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弗洛因德
創造和平的不是軍備而是和解
●亞歷山大·弗洛因德
編者按
今年是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周年,也是原子彈爆炸史。“德國之聲”評論員亞歷山大·弗洛因德(周年。集戰爭加害者和受害者于一身的日本,為何始終不愿正視歷)認為,
年前美軍向日本廣島投擲原子彈是一種犯罪行為,將日本從一個戰爭加害國變成了一個受害國。直到今天日本都一再耽擱,不肯正確反省歷史和推動與鄰國間的和解。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執意修改和平憲法,失去了日本廣大民眾的支持。因為能夠帶來和平和穩定的不是軍備擴張和耀武揚威,而是和解和富足。日本應該從慘絕人寰的戰爭中吸取教訓。

今天,全世界都知道廣島和長崎。因為一提到它們,人們就會想到原子彈爆炸帶來的可怕后果。因為這兩座城市全無戰略意義,所以才能在一段時間內免受戰火的侵害;但也正是因為相同的原因,這兩座城市成為了美國試驗最新武器最理想的地點,讓美國軍方和科學家首次了解到原子彈的破壞力究竟有多大。
兩座城市在原子彈爆炸產生的巨大光亮中瞬間夷為平地。總共超過20萬人死亡,其中九萬人在爆炸中立刻死亡。
美國方面聲稱,如果沒有向日本投擲原子彈,那么太平洋戰爭可能會持續更長時間,而且日軍的侵略會造成更多無辜百姓死亡。美方堅稱,是原子彈爆炸促成日本宣布投降。
一些歷史學家反駁,不是原子彈爆炸加快了日本投降的速度,而是蘇聯向日本宣戰最終逼迫日本宣布投降。
當時美國的敵人是日本,但更是蘇聯。超級大國美國第一次展示了自己的“核肌肉”,也讓自己陷入了核軍備競爭的漩渦。現在世界上所有強國都想擁有核武器。所有的這一切都源于70年前被喚醒的邪惡之神。
隨著原子彈的投擲,日本同時也從戰爭施害者變成了受害者。戰爭結束后的這么多年,相比自己對亞洲國家做出的種種暴行,日本更愿意想起自己作為戰爭受害者的身份。但是作為受害者的日本,首先是戰爭的施害者。直到今天日本都一再耽擱,不肯正確反省歷史和推動與鄰國間的和解。
今天,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原子彈爆炸受害者面前鞠躬,他雖然禁止日本擁有核武器,但是卻執意修改和平憲法。安倍想在美國的協同下加強日本的防衛能力,以便能在軍事上對抗日益崛起的中國。
安倍的這些考慮也許從地緣政治的角度可以理解,但是戰爭結束70年后,他卻失去了日本廣大民眾的支持。因為能夠帶來和平和穩定的不是軍備擴張和耀武揚威,而是和解和富足。對于戰爭中集加害者和受害者于一身的日本,應該從慘絕人寰的戰爭中吸取教訓。■
(編輯/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