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 澎, 李小惠, 黨 群, 張 娜
(西安理工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54)
水土保持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陜西水源區產業發展水平的影響
黨 澎, 李小惠, 黨 群, 張 娜
(西安理工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54)
摘要:[目的] 評價水土保持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陜西水源區產業發展水平的影響,為陜西水源區水土保持和產業健康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方法] 以陜西水源區為研究對象,采用層次分析方法(AHP),構建水土保持對該地區產業發展水平影響的評價指標體系,并確定指標相互間的區間判斷矩陣以及各級指標的相對權重,系統評價水土保持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陜西水源區產業發展水平的影響。 [結果] 樣本地區產業影響評價得分的排序依為留壩縣、丹鳳縣、寧強縣、白河縣、商南縣、旬陽縣、鎮安縣、洋縣、寧陜縣。 [結論] 陜西水源區的產業增長水平與水土保持的投資占比存在正相關關系。
關鍵詞:水土保持; 南水北調中線; 陜西水源區; 投資占比; 產業發展水平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以下簡稱中線工程)是整個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線工程在保證向京、津、冀、豫4省市的輸水量的基礎上,國家于2007年11月正式啟動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配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國家實施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水土保持工程后,水源區的產業結構需要順應這種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調整。陜西南部是南水北調中線水70%的提供者,為了保證“一江清水送北京”[1],陜西水源區進行了大量的水土保持工作,其產業結構和布局強制性地做出了重大變革,產業規模和關聯度因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本研究從南水北調中線水土保持實施前后陜西水源區產業發展水平的變化對該區產業發展水平的影響進行評價,以期區域水土保持和產業健康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1陜西水源區概況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調水水源——丹江口水庫,地處丹江和漢江的匯合處。漢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之一,發源于陜西省寧強縣,流域面積1.59×105km2,干流全長1 577 km。中線工程的陜西水源區涉及寶雞、漢中、安康、商洛和西安5個地(市)的31個縣(區)。水源區中的漢中、安康、商洛3市經濟發展水平普遍較低,各項經濟指標均低于全省水平,遠低于全國水平,其中國定貧困縣21個,省定5個,占水源區總縣(區)的84%。截止2006年底該區總人口954萬人,人口密度為123人/km2。區內總面積6.27×104km2,占丹江口水庫控制面積9.52×104km2的65.9%[2-3],其中水土流失面積3.39×104km2[4],占區內總面積54.07%,也就是說,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陜西水源區有1/2以上的區域需要進行水土保持。水土保持的實施,促使當地經濟結構發生相應的調整,特色農業、綠色工業、旅游業會得到發展,工業規模、規模產值都會發生較大的改變。同時,水土保持限制了化工業、印刷業等產業的發展,一些企業被迫關停,但是又迫使相關企業進行產業轉型與升級,走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
2研究思路與方法
由于中線工程水土保持對于水源區產業發展水平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因此很難采用單一指標進行描述和定量測算。產業發展水平的評價涉及到多個產業的多個方面,為便于進行系統評價,需要選取主要指標進行評價?;谝陨峡紤],以陜西水源區為研究對象,選擇AHP(層次分析法)方法來系統評價南水北調中線水土保持對陜西水源區產業發展水平的影響。AHP是由美國著名運籌學家、匹茲堡大學Saaty[4]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提出的,AHP是對定性問題進行定量分析的一種簡便、靈活而又實用的多準則決策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把要研究的復雜問題視為一個大系統,通過對系統內眾多因素的分析,劃出各因素間相互聯系的有序層次,再請有關專家對各個層次中諸因素進行比較評判,給出相對重要性的權值,從而為人們進行規劃和決策提供依據[5]。AHP法是一種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方法,其突出優點是可以減少主觀因素的影響[6],將人的主觀判斷用數量形式進行表達和處理[7-8]具有實用性、系統性和簡潔性等優點。因此采用AHP方法系統評價南水北調中線水土保持工程對陜西水源區產業發展水平的影響具有較強的適用性。
