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偉萍,張麗麗
(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100)
京津冀地區是我國環渤海經濟地帶的中心區域,也是全國經濟發展的第三增長極。目前三地在經濟貿易、產業要素和基礎設施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合作,但長期以來受行政區經濟和行政區劃的影響,京津冀地區的協同治理效果不盡如人意。京津冀地區地下水超采嚴重,排污量巨大,對整個流域造成了明顯的影響。建立京津冀水污染協同治理機制,推動和促進協同治理工作的開展,發揮協同治理機制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從京津冀地區水污染現狀出發,提出京津冀地區水污染協同治理的對策建議。
京津冀地區基本都處于海河流域范圍內,位于海河流域的中下游。在京津冀地區內部,天津市位于下游,為海河流域各水系的主要入海處;相比起來,北京市與河北省的大部分位于上游,如北運河;在大清河的不同河段,河北省部分縣市位于北京市上游。2013年京津冀地區水資源量僅為全國水資源總量的0.77%,該地區水資源極為匱乏。京津冀地區也面臨著嚴峻的水污染問題。根據我國2013年環境質量公報,海河流域共排放81.2億噸廢水,在11大重點流域中排名第二。海河流域含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7個省份的64個地市和335個區縣。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廢水排放量分別占該流域的17.6%、10.4%和36.1%,其他3個省份廢水排放量占35.9%。2013年,廢水排放量大于30億噸的省份共8個,河北排第六位。2013年北京市、天津市劣于Ⅴ類水質標準的河長占總評價河長的比例分別為46.9%和57.5%,河北省中南部一些地區“有河皆干,有水皆污”,污染現象特別嚴重。
京津冀地區經濟發展迅速,擁有全國約11%的國民生產總值,大部分區域處于海河流域,具有明顯的流域水系連通性。長期以來京津冀的發展模式導致3個地區的地下水超采嚴重,排污量巨大,對整個流域的環境、經濟以及人民的生活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水污染具有跨區域污染的特征,這使得單一省份的污染防治,無法達到治理水污染的目的。京津冀3個地區應打破地域限制和單一治理污染的模式,建立京津冀區域協同治理水污染機制,共同促進京津冀地區的水污染治理工作。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關于水污染協同治理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應結合現行的法律法規,通過國家、省政府或相關行政區協商制定統一的區域污染防治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應包括各個管理單位的權限和職責,以及明確職能部門環境過失的責任和懲罰細則。
國際上存在兩種區域合作協調機制的方式:制度性的協調組織機制;非制度性的協調組織機制。應建立一個能夠協調北京、天津和河北3個地區的高級別的協調機制,使得協同治理水污染工作的進展有組織、有領導、有機構,并能明確職能,做到權責到位。這一協調機制應能協調3個地區的政府之間的合作機制,平衡3個地區的污染治理成本和收益,使京津冀區域協同治理水污染工作公平公正,合作共贏。
京津冀在水資源稟賦上存在很大差異,由于經濟技術水平的差異,使得京津冀地區在水污染治理方面也存在著很大差異。河北省水資源緊缺,但為了保障北京和天津的用水需要,總是先保障京津兩地的需求,卻沒得到相應的補償。在水污染治理工作方面,河北省的污染最嚴重,治理成本也最高,但水污染具有跨區域污染的現象,北京和天津在水污染治理工作中難免會受益于河北省的治理工作,導致河北的水污染治理工作成本最高,效益最低。應建立京津冀水資源補償機制,重新進行利益分配,使得河北在水資源的防治工作中得到補償,促進京津冀區域協同治理水污染工作的有序進行。
跨區域治理水污染單靠法律制約和政府的努力是不夠的,應呼吁企業和社會公眾等各個層次都參與到京津冀區域水污染治理工作中來。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要注重水資源的利用以及污染的排放;社會公眾在生活過程中要注意節約用水,注意對污染垃圾的排放等,這不僅能提高污染治理工作的進度,還能減少污水的排放,節約水資源。
水污染具有流動性和跨區域污染的現象,京津冀地區大部分處于海河流域,僅靠單一的省市進行污染防治,已無法達到治理水污染的目的。本文從京津冀地區水污染現狀出發,分析協同治理的必要性,并提出相關的治理對策,以期促進京津冀地區水污染的協同治理工作順利有序進行。
[1]王媛.京津冀一體化中水污染防治協調機制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25):84-85.
[2]胡愛榮.京津冀治理環境污染聯防聯控機制的應用研究[J].生態經濟,2014(8):177-180.
[3]王一文,李偉,王亦寧,等.推進京津冀水資源保護一體化的思考[J].中國水利,2015(1):1-4.
[4]李明達.論京津冀生態環境的共建共享[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
[5]李娜.基于協同理論的京津冀都市圈合作治理研究[D].天津:天津商業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