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英 劉家宜
[摘要] 目的 通過分析門診藥房退藥原因,探討減少退藥現象的途徑。 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門診退藥申請單,對683張退藥申請單進行統計與分析。 結果 退藥原因主要為:藥物不良反應、患者拒絕用藥、病情改變、不合理用藥等,退藥品種以抗菌藥物為主。 結論 我院退藥現象較為普遍,醫院應規范醫師的處方行為,加強醫患溝通,促進合理用藥,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有效。
[關鍵詞] 門診藥房;退藥;分析;措施
[中圖分類號] R95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24-145-03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of drug repercussion for outpatient pharmacy of our hospital
WANG Meiying LIU Jiayi
Department of Pharmacy, Pulmonary Hospital of Fuzhou, Fuzhou 350008,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ways to reduce the drug repercussion phenomen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drug return in outpatient pharmacy. Methods The 683 drug withdrawal application form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1, 2012 to December 31st were collected for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Results The causes of drug repercussion mainly were: adverse drug reaction, medication refused, condition change, not rational use of drugs, and so on, the types of returned drugs was antibacterial drug. Conclusion The drug repercussion phenomenon is relatively common in our hospital, the hospital should standardize physician prescribing behavior,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to promote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guarante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to patients with medication.
[Key words] Outpatient pharmacy; Drug repercussion; Analysis; Countermeasure
藥品是特殊的商品,我國《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1]明確指出:“為保障患者用藥安全,除藥品質量原因外,藥品一經發出,不得退換。”但在臨床工作中,退藥現象時有發生,處理不當很容易激化醫患矛盾,導致醫療糾紛。為此,通過收集我院2012年的退藥單,對退藥的原因進行統計分析,以期尋找減少退藥的途徑,提高合理用藥水平。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來源于我院門診西藥房,按照我院門診藥房的退藥管理規定,患者退藥,醫師需填寫退藥申請單,退藥申請單上需注明退藥原因、所退藥品的名稱及數量;本次研究共收集我院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的門診退藥申請單683張。
1.2 方法
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應用Excel表進行數據錄入,對各退藥原因、退藥的品種、劑型等進行分類計數、求和,并計算百分率。退藥原因主要包括藥物不良反應、患者拒絕用藥、病情改變、不合理用藥等方面。
2 結果
2.1 退藥原因
我院2012年門診退藥申請單共683張,約占門診處方總數的0.017%,主要反映在藥物不良反應、患者拒絕用藥、病情改變、不合理用藥等方面。
2.2 退藥劑型
依次為注射劑389例(57%),口服藥256例(38%),溶液劑30例(4%),氣霧劑8例(1%)。
2.3 退藥的品種
抗菌藥物為主,其次是保肝藥。
3 分析
3.1 藥物不良反應(ADR)
藥品在發揮其療效的同時,其不良反應的發生具有不可避免性和不可預見性[2],ADR是導致退藥的主要原因,與文獻[3]報道一致。以抗菌藥物注射液引起的過敏反應和胃腸道反應最為常見。如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中的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藥物使用前皮試陰性,使用后仍可能發生皮疹[4]。我院是一所專治肺部疾病的專科性三甲醫院,抗菌藥物在門診用藥的頻率相對較高,這也提示我們應遵循WHO合理用藥的原則:能口服用藥者不肌內注射,能肌內注射者不靜脈滴注,以降低注射劑的使用率,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同時抗結核藥物引起的過敏反應也較為常見,主要表現在:皮膚過敏,惡心嘔吐、視力模糊、關節痛等。
3.2 患者拒絕用藥
(1)患者不了解藥物的二重性,對藥品說明書中的不良反應感到恐懼,不敢繼續服藥。(2)我院慢性病患者居多,他們總是認定一個廠家生產的藥品,拒絕服用其他廠家生產的藥品。(3)因藥費貴,經濟上承受不了,要求退藥。(4)患者由于不知道醫生開了什么藥,等取到藥品時才發現自己家里已有相同的藥物未吃完。endprint
3.3 病情改變
病情惡化,需住院或轉院治療;病情好轉,不需長時間服藥。
3.4 不合理用藥
3.4.1 藥理作用相同的藥物聯合使用,如依巴斯汀+氯苯那敏,兩者均為組胺H1受體拮抗劑,二者選其一即可,兩者聯用只會增加藥物的不良反應。
