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豐
(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貴州 銅仁 554300)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給高職院校教學提供了新的動力,信息技術的應用豐富了教學手段,提高了教學管理質量和效率,縮短了高職院校與重點高校之間的競爭差距。本文以高職院校教學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基礎,分析信息技術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完善思路。
當前,許多高職院校還處于信息技術教學的轉型階段,信息技術教學只是搭建了基本的框架,還沒有從細節上完全實現信息技術教學。在實施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一個具有協調、決策作用的組織機構是很有必要的。因此,要建立管理信息技術的的組織機構。
高質量的教學需要扎實的教學基礎設施,而且信息技術教學轉型需要一個過程,從人的思想轉變到信息設備的配置,都是實現信息化教育的關鍵,因此必須不斷完善基礎設施。
當前的高職院校教學只是從自身條件出發,來滿足其教學需求。一個先進的教學單位,應該有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統,這樣,既可以在教學方面引入外來的教學信息,大大豐富教學信息量;又可以統一管理和調度本校的運行情況。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許多教師依然保留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只是運用新的教學設備,而沒有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極大地浪費教學資源,消耗教師體力。因此,作為教師要與時俱進,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迎難而上,不斷豐富自己,從而更好地教育學生。
雖然許多學校應上級部門號召,購置了新的教學設備,但卻沒有對教師進行相應的培訓,使得教師難以上手使用教學設備,教學設備便成了學校應對上級檢查的工具。有些教師不能很好地發揮教學設備的優勢,使其成了普通的教學工具。例如:教師把教案制作成課件,在課堂上進行一系列簡單的演示,用最新的教學手段“成就”了最低效的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缺乏生動性,使學生感覺到枯燥無味,不能很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信息技術的介入,為師生帶來了大量豐富的教學資源,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更讓教師從繁重的重復性的勞動中解脫出來。
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引導學生在一定的情景之下主動獲取知識。創設教學情景,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生動、豐富,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這是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結果,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信息技術融入教學課堂,利用信息技術聲像并舉、圖文并茂、形象直觀以及能動會變的特點為學生創設不同的情境,有效地再現實物的可觀屬性,使學生感知實物的藝術效果,在大腦中形成一幅活生生的畫面,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真正進入角色,獲得極佳的情感體驗,進而有效激起學生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激發其學習動機和興趣。例如,現在教師利用信息設備制作的微課,既能作為教學課件,也能進行網絡遠程授課。既有生有色,又圖文并茂,大大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利用電腦多媒體技術編寫有針對性的練習,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化抽象為具體,通過采用帶有娛樂性的練習,可輕松鞏固已經學過的知識,切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做到“減負提素”的目的。例如,當前教學提倡的“云課堂”教學法,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師寫板書,學生記筆記的方式,學生每人手持一個平板電腦,進行自主學習,實現了翻轉課堂,課后學習新課程,課堂上寫字、做練習題,并進行師生互動,這樣既能活躍課堂,又實現了現代教學的目的。
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師秉燭備課,堅持“一支粉筆,一根教鞭,一張嘴,一塊黑板,一本書”的授課方式已無法適應時代要求,甚至無法在當今的教育界生存。
當代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熟練掌握信息技術,在網絡背景下實施教育教學。信息社會的基礎是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使傳統的教學在信息化教學中淡化,實現當代高科技、高效率的教學。當今社會的教師應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第一,要與時俱進,積極學習新知識,新文化,新科學技術,以適應當代的信息技術教學。第二,要具備運用當代科技成果的能力。例如,能利用計算機等設備制作微課,能在教材中選擇合適的知識點,并把它轉化成十幾分鐘的微課視頻,讓學生從中學習。第三,掌握新形勢下課程教學的能力。例如,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微課,如何讓學生思考和獲取微課中的知識點,設計學生的導學案與任務單等。
總之,信息技術是在飛躍式發展的教育教學中成長起來的新型教學手段和工具,它能與時代相結合,是當代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媒介。由于其集視聽、手眼并用于一體等特點,而且具備及時反饋、仿真模擬和個別指導的內在感染力,因此具有極大的吸引力,起到了其他傳統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信息技術將在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