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順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
共情在癌癥病人心理護理干預中的應用①
李玉順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目的:探討共情在癌癥病人的心理護理干預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充分換位思考,耐心傾聽,及時做好釋疑工作,開誠布公地反饋治療信息,與患者共同應對恐懼和內疚等共情手段,應用于我科2011-01~2014-01實施手術的121例癌癥病人。結果:患癌癥病人通常普遍內心焦慮,其中有部分病人伴有恐懼、絕望和孤獨感。共情心理護理干預可部分減輕患者的焦慮情緒和絕望感,同時也能明顯釋放患者的恐懼和孤獨感。結論:充分、良好的護患溝通,深人細致的情感分享。可有效緩解癌癥病人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癌癥;共情;心理干預
我科于2011-01~2014-01對部分癌癥手術病人實施了共情心理護理,有效的降低了癌癥病人術后各種不良情緒反應,使手術病人術后舒適度得到明顯提高。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1-01~2014-01我科共行各種癌癥手術患者209例,其中男95例,女114例(男:女1:1.2);年齡29~87歲(平均41.2歲);結腸癌39例,甲狀腺癌26例,乳腺癌57例,胃癌29例,肝癌25例,膽囊癌9例,胰頭癌11例,直腸癌13例。所有病人術后病理證實均為癌,無淋巴結轉移。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實施共情護理組121例,實施傳統護理組87例。兩組在其他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充分重視術前訪視:術前訪視對于護患雙方來說,不是一個簡單語言交流的過程,應該是建立相互信賴的開始,對共情護理組病人訪視,使用清晰明確、患者能夠理解的語言進行護患之間溝通,首先應認真查閱病人病歷、記住病人術前相關的、陽性的檢查結果及其臨床意義、擬實施的手術方式、術中、術后易出現的并發癥等,如果遇到關于手術方面的問題可咨詢主管醫生,最好在病人床旁進行相關內容介紹;接下來為病人生動形象地講解擬行手術的相關知識,充分運用手術圖片或宣傳手冊,耐心、細致地進行有效的術前宣教,力爭改變病人對手術的較低認知度,盡量解除或降低病人術前焦慮感和恐懼心理。
②提供安靜的住院環境:盡量減小各種儀器設備的音量,輕盈走路、輕柔進行各種操作,包括開、關門,將各種監測儀器發出的音調調至柔和,有條件可每日在病房播放輕柔、溫和的音樂(對于不喜歡聽音樂或喜歡其他音調的病人,應予滿足不同需求),減輕病人對環境變化帶來的陌生感,緩解病人孤獨及不安感。
③微笑與傾聽:充分的、良好的言語溝通,對于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非常必要,有時在特定情境中非語言溝通可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帶微笑能有效提高病人對護理操作的信任感,真正地用心傾聽有助于病人不良情緒的宣泄,適當的、合適的微笑與傾聽,可以有效的解決病人的心理煩惱,減輕心理包袱。
④專業性皮膚接觸:護患之間適度的皮膚接觸能使雙方獲得有效的心理信息,能夠表達互動雙方的心理情感,但一定要考慮到病人不同的心理特點和文化背景,一定要做到讓患者感知有種被尊重的感覺。
⑤評價方法:合理評價病人焦慮情緒的改善情況,由3位取得心理咨詢執照的、經驗豐富的護士在手術前一日發放焦慮自評量表(SAS),術后第一天將其收回。本量表含有20個反映焦慮主觀感受的項目,15個正向評分,5個反向評分[1]。首先由護士告知患者本量表的正確填寫方法,解釋每條問題的包含的意義,尤其是反向評分的項目填寫。最后讓患者做出獨立的、不受任何他人影響的評定。回收量表時,護士應認真檢查評定結果,提醒患者不要漏填、漏評。參照中國常模結果,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69分以上為重度焦慮[2]。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包,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參與實驗的兩組病人SAS評分比較,見表1 。

表1 參與實驗的兩組患者SAS評分比較
注:兩組比較,▲P<0.05。
1909年,EdwardTichener將共情定義為:“一個把客體人性化的過程,感覺我們自己進入別的東西內部的過程[3]”。Raudonis認為,護士與患者之問的相互關系是共情在護理領域的唯一元素,對其進行有效的干預和對患者的需要做出適當的反應是共情的前提[4]。眾所周知,護患之間溝通是臨床護士在護理過程中同病人之間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過程。然而,目前大多數護士與病人溝通僅限于滿足醫學需求的醫學交流,較少考慮到病人的心理、社會、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5]。共情心理護理是近年公認的一種護患溝通技巧,可以充分做到臨床護士真正發自內心的理解病人,是建立和諧護患關系的接入點,是所有護患溝通的精髓,是護士與病人之間溝通的平臺[1]。癌癥多為全身疾病,手術通常作為治療的首選措施,但由于每個個體的差異性、復雜性的存在,手術往往使病人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產生不同程度的對治療抵觸情緒,如果不及時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會使不良心理反應逐漸加重,還有可能導致病情變化,甚至帶來生命風險。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對癌癥病人充分、有效的共情心理護理,真正深入患者的內心世界,大大提升了病人對手術相關知識的識知度,有效緩解了病人的不良情緒,從而能夠順利、平穩地度過圍手術期。通過運用共情技巧,幫助病人正確應對絕望情緒,癌癥的易復發性、不可治愈性。表1顯示,對于本組121例各種癌癥病人通過有效的共情護理,可有效減輕部分病人的恐懼、焦慮和孤獨感。但在臨床心理護理干預中,尤其在實施共情心理護理時,護士應絕對避免敷衍了事的安慰和不恰當的同情,合理、恰當地運用共情心理護理技巧,因人而異地去疏導病人的不良情緒,努力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并且能夠更好地消除或減輕病人的痛苦、焦慮和絕望情緒。
[1]王春蘭,姚建青,張美英. 共情在復發卯巢癌患者心理護理于預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6(26):54-55
[2]趙淑琴.共情在護患關系中的作用[J].全科護理,2010,8(15):1371
[3]鄭日昌,李占宏.共情研究的歷史與現狀[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6,20(4):277-279
[4]RaudonisBM.Empathicnurse-patientrelationshipsinhospicenursing[J].TheHospiceJournal,1995,10(1):59
[5]張英蘭.共情應用于護患溝通的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2):1111
李玉順(1982~)女,黑龍江佳木斯人,本科,護師。
R
B
1008-0104(2015)03-0137-01
2014-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