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有一個只能容納100名嘉賓和記者的小論壇,成為各個分論壇中最水泄不通的一個。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日本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Facebook副總裁沃恩·史密斯、全球移動通信協會會長潘福愛等6位演講嘉賓,以及馬云、張朝陽、劉強東、俞敏洪等聽會嘉賓,從智慧生活、智慧商務、智慧硬件等多維度展望了移動互聯網未來發展亮點。
這就是“移動互聯”分論壇。
本刊將對話中的部分精華摘出,以饗讀者。
中國何時進入流量時代?
陳旭東(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微信推出微信電話本后,三大運營商都比較平靜,沒有特別大的反應。現在運營商正面臨從原來的話務量經營向流量經營轉變的趨勢。國外已有一些運營商推出免費電話、免費短信等,只收流量費。請問常總,中國什么時候會進入流量時代?有沒有標志性的事件?
常小兵:你的題目帶有挑戰性和煽動性。
智能機廣泛普及后,這個行業非常熱門的一個術語就是OTT。在角力的過程中,OTT有時候讓我們當主角,有時候讓我們當配角。
我給大家講一句我的真實感受,當我被別人OTT的時候我很痛苦,當我去OTT別人的時候我很高興,彼此彼此。
人怎樣連接物
張朝陽(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我們關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搜索,輸入以后不只是一個手指的輸入,可能是語音的輸入,甚至是掃描的輸入。瞬時資訊的獲取,對于物聯網來說尤其重要。以后掃一個物體,就可以識別它是什么東西,通過云端的計算給出很多資訊,這種瞬時獲取的載體不止是手機,也可能是眼鏡,眼睛眨一下就可以知道未來的事情。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方老師可以再多評論幾句。
方濱興:輸入可以從幾個維度來看:第一是能夠獲取到,現在傳統的是用手打、語音輸入,很多手機還可以發微信、視頻照相等,這是一個輸入的環節。第二是理解環節,這一點非常重要。
物聯網搜索是智慧搜索的一個子部分,所謂智慧搜索,就是首先理解你的含義,你到底想干什么。比如說輸入“天涯海角”,可以手打輸入也可以語音輸入,但是要理解他是想看到天涯海角的景點還是一個車站的天涯海角,這才是人們在意的目的。所以我們不光關注搜索的形態,還要關注對人的意圖的理解。
田舒斌(新華網總裁):與其說移動互聯網對于當下人們生活方方面面產生的影響呈現泛媒體化特征,倒不如說移動互聯網特別是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融合,催生了人們的應用環境發生實質性改變。由于移動互聯技術,所有人成了不在傳媒機構的傳媒人,國民的素質因移動互聯網而改變、而提升。我特別想向方院士請教:未來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融合會對傳媒業產生什么樣的改變?
方濱興:自從有了自媒體,媒體的界線開始模糊,實際上就是吸引眼球的多少。吸引眼球多,就有媒體色彩。你吸引眼球少,表面上是個大媒體,恐怕意義也不大。所以我們經常是對大V感興趣,就是因為大V起到了媒體的作用。
目前各國對大V都有自己的處理模式,俄羅斯有一種處理方法是:當一個大V粉絲超過三千個,他就必須以媒體人的身份去注冊登記。這是用事實來判斷他是否有影響力,有影響力就需要注冊,以眼球論輸贏,以眼球論英雄。
地球資源是不是會耗盡?
劉強東(京東集團CEO):請問孫正義先生,你剛才對未來的暢想讓我們很激動,我們堅信,技術的發展一定能夠讓全世界每一個人生活都得到改善。但是又有很基礎的問題,隨著所有的存儲能力、連接能力、運算能力不斷提升之后,能源的消耗也會幾何地增長,未來所有的產品都會智能化,都是帶電的,未來地球到底能不能支撐這種過度能源的損耗?
孫正義:答案是肯定的。當然油的儲量會下降,它會污染環境、污染空氣,但是風能、太陽能和水,都可以幫助人類。它們也可以用來制作新的能源,同時也能夠與人、與環境和諧共處,我想科技能夠幫助我們解決這些問題。
俞敏洪(新東方集團董事長):剛才聽了孫正義、馬化騰的講話,很受啟發,一個是技術的發展,一個是內容的需求,未來希望能夠通過我們新東方的資源整合,為中國教育甚至是世界范圍的教育提供越來越多的教育內容,把這個內容放在這些大佬所創造的巨大的平臺上。能夠讓中國學生、家庭受益,這就是我的理想。
如何掙錢但不傷害中國
王獻蜀(巴士在線董事長):近一段時間我看到扎克伯格本人跟中國政府的溝通,包括在中國的身影非常活躍,是不是要準備好進中國的節奏呢?如果準備好了進中國,又怎樣做到掙中國的錢又不傷害到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
沃恩·史密斯(Facebook副總裁):像馬云還有很多的英特網領袖,他們都在中國提供了很好的服務。我們對此感到非常興奮,對于中國的業務我們感到非常興奮,也為一些中國企業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可能有一些人通過網站來發現一些旅游產品,或者發現一些游戲產品等等,或者來和全球人分享信息,我們是一個首選的渠道。
我們在全球正擴張我們的影響,現在主要精力還是在繼續擴大平臺方面。
微信電話本只是一個小產品
王獻蜀(巴士在線董事長):去年微信幾乎把短消息和彩信干掉了,那么有沒有可能用微信電話本把我們現在運營商的語音干掉?或者再造一個微信?這是基于怎樣的戰略考慮?
