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琦,劉中柱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
纈沙坦對單側輸尿管梗阻大鼠模型腎臟轉化生長因子-β1、骨形成蛋白7表達的影響①
何 琦,劉中柱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目的:通過輸尿管結扎建立大鼠腎間質纖維化動物模型,并應用纈沙坦進行干預,研究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 骨形成蛋白7(BMP-7)在腎間質纖維化時的表達,探討纈沙坦(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在腎間質纖維化(RIF)的病理生理改變機制中發揮的作用。方法: 選取36只Wistar雄性大鼠,隨機分三組(模型組、纈沙坦組,假手術組),每組12只,并制備UUO模型(單側輸尿管結扎),其中假手術組不結扎和剪斷輸尿管。每天一次對假手術組、模型組用0.9%Nacl等量灌胃。纈沙坦治療組日一次以6mg/kg纈沙坦給藥量灌胃。連續用藥2w后,每組隨機選取6只大鼠取血后處死取腎臟。將剩余大鼠繼續給藥至4w后同樣方法取材及處死。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檢測腎組織中的TGF-β1、BMP-7表達情況;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用全自動生化儀檢測。結果: 與假手術組相比,模型組和纈沙坦組在術后血肌酐及血尿素明顯升高(P<0.05)。免疫組化法發現模型組TGF-βl表達增加,BMP-7表達減少,而纈沙坦組TGF-β1表達減少,BMP-7表達增加。結論:纈沙坦可能對腎間質纖維化起到拮抗作用,可能對臨床用藥提供實驗理論依據。
單側輸尿管梗阻;纈沙坦; 轉化生長因子-β1;骨形成蛋白-7
慢性腎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腎臟結構和功能障礙。近年來,CKD已成為繼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腫瘤之后的一個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有調查顯示, 慢性腎病的患病率和發病率每年都在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1]。如何減慢或停止此病的進展、阻止終末期腎病的發生一直是腎臟病學領域的研究熱點。腎間質纖維化(RIF)是許多病理生理等原因共同參與使得細胞外基質(ECM)在腎間質沉積過多引起。腎小管萎縮和腎間質纖維化是其基本的病理表現,是非常復雜的多種因素共同發生作用的結果。近幾年研究發現TGF-β1是一種重要的腎前纖維化因子,在腎纖維化過程中起著中心作用;而骨形成蛋白7(Bbonemorphogeneticprotein7,BMP-7)是一種內源性抗腎纖維化因子,在阻止腎纖維化方面起重要作用[2]。本實驗擬通過輸尿管結扎建立大鼠腎間質纖維化動物模型,并應用纈沙坦進行干預,研究轉化生長因子β1、骨形成蛋白7在腎間質纖維化時的表達,探討纈沙坦在腎間質纖維化發生發展中起到的作用,希望能為臨床應用提供實驗數據及依據。
1.1 動物模型的選擇與分組
購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體重190~210g),隨機分為假手術組、模型組、纈沙坦治療組,每組12只。大鼠用3%戊巴比妥鈉(45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無菌條件下行左側腹切口(1~2cm)逐層切開皮膚、肌肉及腹壁各層,纈沙坦治療組和模型組大鼠均分離左側輸尿管后結扎并剪斷,逐層縫合組織到皮膚。假手術組不結扎和剪斷輸尿管,僅做分離。
1.2 給藥方法
用0.9%Nacl每日一次等量給予假手術組和模型組大鼠灌胃。纈沙坦治療組用纈沙坦(6mg/kg)每日灌胃一次。在給藥持續兩周后每組隨機選取6只大鼠,取血后處死并取材。其它剩余大鼠繼續用藥至四周后同樣按上述方法操作。
1.3 檢測方法及主要觀察指標
組織取材:用上述方法給藥兩周及四周后各組大鼠分別取內眥血,用生化分析儀測定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結果。在分別處死所有大鼠,均取出左側腎臟,固定,包埋,切片,用免疫組化法檢測其中TGF-β1、BMP-7的表達。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選用秩和檢驗法分析結果,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周和四周時各實驗組大鼠Scr和BUN結果比較
模型組與纈沙坦組大鼠術后2w、4w的Scr及BUN與假手術組比較,差異顯著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模型組相比,纈沙坦組Scr及BUN術后2周和4周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
2.2 免疫組化結果
假手術組BMP-7表達相對較高,TGF-βl僅有少量表達。模型組TGF-βl表達增加,BMP-7表達減少,而纈沙坦組TGF-β1表達減少,BMP-7表達增加。見表3~4。