3.4.2 兩藥合用會產生不良作用,如氨溴索分散片+美敏偽麻溶液,氨溴索分散片說明書指出:應避免與中樞性鎮咳藥(右美沙芬,可待因,福爾可定,噴托維林)同服,以免稀化的痰液堵塞氣道;美敏偽麻溶液中含右美沙芬,故應避免同服。
3.4.3 糖尿病患者未事先告知醫師,醫師開具含葡萄糖輸液,或含糖型液體制劑、糖衣片等。
3.5 電腦輸入錯誤
部分老專家錄入處方時出現劑型、劑量、重復錄入同種藥物等方面的錯誤。尤其是把口服藥開成注射液或把注射液開成口服藥,這種情況比較多見。
3.6 收費
醫師為醫保患者開具了自費藥物;特殊病種的患者(因報銷比例的不同),在醫師開方時未事先告知,到收費時才發現,電腦程序上需要先做退藥才能重新開方。
3.7 缺藥
藥房個別藥物暫時供貨不足未與醫師及時溝通,導致退藥。
4 討論
本次調查的結果顯示,我院退藥現象時有發生,發生退藥情況的原因比較復雜。主要存在的問題:(1)醫師方面,門診患者多,醫師的工作量大,造成患者就診時間短,未能詳細詢問患者病史、用藥史、過敏史;個別醫師對新進藥品及新藥的適應證、用法用量、禁忌證、不良反應等認識不足,造成不合理用藥;部分老專家對電腦操作系統不夠熟練,導致處方錄入錯誤,同時,部分醫師總是認為靜脈注射用藥比口服用藥效果好。(2)藥師方面,由于藥師數量不足,調配處方量大,未能及時告知每位患者所用藥品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造成患者對說明書羅列的不良反應產生恐懼心理。(3)患者方面,由于缺乏藥學知識,不能正確認識藥品說明書所羅列的或已發生的不良反應,從而產生擔心、恐懼的心里。某些長期慢性病患者,總是認定一個廠家生產的藥品,對其他廠家生產的藥物抱有懷疑態度等等。
退藥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一是藥品質量難保證。患者退回的藥品,藥師只能從外觀、批號、有效期等方面進行檢查,藥品的內在質量無法辨認,藥品質量難以保證[5],對于有特殊儲存條件的藥品,患者如未按要求貯存,就有可能被污染,甚至失去療效;二是醫患矛盾易加劇。退藥不僅會消耗患者的時間和精力,還會引發不滿情緒。三是影響藥師的正常工作。據報道[6],某些醫院退藥占藥師處理處方工作量的10%以上,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浪費。
退藥是難免的,針對目前我院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減少退藥的發生:(1)加強退藥危害的宣傳,醫務科、藥劑科應聯合制定行之有效的退藥制度,對退藥現象進行有效干預[7]。為保證退回藥品的質量,首先,所退藥品原包裝應完整、批號應與所發放出藥品相同。其次,特殊管理的藥品,需低溫、避光保存等有特殊儲存要求的藥品,以及已拆封開啟的或密封標簽脫落的藥品,均不在退藥范圍。最后,認真核對所退還藥品的包裝、規格、數量、批號等信息。藥師在拒退藥品時,必須耐心做好解釋工作,以免發生糾紛[8]。(2)加強醫師、藥師和患者之間的溝通, 通過合理解釋和補充說明醫生給患者的用藥目的,增加患者用藥信心,提高用藥依從性,減少用法不當而導致的不良反應[9]。醫生應盡可能多地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根據病情以及經濟狀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10],如醫師在用藥前應詳細詢問患者的病史,用藥史,過敏史等,對特殊患者如老年人、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開具處方應慎重[11]。(3)加強業務學習,指導合理用藥。醫師和藥師都應加強自身崗位上的專業學習,不斷掌握更新的藥學知識。為患者開出合理、有效、安全、讓患者滿意的藥物。(4)提高藥學服務,開展藥物咨詢工作。增加患者的用藥常識,避免盲目退藥。(5)藥房方面還應保證藥品的供應,對于暫時供應不足的藥品應及時告知醫師,以免發生退藥。
總之,藥品的退藥問題,不僅關系到藥品的質量,更關系到人們的生命健康[12]。醫院的宗旨是為廣大的人民群眾提供健康的服務。所以,不論是制訂用藥制度,還是處理具體的退藥問題,都應體現出督促醫務工作者盡職盡責、保護患者健康利益的精神[13]。退藥現象客觀存在,如果嚴格按照規定辦事,只會引起較多醫患矛盾和醫患糾紛,只有定期對退藥處方的分析,查找原因,通過采取相應的措施,從而減少退藥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總后勤部衛生部.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Z].衛藥發[2002]24號,2002.
[2] 秦宇芬.我院門診藥房422例退藥原因分析及建議[J].中國藥業,2012,21(12):65-66.
[3] 張紀銳.門診退藥處方分析及對策[J].中國醫藥科學,2012,2(4):162,177.
[4] 李桂榮,熊代琴,迪麗拜爾.頭孢菌素類藥物皮膚過敏試驗探討[J].中國藥房,2006,17(22):1724.
[5] 徐萍.病區退藥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22):238-239.
[6] 賈增永.對我市門診藥房退藥原因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2,9(4):132-134.
[7] 譚玲,王洋,李瓊,等.我院實施西藥退藥干預前、后的分析比較[J].中國藥房,2008,19(10):792-793.
[8] 施錦柏.214例門診退藥處方分析及建議[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13):212.
[9] 揚玉鳳,張新.藥師在門診退藥中的作用[J].中國實用醫藥,2008,3(1):109-112.
[10] 李必堅,向明愛,鄒曉燕,等.我院門診藥房退藥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藥事,2009,23(11):1150.
[11] 黃毅,李東.我院門診藥房退藥原因的帕累托圖分析[J].中國藥房,2011,22(5):2391.
[12] 唐鳳川.本院病區退藥原因分析及對策探討[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8):141.
[13] 李忠林,王曉雯,郭慧琴.關于退藥問題的思考[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2,15(2):125-126.
(收稿日期:2014-09-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