要確定不同的發展戰略和目標,明確發展方向,做好每個階段的建設項目,為企業提供企業信息化管理的經驗,保證實施進程順利進行。在制定企業發展規劃時,應考慮到長期性的發展方向,做出綜合性的考慮。成立一個專門化的機構,由專業人員帶隊,推動企業信息化的全面深入。要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做出預測和分析,使企業信息化按照企業當今和未來發展的實際需要開展工作,制定利于企業發展的規章制度,優化信息化管理方案。
在中小企業中,企業信息化要從基礎做到高端,只有解決好基礎操作的問題,才有可能應對更高層次的問題。要切實掌握應用技術,使其與自身發展相結合。把握大的發展方向,由繁至簡,在不斷發展摸索中提升企業水平,使企業的發展上升到一個更為廣闊的平臺。
現在有很多中小型企業,沒有像大型企業那樣復雜的業務,只有一些相對簡單的業務,牽涉面也比較狹窄。這樣的企業要按照自己的實際定位,選擇實用的實施方案,避免搞沒有效益的信息化,勞民傷財,卻不利于企業發展。
盡管目前國內外有很多的軟件供應商,但是很多軟件公司體系不完善,存在諸多問題,軟件的服務方面存在硬傷,導致內部管理流程不完善。很多軟件供應商提供的軟件服務水平達不到標準。因此企業要做足調查工作,慎重考慮,結合自身因素,選擇切實有效的軟件供應商。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動力。企業的發展,需要專業型人才。只有具備一定技能的專業人才,才能通過專業化的判斷,找到真正適合企業發展的軟件服務商,并且熟練操作企業引進的軟件系統。
企業怎樣將信息化管理實施下去,關鍵在自身。企業應廣納賢士,招募或培養更多優秀人才,不斷提高員工的信息化素質和技能,這是企業未來發展的重點所在。企業的用人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企業信息化的運作過程,系統運行過程中的最大禁忌是人為干預,這樣極易造成信息不對稱,產生不真實的信息,所以人為干預系統權限審批是萬萬不可的。
良好的企業環境和融洽的氛圍對企業的發展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尤其對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有很重要的意義。理想的發展環境有助于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積極參與到企業的信息化管理中,參與企業信息化建設,成為企業信息管理的實踐者和受益者。
隨著科技的發展,企業信息化在各個領域都得到廣泛應用。但是,企業的信息化管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探索。中小型企業要把握好有利時機,在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從自身實際出發,穩扎穩打,不斷發展完善。
企業信息化發展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在不斷嘗試中逐漸優化和完善。不能僅僅立足于眼前,要放眼長遠,重視今后的發展需要,推動信息化有序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