馬化騰(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其實這是一個小產品,不是什么特別大的戰略性產品。運營商很淡定,但是媒體很激動,很多文章都挺煽動,說顛覆等等,其實我并不是這樣看的。基于IP,也就是PC to PC的語音通訊是由來已久,只是說這個PC變成手機而已。但是從技術來說,這個十幾年前就有的,也不新奇。endprint
一年前,微信引發了很大的爭議,數據網絡壓力、網關壓力、限令壓力、對短消息的侵蝕等等。但今天再看,運營商越來越多地意識到,這是利大于弊,數據的增長遠大于短信收入的減少。
以后電話可能是免費的,所以騰訊的所謂免費電話長期是沒有競爭力的,我們更關心的是它的增值,也就是連接人和服務。比如:你可能快到停車場或者是酒店,或者到銀行,除了短信以外,可以調用語音能力通知你,甚至幫你通知你的朋友。這些是傳統的話音很難做到的。引入這個能力以后,實際上是可以更加智能化,以及可編程地納入整個智能流程里,未來可以這么做,而不是大家現在看到的零和游戲。
車有更多的行進方式,路的價值才會體現出來。
真正制造內容的還是為王
馬利(人民網董事長):今天是來學習的。以前有個詞,叫三娘教子,現在是子教三娘,我們作為人民日報是一個老媒體了,馬化騰三年前就到我們那兒去看過,不知道你是否還認識我,包括我身邊坐的這些大腕兒。
現在,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用戶在哪里,哪里就應該是主流了。馬化騰講到三個連接,我覺得跟媒體特別相關。我第一次見到你的時候就跟你說,我說你這個微信不就是我們媒體嗎?你以后不就是一個電臺、小電視臺?最近又搞了一個微視頻,請跟我們分享一下。
馬化騰:我們不是自己產生媒體,是讓用戶產生媒體。微信從純通信到社交化,引入了很多內容后,大家看新聞看資訊都看朋友推薦的內容,不知不覺消耗很多時間在上面,就會發覺這怎么成了媒體。這在Facebook里面也一樣,里面有大量的內容沉淀消耗用戶的時間。這是一個很天然的現象,因為人最關心自己身邊的問題也注重朋友的推薦,我覺得這是人性。
但同時不可否認,除了用戶產生內容以外,一定還要產生專業內容。從內容和渠道來說,內容上游永遠是為王的,不會變,變化的只是分發渠道和組織形態。可能以前這種高大上、很正規的傳統模式會改變,但是真正制造內容的還是為王,只是中間經手的路徑變了,會更快地到達終端,而中間經過的人不再是出版社,以及報社一天一次的編排,而是由和他相關的個性化的朋友推薦出來。
一旦網絡出現破壞,將是災難性的
央視網記者提問:請問孫正義先生,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新常態需要新動力,您個人認為中國經濟的新動力在哪一方面,除了互聯網,您會繼續投資中國經濟的哪個方面?另外一個問題請馬總回答,QQ已經好像是沒有對手了,如果您有一天晚上睡不著覺,會是因為什么事?
馬化騰:睡不著的事情很多了,絕對不止是這一件事情。所有的網絡連結在一起,那么它產生的很大問題就是:一旦它出現破壞,將是災難性的。不管是內容也好,設備也好,系統漏洞也好,很快,幾秒內會發生。現在的預防措施還不到位,每天都會有大大小小的故障。剛才孫正義講的萬一人管不住電腦怎么辦,它要把人類都殺掉怎么辦?或者有一個人會慫恿一個電腦去做壞事,那誰能抵擋得住?
徐豐(國家網信辦移動網絡管理局負責人):我非常想問孫正義先生,下一步最感興趣的,或者是最看好的,或者是最有戰略布局的投資點在哪里?
孫正義:中國的經濟會超過美國經濟,在接下來幾年的時間之內,中國會成為世界上的第一大經濟體。不僅如此,大概二三十年之后,中國經濟會是美國經濟的3倍大。
當中國經濟變得那么大的時候,中國的國內市場將會足夠大,足夠支持中國持續的、健康的、成功的發展,年輕的企業家還有聰明的人士會不停地來到中國。我們也想要參與到這樣的機會過程當中。
當中國的經濟體變得如此之大的時候,就會發現,中國的技術發展也會非常快,中國的技術企業就會有世界的市場,所以不僅僅是在國內的這樣一個機會,而是全球的機會。
中國的成功的故事會傳遍世界,我想講的是,中國的機會是巨大的。當中國的發展如此之快的時候,要做到的是不僅有實力,還應該有足夠的尊重。尊重不僅僅是因為錢,或者是因為你的實力,尊重也會因為人們發自內心的尊敬而產生的。我們也從中國的歷史當中學習。當人們能夠獲得這些尊重的時候,中國這些成功會延續幾百年的時間,我非常期待能夠在這樣的機會當中也分得一杯羹。(整理/黃飛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