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副國務卿凱瑟琳·諾韋利】
美中在共同推動互聯網發展方面可以有很多合作,例如共同推進寬帶的建設。除了在技術方面開展合作以外,美中在網絡安全方面也有很大合作空間和共同利益。兩國都是網絡攻擊行為的受害者,需要像朋友一樣攜手共同努力應對。
【前美國國家安全事務總統特別助理、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
中美兩國在應對恐怖主義、網絡犯罪、數據竊取、兒童性犯罪等議題上擁有廣泛的共識,應該最大限度地合作。但同時,在針對互聯網本身定位的問題上,兩國也不乏分歧,歡迎中國更加積極設定議題:“魯煒先生是一位非常具有活力、說話直言不諱的人。在美國,‘直言不諱是對人的贊美。”
【美國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詹姆斯·安德魯·路易斯】
魯煒的發言體現了中國致力于解決美中兩國共同面臨的互聯網挑戰的積極姿態。美中在互聯網合作過程中所面對的問題本身是困難,需要時間去解決,美中應該建立合作機制和程序。美國需要意識到現在的互聯網是世界的互聯網,需要新的全球管理,而不是以美國為中心的管理方式。
【香港《星島日報》】
今年5月美國以網絡竊密為由宣布起訴五名中國軍官以來,中美兩國在網絡安全方面的對話一度停滯。中國外交部表示,中國是遭受境外網絡攻擊最多的國家之一,攻擊主要來源為美國。魯煒是APEC會議后首次訪美的中國正部長級官員,討論的是擱置良久的網絡問題,是對中美恢復對話的一種身體力行的表態。此前的烏鎮峰會,已經標志著以美國為首的互聯網治理“單極時代”開始走向終結。
【牛津大學學者羅希爾·克里米爾斯】
“魯煒不僅展現出了對網絡和社交媒體的了解,也展現出了對其在國際上發展動態的理解。”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新聞信息傳播局局長姜軍】
“魯部長這次到美國來,一是要和有關的政府部門進行交流,然后是和企業家進行交流,向他們充分闡述中國政府在互聯網發展方面的一些觀點和做法,達到消除分歧增加共識這樣一個總體目的。”此行引起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美國主流媒體和各界的高度關注。“他們的回應是非常積極的、肯定的,因為他們也可能感到意外,中國的高級官員能如此坦誠、如此有效地進行溝通,可以說澄清了很多誤解。就像魯部長所說的,中美互聯網方面的交往應該說90%是共識,10%左右是分歧,而這10%的分歧里面,又有50%是可以通過溝通化解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