目前關于研究水土保持工程項目對產業發展水平影響的研究不多,所以指標選擇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將會決定評價的準確性和有效性。由于跨流域調水項目的評價影響因素較多,不可能把所有的因素都羅列出來。一個地區的產業發展水平主要體現在產業結構、產業規模、產業效益3方面。在實地考察訪談的基礎上,并遵循可測量性、獨立性、穩定可比性、適用性等原則,采用專家意見法選出14個產業影響指標,并按照產業類別,分別將這些評價指標進行、歸類整理,結合中線水土保持進展和水源區的實際情況,建立南水北調中線水土保持工程對陜西水源區產業發展水平的影響評價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水土保持治理對陜西水源區產業
在評價過程中,相對于上一層中某一準則,遞階層次結構每層中各因素所占的比重并不一定相同。為得到各因素間的相對重要性,一般做法是將統計得到的與各因素相關的原始數據標準化處理后,提供給專家,專家根據層次結構中上下層次指標間的隸屬關系及其個人經驗和專業知識,對同一層次的指標兩兩比較其重要性大小,這是將人的思維判斷數量化的過程[9]。比較結果通常以1~9標度法表示[10]。針對圖1所示的遞階層次結構,分別構建4個判斷矩陣:產業影響評價綜合判斷矩陣A,第一產業影響評價判斷矩陣B1,第二產業影響評價判斷矩陣B2,以及第三產業影響評價判斷矩陣B3。采用專家打分法(1—9標度)對各產業及其所包含指標在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中的貢獻程度進行評價,得到4個相對權重判斷矩陣(表1—4)。

表1 一級指標相對權重

表2 第一產業下二級指標相對權重

表3 第二產業下二級指標相對權重

表4 第三產業下二級指標相對權重
為評價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陜西水源區產業發展水平的影響,共調研白河、丹鳳、留壩、寧強、寧陜、商南、旬陽、洋縣、鎮安這9個縣,并與水保一線的工作者進行交流,獲得了水保工程的第一手資料。由于原始數據中有負值存在,難以進行AHP層次排序,因此本研究對每一指標下各個縣的原始數據進行了歸一化處理,運用的方法是最大最小極差法,公式為:
(1)
式中:y——歸一化后得到的處理數據;x——處理前的原始數據; minValue,maxValue——每一指標下9個縣區原始數據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一個區域產業發展水平受投資等多個因素的影響,并且就投資而言,水保治理的投資只是區域總投資的一部分。為了評價因水土保持對陜西水源區產業發展水平的影響,需要厘出水保投資占總投資的比例w。本文選取2006—2011年各縣區的水保投資總額,以及該時期各縣區社會總投資作為樣本數據,通過計算水源區各個縣的水保投資在社會總投資中的投資占比w(表5),得到歸一化處理后的值w·y,該值表示水保投資對陜西水源區產業發展水平的影響。通過投資比數,探究水源區產業增長水平與水土保持的相關性。

表5 各縣2006-2011年水保投資在社會總投資中的比例
針對每一個二級指標給出各個縣區的指標值,構成一個縣區對應每個二級指標的判斷矩陣,并求出其相應權值。其方法是計算判斷矩陣A的滿足等式AW=λW的最大特征根λmax和相對應的特征向量W,這個W即是單排序權值。為保證層次單排序的合理性,需要進行一致性檢驗[11]。運用Yaahp軟件實現了單層排序及一致性檢驗。根據文獻可知[12],在一般情況下當一致性比率CR<0.1時,則認為判斷矩陣符合一致性要求。
(1) 準則層對目標層的判斷矩陣及單排序和一致性檢驗步驟及計算結果:λmax=3.003 7,CR=0.003 6<0.1,W=(0.229 7,0.648 3,0.122 0),通過了一致性檢驗。
(2) 準則層中,二級指標對一級指標“第一產業”的判斷矩陣及單排序和一致性檢驗結果為:λmax=7.330 7,CR=0.040 5<0.1,W=(0.208 8,0.065 2,0.111 4,11 181,0.109 8,0.079 5,0.307 4),通過了一致性檢驗。二級指標對一級指標“第二產業”的判斷矩陣及單排序和一致性檢驗結果為:λmax=3.038 5,CR=0.037 0<0.1,W=(0.104 7,0.258 3,0.637 0),通過了一致性檢驗;二級指標對一級指標“第三產業”的判斷矩陣及單排序和一致性檢驗結果為:λmax=4.043 4,CR=0.016 2<0.1,W=(0.201 0,0.201 0,0.520 5,0.077 6),通過了一致性檢驗。
計算每個縣區的綜合權重值,根據權重值作為排序的依據。其中在進行層次單排序和層次總排序時需要進行一致性檢驗。一個正確的判斷矩陣重要性的排序是有一定邏輯規律的,例如若A比B重要,B又比C重要,則從邏輯上講,A應該比C重要,若兩兩比較時出現A比C重要的結果,則該判斷矩陣違反了一致性準則,在邏輯上是不合理的。因此在實際中要求判斷矩陣滿足大體上的一致性,需進行一致性檢驗。只有通過檢驗,才能說明判斷矩陣在邏輯上是合理的,才能繼續對結果進行分析。一致性檢驗不合格時認為判斷矩陣不符合一致性要求,需要對該判斷矩陣進行重新修正。9大縣區產業影響評價得分的排序及得分依次為留壩縣(0.251 4);丹鳳縣(0.155 6);寧強縣(0.133);白河縣(0.122 9);商南縣(0.117);旬陽縣(0.086 1);鎮安縣(0.054 5);洋縣(0.042 3);寧陜縣(0.037 2)等。其評價值表示水土保持工程對陜西水源區的產業發展水平的影響程度。由圖2可見,水保投資占比與產業發展水平變化趨勢一致。

圖2 水保投資對陜西水源區產業發展水平的影響
3評價結果與分析
