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工學院 崔君平
發展綠色會計的有效途徑研究①
沈陽工學院 崔君平
綠色會計是反映和監督自然資源及環境損耗的一門新興會計學科。本文通過對綠色會計核算中相關的環境資源價值、環境收入、環境成本、生態補償的分析,探討了影響綠色會計發展的主要問題,進而研究了綠色會計發展的有效途徑問題。
綠色會計 環境資源 有效途徑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地球。人類在改造自然的同時,也在無情地破壞著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太多的自然資源已經或正在枯竭;太多的物種正在消亡或面臨消亡;太多的生態環境已經破壞或即將被破壞。這就是我們的生存環境面臨的危機和挑戰。而通過綠色會計研究正是尋找破解這一難題的有效方法之一。
1.1 綠色會計的內涵
(1)綠色會計的概念。綠色會計是一門新興交叉學科,通過貨幣計量的主要形式,以相關環境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及會計原則、準則、制度為依據,反映與環境相關的經濟活動和業務事項的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活動。
(2)綠色會計核算的目標,為政府機構、環保部門、行業主管部門、投資者以及社會公眾提供了企業綠色會計方面的相關信息。
(3)綠色會計核算的范圍,包括會計確認、會計計量、會計列報、會計披露。
(4)綠色會計核算的內容,包括對環境資產、環境負債、環境收入、環境成本、環境凈收益的核算。是對自然資源的價值、自然資源的耗費、環境保護的支出、改善資源環境所帶來的收益等進行確認和計量。
第一,在涉及綠色會計資產要素的核算中,應設置相關一級會計科目,如“環境資產”、“環境資產損耗準備”會計科目。
第二,在涉及綠色會計負債要素的核算中,應設置一級會計科目,如“環境負債”會計科目,“環境負債”主要指,應付環境資源的損耗費用、應付環境資源的保護費用,以及應付環境資源的環境治理費用。
第三,在綠色會計收入類的要素中,應設置“環境收入”一級會計科目,用來核算相關企業在改善環境資源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收益,主要包括:企業利用“工業三廢”進行資源綜合利用,獲得的稅收減免收益;因企業在環境資源保護、治理環保方面取得的良好業績,獲得政府發放的資金獎勵;企業通過改善環境,促進銷售規模增長和營業利潤的提高;通過創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提高了企業的社會效益,增加了企業的商譽價值。
第四,在費用要素中設置“環境成本”會計科目,包括環境預防費用、環境治理費用、環境補償費用、生態恢復和環境重建費用等。反映企業對資源環境所作的貢獻,包括對“工業三廢”控制,以及減少環境資源耗費的相關支出。
第五,在利潤要素中,應增加“環境利潤”一級會計科目,通過該科目核算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產生的與綠色會計要素相關的綠色會計利潤。
1.2 發展綠色會計的重要意義
(1)發展綠色會計有助于推動企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可持續發展是實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與環境資源的和諧統一。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的同時,與資源環境相關的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為了從根本上解決環境資源問題,扭轉生態惡化趨勢,就必須走出一條新型可持續發展道路。為了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狀況進行反映,客觀上要求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會計體系。
(2)發展綠色會計有助于推動現代會計理論的發展。目前,企業會計準則及相關會計理論都沒有系統、全面地研究綠色會計核算問題。而綠色會計所要研究的資源與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因此,進行綠色會計研究有助于加速會計國際化的進程,并推動現代會計理論的發展。
(3)有助于提高對環境資源價值及環境成本的認識。環境資源包括自然資源和環境成本。環境資源價值包括四個內容:固有的自然資源價值;固有的生態環境價值;資源環境中固有的與人類利益無關的存在價值;基于人類勞動投入的價值。
環境資源成本,是指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為了預防、
保護環境資源,或對已經破壞的環境資源進行恢復、重建、治理及補償,而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價值總和。主要指環境預防及保護成本、環境恢復及重建成本、環境治理成本以及生態補償成本。
(4)有助于促進環境資源保護及生態補償工作。環境資源保護及生態補償,是對因環境資源破壞或為了保護環境,進而喪失經濟發展機遇的相關環境下的人們所進行的一定資金、技術和實物上的補償、政策上的優惠,以及為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和環境保護水平而進行的科研、教育費用的支出。環境資源補償的目的是消除過多人為對環境資源的破壞,減少由此導致的原有生態系統的失衡。
2.1 社會公眾對綠色會計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缺乏足夠的認識
社會公眾缺乏對綠色會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認識。人們總是錯誤地認為,地球上的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還錯誤地認為“人定勝天”。于是錯誤的認識導致了嚴重的環境惡果:森林面積急劇減少;土壤板結;水土流失;空氣霧霾;資源枯竭;生態破壞等。
