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張靈甫疑似遺骨被埋山東省沂南縣董家莊農民家羊圈一事持續發酵,一時間,張靈甫其人其事也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
是不是抗日名將?
山東“大眾網”的報道稱,張靈甫在抗戰的絕大多數時間里,只是一個普通的基層軍官。文中寫道,“哪怕在1938年10月,張靈甫在斃傷日軍近萬人的萬家嶺戰役中發揮極為出色,那——也、不、行!因為他當時的職位是:51師153旅的副旅長。”
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教授、少將徐焰認為,張靈甫在抗戰中的地位,起初不過是營長、團長,是“校”不是“將”,直到戰爭末期才升至第74軍軍長,“他對日寇打過硬仗可算有功,卻未指揮過大的會戰,將其拔高為‘名將’,連當年的參戰者也感到驚詫。”顯然,質疑一方的主要依據是張靈甫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軍銜問題。
張靈甫畢業于黃埔軍校第四期步科,參加過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在抗日戰爭期間,張靈甫在王耀武麾下對日作戰,參與過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蘭州會戰、武漢會戰,南昌會戰等大戰役。
在血戰南京中,張靈甫是作為第74軍第51師第305團一名團長參戰的。武漢會戰中的萬家嶺大戰,使得張靈甫一戰成名。1938年7月,武漢會戰爆發,國軍投入100萬軍隊與30萬日軍進行決戰,其中第4軍和第74軍是萬家嶺大戰的兩大主力,74軍正面阻擊日軍的第106師團。
張靈甫當時是第74軍第51師第153旅少將旅長(一說為副旅長)。張靈甫遺孀王玉齡告訴記者,張靈甫組織起只有數百人的敢死隊,“每個人身上綁滿手榴彈”,攀登山峰,從背后奇襲了日軍。日軍106師團幾乎全軍覆滅,這次戰役被稱為“德安大捷”。
此后,張靈甫以第74軍第58師副師長身份參加了上高戰役,而后又以第58師師長身份經歷了長沙會戰、常德會戰、浙贛會戰,直到1945年以副軍長身份參加了抗戰最后一次大會戰湘西會戰。他共參加近十次大會戰,從團長一直升任副軍長,親臨前線,指揮作戰,屢有佳績。
因此,張靈甫作為抗日將領是無疑的,至于“名將”與否,如何評判,見仁見智。即便不能稱為“名將”,亦不能掩蓋其抗日功績。
自殺還是被擊斃?
張靈甫的死因眾說紛紜,大致有被擊斃和自殺說。
張靈甫在國共內戰孟良崮戰役中喪生,根據解放軍6縱王必成1979年回憶,解放軍進入74軍指揮所山洞時,張靈甫已經死亡。而1947年的《大眾日報》《人民日報》等的報道,則描寫了解放軍用沖鋒槍掃射將張靈甫等人擊斃的情況。另外,國民黨軍團長羅文浪被俘后,向解放軍交代時也稱,張靈甫是被擊斃的。這是張靈甫被解放軍擊斃的主要依據。
提到這一問題,張靈甫的兒子張道宇給記者看了一本解放軍內部資料《蔣軍七十四師的調查研究》,該書是復印本,上署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政治部編印,編印時間據張道字說是1947年8月1日。這本書上寫明“除張靈甫、蔡仁杰、盧醒等自殺及戰斗擊斃七千余名外,其余官兵萬五千人悉數被俘”。
而王玉齡則告訴記者,張靈甫在自殺前,給她寫了遺書,寫“最后以一彈飲訣成仁”。這封遺書原件,據王玉齡講,當年捐給臺灣抗日紀念館,后遺失。對于這封遺書是王耀武當年偽造的說法,王玉齡說不會,“筆跡就是我丈夫的”。
為何殺妻?
張靈甫殺妻一事在當時頗為轟動,至于張靈甫為何殺死第二任妻子吳海蘭,也是疑竇叢生。當時流傳的是張靈甫懷疑妻子與人通奸而起了殺意,但是這個說法并沒有任何證據。
2012年,《廣元晚報》聯系吳海蘭的侄女吳玉清,據其說,吳海蘭在未嫁給張靈甫前就有鮮明的愛國情懷,與中共地下組織有聯系,而嫁給張靈甫則好像是有人故意安排的。而在婚后,吳海蘭曾多次想方設法釋放中共人士。
王玉齡對記者說,殺吳海蘭,“因為她偷了他的文件。她和那一方有關系。但是我丈夫又不能對蔣說明,不然這不是察人不明嘛。他一直都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