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婉紅等
[摘要] 目的 了解老年護理院患者抑郁癥狀的發生率,觀察綜合性心理干預對老年抑郁癥的療效。 方法 選擇光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老年護理病房的163例患者,采用心理需求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生活質量評定表,進行心理需求和生活質量的現狀調查,篩查出60例患有早期抑郁癥狀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干預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干預組:在常規護理和基礎疾病治療的基礎上,由專門受過心理疏導培訓的醫務人員負責綜合性心理干預;對照組:常規護理加基礎疾病治療。兩組病例觀察時間均為9個月,有關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 結果 老年護理院中36.8%的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癥狀。干預組的療效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老年護理院中患有憂郁癥狀的患者比較普遍,應引起醫務人員的高度重視。實施綜合性心理干預,可有效減輕或消除癥狀,對防止老年抑郁癥和提高生活質量具有雙重意義。
[關鍵詞] 老年護理院患者;抑郁癥狀;綜合性心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 R473.7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24-203-03
Onsite survey and intervention research on depressive symptoms of patients in geriatric nursing home
HE Wanhong HUANG Mingfeng WANG Hua SHEN Yuling MA Qinqin
Guangm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Nanqiao Town,Fengxian District,Shanghai 20140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occurrence rat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of patients in geriatric nursing home.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depression of geriatric. Methods Select 163 patients in geriatric nursing home of guangm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Adopt psychological needs scale,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and quality of life(QOL)scale to onsite inspect psychological needs and life quality.60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in earlier stage are screened out as the research objectives,and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with 30 people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0 people.The intervention group:besides normal nursing and basic disease therapies,the medical staff,who received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persuasion training,are responsible for their 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the control group:receive normal nursing and basic disease therapies.The observation time of both groups are 9 months.Statistical analysis is made based on the related materials. Results 36.8% of the patients in the geriatric nursing home are suffered with depression symptoms in different degrees.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It is the common phenomena for the patients to be suffered with depression symptoms in geriatric nursing homes,which should arise high attention of medical staff.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alleviate or eliminate the symptoms effectively,which has double significance to prevent the depression symptoms for geriatric and improve their life quality.
[Key words] Patients in geriatric nursing homes;Depression symptoms;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endprint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到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對于入住社會養老機構或護理病房的老年人,醫務人員只注重軀體疾病的治療與康復,較少關注他們的心理問題。老年人由于長期脫離家庭和社會接觸,不少患者出現明顯的失落和孤獨感,加上疾病的長期折磨,導致生
活質量的低下,極易引發抑郁癥狀。本研究自2013年4~12月對患有早期抑郁癥狀的患者,實施綜合性心理干預,收到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均為入住本中心老年護理病房的患者,共計60例,根據研究需要,隨機分成兩組,每組30例。干預組: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齡(78.9±5.4)歲;婚姻狀況:在婚6例,喪偶24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21例,中學8例,中專及以上1例;伴隨疾病:伴有慢性病27例,無慢性病3例。對照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齡(79.5±4.8)歲;婚姻狀況:在婚7例,喪偶23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21例,中學7例,中專及以上2例;伴隨疾病:伴有慢性病25例,無慢性病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入選標準 (1)年齡54~92歲;(2)長期入住護理院患者;(3)GDS評分11~25分;(4)未接受抗抑郁藥物治療;(5)無嚴重的軀體疾病;(6)無器質性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的。
1.2.2 采用心理需求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生活質量評定表進行心理需求和生活質量的現狀調查。
1.2.3 聘請具有國家心理咨詢師資質的專業技術人員,對負責病區的臨床醫師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考核合格后上崗。