陜西水源區實施水保工程以后,水保工程對留壩縣的產業發展水平影響最大,其次是丹鳳縣、寧強縣;水保治理對產業發展水平影響最小的是鎮安縣、洋縣和寧陜縣。通過調研以及訪談可以發現,雖然留壩縣總體經濟基礎一般,但是近幾年產業的產值增長率較快。其原因在于留壩縣的水保工程得到了中央的大力支持,中央水保投資占其水保總投資的78%,水保投資比率較其他縣排名第一。隨著水保工程的實施,該縣經濟結構也隨之調整,特色農業、綠色工業、旅游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當地工業規模不斷增大、規模產值增加值和第二產業增加值較大,帶動了縣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最終使得其產業發展速率情況遠遠好于其他縣區。丹鳳縣于2011年底,工業總產值30億,位于該市前5。水土保持對當地的工業企業有一定的限制,但當地已經開始發展循環經濟,特別是包括石墨產業鏈在內的“特有8大循環經濟產業鏈”。雖然丹鳳工業較少,但工業增速快。對于產業發展,丹鳳縣逐漸減少第一產業所占的比例,提高科技對農業的轉化率,一、二、三產業的比例由目前的21∶36∶43發展為10∶60∶30,最終使得其產業發展速率情況較好于其他縣區。寧強縣作為預防保護區,其產業發展情況較好的原因在于首先其原有產業的產值基數大,其次水保工程的實施利于農業的發展,主要表現為提高了糧食產量,降低了勞動成本,便于進行小機械化生產,水渠能灌能排,提高了灌溉便利性,通過參與水保工程提高了農民收入。實施水保工程后,寧強縣受到政策引導,建立循環經濟工業園區,進行生態型、無污染的農副產品深加工業,工業發展速度大幅提升,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最終使得其產業發展速率較其他縣區排名第3。鎮安縣的礦產、建材產業所占比重較大,因為水保工程,在乾佑河流域關閉了3家黏土廠、幾家小型造紙廠、小型礦廠,并主要通過國家政策補償關停小企業。在產業發展中,配套資金不足,大型項目沒有資金,只能等待上級撥款,抑制了經濟的發展,最終使得得其產業發展速率排名相對靠后。洋縣作為監督治理區,其水保治理并不連續,因為缺少財政投資。當地曾于1998年開展過“長治”工程,南水北調的“丹治”一期工程只在流浴村等個別點展開,并已于2010年結束?!暗ぶ巍倍诠こ陶诘却龑徟?,尚未展開。而且洋縣水保實施工作還存在一些困難,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工作尚未全面到位,水土保持監測工作還比較滯后。洋縣的水土保持工程規模較小,投資額也較小,對產業的影響作用不明顯,導致產業發展水平提升不明顯,最終使得產業發展速率排名靠后。寧陜縣產業發展水平發展情況速率不好原因在于企業發展受限,水保治理前,寧陜縣是林業縣,主要發展木材產業;現在水保治理后,寧陜縣提出了支撐財政的三大產業:綠色礦產,生態旅游、水電(小電站40多個,已發展到后期);但是礦產、水泥等有污染的二產發展受到限制,有經濟損失,水保要繼續保持,還需加大投資支持和補償。寧陜縣的治理經費依然匱乏,國家投入50%,地方財政困難,配套資金難以到位??傊?,目前寧陜縣還處于產業發展的過渡時期,最終使得其產業發展速率排名最后。
通過上述分析,陜西水源區的產業增長水平與水土保持的投資占比存在正相關性。水土保持推動了產業發展,限制對環境有危害的企業發展,迫使產業轉型與升級,走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使人口和資本由分散無序狀態變為高度集中的有序狀態,使生產要素得以合理組織,先進技術得以大規模采用,勞動生產率得以大幅度提高,推動了產業發展。整體來說,水土保持對產業發展起到了加速和系統集成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水保工程在不同區域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有所不同,且各縣區的資源分布和經濟基礎存在較大差異,所以對于不同地區產業的影響程度也有不同。
4結 論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土保持對陜西水源區的經濟影響是多方面的,水土保持引起了該地區產業結構發生調整,給產業發展水平帶來了變化,拉動了區域經濟增長,對水源區產業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本文運用AHP法,結合文獻并采用專家意見法,構建了3層14項指標的評價體系,采用Yaahp應用軟件計算評判指標的權重,對水土保持帶來的陜西水源區產業發展水平的變化和影響進行了定量評價。評價結果表明,陜西水源區產業增長水平與水土保持的投資占比存在正相關性。隨著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水保工程的深入進行,對陜西水源區的產業發展還會有進一步的影響。將AHP法應用于水保工程的產業影響評價簡單便捷,結果可信,因而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參考文獻]
[1]穆興民,孫春鵬,潘涔軒,等.加強“南水北調”中線地區水源地保護確?!耙唤逅边M北京[J].科學新聞,2007,20(6):28-30.
[2]李曉玲.南水北調中線陜西水源區水土流失及治理對策[J].水土保持通報,2008,28(6):158-161.
[3]李懷恩,史淑娟,黨志良,肖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陜西水源區生態補償機制研究[J].自然資源學報2009,24(10):1764-1771.
[4]劉源鑫,焦峰,朱樂天.陜西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水土保持工程綜合效益評價[J].中國水土保持,2012(10):42-44.
[5]王曉峰,王紀紅,趙璐.基于AHP法的區域經濟影響定量評價:以南水北調中線陜西水源區為例[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40(1):136-140.