可持續發展理念要求我們,企業發展不能追求片面的經濟增長,而要考慮全面的經濟發展,也就是在既考慮環境質量,又考慮自然資源保護的基礎上進行經濟發展。
2.2 綠色會計核算理論還不夠完善
我國的綠色會計理論研究時間比較短,綠色會計核算理論還不夠完善,綠色會計的基本前提和核算原則尚未形成;綠色會計的計量方法尚不完善;綠色會計報告沒有統一的標準。而更主要的是缺乏實踐運用。因此應加快我國綠色會計的理論研究,同時積極探索綠色會計理論與資源環境管理實踐相結合的有效途徑。
2.3 與環境資源相關的會計法律、法規不健全
(1) 《會計法》尚未包含綠色會計核算內容。目前《會計法》作為我國會計工作的最高層次規范,尚未將綠色會計核算和監督列入其中。
(2)企業會計準則尚未對綠色會計核算標準作出具體規范。會計準則是對具體會計核算工作的業務規范,目前還沒有將環境資源會計核算的內容列入其中。
(3)國家尚未建立綠色會計制度。企業綠色會計制度的設立,將依據具體的會計準則,同時考慮綠色會計的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根據有關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原則進行設計。
2.4 企業生產方式和社會產業結構不合理
由于企業生產方式和社會產業結構不合理,形成企業的粗放式生產方式,造成大量依賴自然資源,從原材料到燃料、動力,都直接造成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和過度利用,破壞資源平衡。同時,由于環境保護和環境治理工作的滯后,又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和生態失衡。
2.5 缺少復合型的綠色會計人才
綠色會計是一門綜合性的新興交叉學科。目前懂得綠色會計理論與實踐的合格會計人才,已經成為制約綠色會計發展的“瓶頸”因素,因此,需要大力培養綠色會計人才。
3.1 提高社會公眾對發展綠色會計重要性的認識
發展綠色會計可以促進人類與環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可以有效保護子孫后代的生存環境。目前,人們通過對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滿足對生態環境保持良好的要求,將為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創造有利條件。
3.2 加強綠色會計理論研究,健全綠色會計核算體系
通過綠色會計理論研究,不斷健全綠色會計核算體系。在環境資產、環境負債、環境收入、環境成本、環境收益的核算方面實現相關、合理、規范、適當的研究目標。在研究綠色會計理論的同時,加強綠色會計實務的應用研究。具體包括:
(1)加強環境設備設施折舊費核算,核算與環保有關的工程設備以及環保設施的折舊費用。
(2)加強環境預防費用核算,核算與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相關的技術研究發生的費用。
(3)加強環境治理費用核算,核算對產生破壞的環境資源進行維護、治理的相關費用支出。
(4)加強環境補償費用核算,核算企業對已經破壞的環境資源進行的補償性的費用支出。
(5)加強環境恢復與重建費用核算,核算對環境資源的恢復和處理廢物的支出。
3.3 不斷完善與環境資源相關的會計法律、法規
(1)建議對《會計法》進行修訂。將綠色會計核算內容納入《會計法》的核算和監督范圍內。
(2)建議完善企業會計準則相關業務規范。通過制定綠色會計準則,對綠色會計核算標準作出具體規范。
(3)建議國家建立綠色會計制度。通過設立企業綠色會計制度,為綠色會計的推廣和應用在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建立起一座溝通聯系的橋梁。
3.4 改革生產方式并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企業必須改變現有的生產方式,從過度依賴對自然資源的索取的“人定勝天”的簡單生產方式,轉變為依賴科學技術和“道法自然”的可持續發展方式。
改變目前過度依賴第一、第二產業的發展模式,轉變為進一步依賴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的產業調整模式。通過加大環境保護和環境治理工作,大力改善生態環境,對已經破壞的資源環境進行有效的生態恢復和生態補償。
3.5 加快培養復合型的綠色會計人才
(1)通過應用型高等院校大規模培養綠色會計人才。目前應用型高等院校是培養綠色會計人才的主戰場。
(2)通過會計繼續教育體制,培養在職的綠色會計人才。我國實行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機制,為會計人員創造了終身學習的環境,這將為綠色會計人才的培養提供制度保障。
(3)通過設立綠色會計崗位證書,引導會計人員提高綠色會計理論知識。
(4)通過開展綠色會計學術活動,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復合型的綠色會計人才的培養。
綜上所述,發展綠色會計的有效途徑主要有提高對綠色會計重要性的認識,并健全綠色會計核算體系,在完善相關會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不斷改革現有生產方式,同時加大力度調整產業結構,并在培養復合型綠色會計人才方面加大投入。通過以上各種措施的有效開展,將為綠色會計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1] 徐紅櫻.我國開展環境會計的問題及建議[J].甘肅科技,2007,23(5).
[2] 胡倉虎.注重環境的“綠色會計”[N].證券時報,2001-9-1.
[3] 趙欣.綠色GDP呼喚綠色會計[N].中國財經報,2007-4-6.
[4] 隋志純.遼寧發展綠色會計的有效途徑研究[J].商,2013(20).
F275
A
2096-0298(2015)04(a)-147-03
本文為2013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L13BJY038)階段研究成果。
崔君平(1967-),男,遼寧沈陽人,沈陽工學院會計學教研室,博士,高級會計師,中國注冊會計師,主要從事會計理論與實務、企業精細化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