1.2.4 干預內容及方法 干預組:根據患者的健康狀況、心理需求、抑郁癥狀的誘發因素及軀體疾病,制定干預方案[1],采用心理治療的基本技能,(包括傾聽、提問、鼓勵、內容反饋、情感反應、解釋、非語言性技巧、指導和建議)等進行干預[2]。同時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群體交流和個體疏導。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和一般生活指導。兩組病例觀察時間為9個月。
活動內容:(1)根據老年人生理特點及老年期常見的心理障礙,軀體疾病,心理與行為變化,開展通俗易懂的衛生科普知識講座,提高患者的衛生科普知識,熟悉維護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2)針對可能導致老年抑郁的各種問題給予疏導和建議;(3)如何應對慢性疾病的干擾和防治要點;(4)舉列介紹典型的康復病例,讓患者增強康復信心,掌握不良心境的自我調節方法,逐漸培養積極健康的心態,打消不良情緒;(5)每月舉辦群體活動1次,培養興趣愛好、增加人際交往,開展各種文體活動,促進睡眠質量的提升;(6)開展個體疏導:由于各人抑郁癥狀的誘因不同,必須進行面對面的談心交流,了解其內心的真實需求,盡力幫助解決問題,做到2周1次,每次30~45min,并根據患者的需求隨時調整時間;(7)組織個案討論分析和效果評價,修善下一步的干預計劃和內容,做到針對性和有效性。
1.2.5 評分方法 (1)采用F-36生活質量評定表:包括10個方面的問題,判斷患者的生活質量狀況,根據各方面得分換算計分;(2)應用老年抑郁量表(GDS)進行評估和分析,比較抑郁癥狀的程度和緩解率;(3)按量表要求回答近一周的感受,用“是”與“否”來回答。GDS總分為30分,0~10分,為無抑郁;11~20分為輕度抑郁;21~25分為中度抑郁;26~30分為重度抑郁[3]。
1.2.6 評分結果 干預組:輕度抑郁25例,占83.3%,中度抑郁5例,占16.7%。對照組:輕度抑郁26例,占86.7%,中度抑郁4例,占13.3%。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及組內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療程結束后,兩組療效分析。
3 討論
國內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受教育程度低,經濟條件差的人,伴有嚴重軀體疾病的人,是抑郁癥的高發人群。目前,入選本研究的患者中,70%的患者文化程度為小學學歷,83.3%患者處于喪偶狀態,86.7%的患者伴有各種軀體疾病,屬于引起抑郁癥狀的高發人群。調查發現這些患者普遍存著抑郁癥狀,其中,輕度的占85%,中度的占15%,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活質量和疾病的康復。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有早期抑郁癥狀,但無精神病性癥狀的病人是愿意接受心理治療的[4]。由于老年病區的醫務人員平時只關注患者的軀體疾病和生活狀況,較少注意到患者的心理變化,即使患者有這方面的需求,由于缺乏專業知識,因此未能滿足患者的非藥物性治療的需求。如何及時消除老年患者的抑郁癥狀,防止抑郁癥的發生,本研究認為,老年護理病房的醫務人員應熟悉掌握心理治療方面的知識與技巧,針對不同的誘發因素,應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或藥物治療,防止癥狀的發生與發展。本研究表明,早期的憂郁癥狀,通過綜合性心理干預,73.3%的患者其抑郁癥狀可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主要實施方法如下。
3.1 開展群體性干預
在以往的研究中發現,因老年人的居住比較分散,所以較少應用群體性干預方式對老年人的心理問題進行干預治療。隨著社會的老齡化,老年護理院的興建,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入住護理院進行康復護理。本調查顯示,不少老年患者存在著心理問題,尤其是憂郁癥狀的發生率較高,可達36.8%。針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國內趙金蘭等認為,老年人抑郁癥狀的治療可采用群體教育[5]。本研究干預組的患者,在治療疾病的同時,每月開展1次群體教育和娛樂活動,增加人際交往機會,通過衛生科普講座、醫患互動、群體交流、個體傳授等方式密切醫患和病員之間關系,不斷培養興趣愛好,及時消除不良情緒,正確處置生活中的不良事件,建立積極樂觀的心態,達到身心愉悅,促進健康和生活質量的提升。endprint
3.2 注重個體化指導
對具有抑郁癥狀的老年人如何選擇干預方式和內容,國外未作過具體規定[6],國內也少有相關報道。誘發老年人抑郁癥狀的因素諸多,實施心理干預需因人而異,不能千篇一律,應注重個體化指導。可以采用傾聽、提問、鼓勵、信息反饋、情感交流、解釋或建議等方式,循序漸進,有序實施,并不斷修正干預方式和內容。在與患者進行心理溝通時必須安排充分時間和適宜的環境,注重耐心傾聽,讓病人感受到醫護人員的關心和理解。在交流過程中實施非言語性姿態及重復、回述及歸納病人所講的內容,會有助于提高相互之間的信任和理解。實踐證明,好的心理干預不在于講多少,而在于聽多少,并付之實踐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耐心疏導和健康教育,鼓勵患者建立生活的信心,消除或減輕心理壓抑,最終擺脫內心的糾結與不安。本研究顯示,通過群體性干預和個體化指導,干預組患者的GDS評分較干預前有明顯差異(P<0.01),統計發現,有25例患者開始注重自身軀體疾病的管理,占83.3%;有16例患者積極創造機會,體現自身價值,占53.3%;有22例患者自我培養興趣(如畫畫、打牌、唱歌等),占73.3%;有15例患者主動參加體育活動,改善病友關系,并提高睡眠質量,占50%;有12例患者能正確處理近年來發生不良生活事件,占40%。本研究認為,采用群體性干預和個體化指導,不僅能密切醫患關系,也能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有利于矛盾的化解和機體的康復,具有明顯社會效益,應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吳瑞枝.老年抑郁癥病因及臨床表現[J].實用老年醫學,2001,15(1):6.
[2] 王長虹,叢中.臨床心理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65-69.
[3] 郝偉.精神病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06-107.
[4] 世界衛生組織(WHO)精神衛生和物質濫用合作中心(澳大利亞).精神障礙的處理[M].第3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147-148.
[5] 趙金蘭,陳正明,嚴文錦,等.老年抑郁障礙患者的心理干預對比分析[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2,16(3):179.
[6] Unutzer J,Katon W,Callahan CM,et al.Collaborative care management of late life depression in the primary care setting: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02,288(22):2836.
[7] 馬麗波,姜平平,王旸,等.心理護理對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抑郁癥狀的效果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09,5(19):34-40.
[8] 許麗霞,王秀芬,孫惠萍,等.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2(1):67-70.
[9] 王桂花,張建欣.心理干預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抑郁癥狀的效果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0,8(14):23-30.
[10] 張春玲,秦性好,李曉玲.心理干預對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抑郁情緒的影響[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8(2):89-90.
[11] 夏玉蓮.護理干預在抑郁癥伴有自殺行為患者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2,11(12):13-14.
[12] 郭南軍,李志勤,馬艷,等.護理風險管理在精神科封閉應用及效果評價[J].當代護士,2014(3):148-150.
(收稿日期:2014-1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