表1 術后不同時間各組大鼠Scr值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5。

表2 術后不同時間各組大鼠BUN值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5。

表3 TGF-βl在纈沙坦治療組、模型組與假手術
與假手術組比較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1。

表4 BMP-7在纈沙坦治療組、模型組與假手術
′與假手術組比較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1。
慢性腎病的腎間質纖維化基本病理表現是腎小管萎縮和間質纖維化。由許多因素引起的ECM在腎間質內過度沉積,多種炎癥細胞浸潤腎間質,促進炎癥細胞的浸潤的細胞因子尚未完全明了[3]。TGF-β1是轉化生長因子超家族中的成員,在創傷修復方面,免疫抑制以及各種原因所致的器官纖維化中都發揮重要作用[4]。BMP-7是轉化生長因子超家族的成員,研究發現,在腎臟的發生發育上BMP-7更是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促進腎臟發生發育以及維持其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因子[5]。有文獻報道,BMP-7能抑制TGF-β1的生成,抑制促炎癥因子基因和趨化因子的表達,說以增加BMP-7的含量能保護腎臟[6]。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纈沙坦,能對抗細胞外基質沉積,減慢腎臟纖維化進展。還可抑制TGF-B1的激活,來延緩腎纖維化的發生發展。本實驗同時觀察了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與骨形成蛋白7(BMP-7)在纈沙坦治療組、模型組與假手術組中的表達情況和纈沙坦治療組、模型組中血肌酐和尿素氮結果的對比,發現TGF-β1在纈沙坦治療組的表達低于模型組,而BMP-7在纈沙坦治療組的表達高于模型組。以上結果說明纈沙坦可能對腎間質纖維化起到拮抗作用,可能對臨床用藥提供實驗理論依據。
[1]YangJ,DaiC,LiuY.HepatocytegrowthfaetorsuppressesrenalinterstitialmyofibroblastactivationandintereeptsSmadsignaltransduetion[J].AmJPathol,2003,163(2):621-632
[2]ReginaM.Day,ThielG,LumJ,etal.Hepatoeytegrowthfaetorregulates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expression[J].BiolChem,2004,279(10):8792-8801
[3]YamasakiN,NaganoT,Mori-KudoI,etal.HepatoeytegrowthfaetorproteetsfunetionalandhistologicaldisordersofHgCI(2)-indueedacuterenalfailuremice.Nephron,2002,90(2):195-205
[4]劉中柱,潘明陽,劉艷姝,等.厄貝沙坦對單側輸尿管梗阻大鼠腎間質纖維化干預作用[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4,37(2):50-51
[5]MakibayashiK,TatematsuM,HirataM,etal.AVitaminDana-Logamelioratesglomerularinjuryonratglomeralonephritis[J].AmJPathol, 2001, 58(5):1733-1741
[6]姚雙,康曉明,李麗.雷帕霉素對大鼠慢性腎間質纖維化中HGF.TGF-β1的表達的影響[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3,36(3):11-12
佳木斯大學研究生科技創新項目,編號:LM2014_024;佳木斯大學科研課題,編號:L2012-055。
何琦(1986~)男,黑龍江佳木斯人,在讀碩士研究生。
劉中柱(1964~)男,黑龍江嫩江人,學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E-mail:liuzhongzhu75@163.com。
R693+
A
1008-0104(2015)03-0046-02
2014-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