[6]Saatytl. The Anlytic Hierarchy Process[M].NcGraw: Hill Company, 1980:48-52.
[7]王蓮芬,許樹柏.層次分析法引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113-119.
[8]鄭德祥,陳平留.層次分析法在防火樹種選擇中的應用[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1(5):443-446.
[9]戴西超,張慶春.綜合評價中權重系數確定方法的比較研究[J].煤炭經濟研究,2003,23(11):37-37.
[10]郝艷紅,吳成基,李娟.古城的旅游形象評價研究:以絳州古城為例[J].曲阜師范大學報,2007,33(4):111-112.
[11]師謙友,王潔潔.西安市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演進分析研究[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3(3):123-124.
[12]張彬,張佳.基于最優傳遞矩陣的層次分析法在橋梁震害評估中的應用[J].災害學,2010,9(3):32-36.
Impac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Water Source Areas in Middle 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in Shaanxi Province
DANG Peng, LI Xiaohui, DANG Qun, ZHANG Na
(SchoolofManagement,X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Xi’an,Shaanxi710054,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is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source areas of the middle 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to provide the support for the conservation planning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Methods] This paper selects the water source area in Shaanxi Province as a case study area, and used 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 to build an index system for the assessment of impac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on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Southern Shaanxi Province. Through constructing the interval judgment matrix of indexes and determining the relative weight of indexes at all levels, we evaluated the the impac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on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forest industries in Southern Shaanxi Province. [Results] The score of the regional industry follows an order as Liuba, Danfeng, Ningqiang, Baihe, Shangnan, Xunyang, Zhenan, Yangxian and Ningshan County. [Conclusion] Our study proves that in some typical area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vestment is positively related.
Keywords: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he middle 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water resource area; investment proporti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288X(2015)06-0255-05
中圖分類號:X24, S157.1
通信作者:黨群(1991—),女(漢族),陜西省銅川市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管理科學與工程。E-mail:dangqun91@163.com。
收稿日期:2014-09-29修回日期:2014-10-29
資助項目:陜西水利科技計劃項目“水土保持在南水北調中線陜西水源區的社會效應”(2012-25)
第一作者:黨澎(1983—),男(漢族),陜西省西安市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管理科學與工程。E-mail:dangqun9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