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院 南京大學商學院 張 爽
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院 林婷婷
中國電信蘇州分公司 潘琰
大學生創業意向測量維度的實證研究①
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院 南京大學商學院 張 爽
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院 林婷婷
中國電信蘇州分公司 潘琰
為探索創業意向的維度結構,本文在綜合國內外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編制了個體創業意向調查問卷并進行調查。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并結合德爾菲法專家打分結果,探討個體創業意向的維度結構。結果表明,在中國背景下,個體創業意向的測量維度包括7個:個人特質、創業能力、創業經驗、創業認知、創業態度、創業教育以及創業效能感。
大學生 創業 創業意向 探索性因子分析
隨著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的高校擴招,我國的高等教育開始大眾化,高校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壓力驟然增大,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焦點。現今,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創業越來越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之一,在當前的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開始寄希望于自謀職業,自己創業。自主創業作為大學生畢業選擇之一,一方面可緩解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另一方面也可有效磨礪大學生的實踐能力。作為實現自我價值的有效平臺,自主創業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影響因素,這些因素或推動或阻礙創業活動的順利開展,因此,對其展開研究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Gartner和KatZ(1988)[1]將創業意向定義為:“搜尋可以幫助實現創業目標的相關信息”。創業意向是潛在創業者對從事創業活動與否的一種主觀態度,是人們具有類似于創業者特質的程度以及人們對創業的態度、創業能力的一般描述,是最好的創業行為預測指標(范巍和王重鳴,2006)[2]。綜合以上觀點,本文認為,創業意向是指潛在創業者對創辦新企業或實施創業行為的一種多方面的主觀心理準備狀態及其程度。這些方面主要包括潛在創業者對自身素質(包括創業認知和創業潛能)的認知以及對外在因素(包括創業合作伙伴的可靠性、創業資金的充足性、市場的需求性以及社會支持情況)的主觀評估情況。以往的研究者已從人格特質、創業環境等因素來測量個體的創業意向。本文通過文獻綜述篩選出多個可能的測量維度,并根據它們設計問卷,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確定最終的維度。
1.1 創業意向的概念與測量
朱振亞,舒冬梅,舒小豪(2011)[3]指出,創業意愿是個體實施創業行為的一種傾向性,這種傾向性通過創業動機形成創業行為的驅動力,促使個體做出是否創業的思考和選擇。葉映華(2009)[4]從大學生創業人格特質、先前知識、社會資源及創業認知進行測量,檢驗了各個因素對創業意向影響的顯著性。Andrew T.Bernstein和Elias G.Carayannis(2012)[5]更注重從創業教育方面來測量創業意向,Levent Altinay等(2012)[6]從兩個創新的維度:家庭傳統和心理特征對創業意向進行了測量。
1.2 大學生創業意向的現狀
關于大學生創業意向現狀的研究單純從結果傾向(即大學生創業意向調查結果高低)來看,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高創業意向水平的研究,另一類是:低創業意向水平的研究。雖然就數據而言,由于調查時間、調查地點、調查對象及調查方法的不一致,各學者對于創業意向現狀水平的研究結果表現出差距較為明顯的不一致,但仍值得參考與借鑒。
1.2.1 高創業意向水平
馮峰(2009)[7]認為,由于我國高等教育步入大眾化階段,就業形勢日況愈下,嚴峻的就業形勢壓力:畢業人數過多及缺乏實際技能與經驗,經濟下滑、企業效益降低、崗位供應量持續下降再加之政府各項政策對大學生創業的鼓勵作用,促使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增加。而任國友(2006)[8]采用美國創業協會設計的《創業素質調查》問卷選取的206名大學生的調查也表明了這個現象,對于國外學者,Clement K.Wang和Poh-Kam Wong(2004))[9]針對5326名新加坡大學生創業意向的研究結果也顯示如此。
1.2.2 低創業意向水平
王國宇等(2004)[10]的調查研究表明,依舊有部分大學生的創業意向水平偏低。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了20世紀90年代初,國外學者在研究中也發現了學生中普遍存在較低水平的創業傾向。
1.3 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因素
就目前各學者對于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因素研究而言,大致可以將研究結果分為個人特質與創業環境這兩類,分別從內在的創業者精神與外在的環境因素這兩個角度來描繪其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
1.3.1 個人特質
人格特質(Personality trait)是個人心理思維及行為模式的綜合體,亦是個體對壓力源的感受或壓力源對個人的主觀意識,對個人解決問題之過程有極大的影響。錢永紅(2007)[11]指出個體特質對個體的創業意向有重要的影響,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個體創業意向。Murry和MacMillan(1988)[12]研究歸納了影響創業意向的主要心理特征,并通過大量的研究證實以上特征對創業意向的影響。
1.3.2 創業環境
Devi和Daniel(1994)[13]表明創業環境是指影響創業意愿或行為的各因素的綜合體。在個人背景方面,劉海鷹(2010)[14]和劉敏,陸根書,彭正霞(2011)[15]的研究發現其對創業意向具有影響。在社會環境方面,彭正霞,陸根書,康卉(2012)[16]、朱振亞,陳冬梅,舒小豪(2011)[3]以及吳啟運(2008)[17]都在研究中也指出社會環境因素與創業意向密切相關。在創業教育方面,朱振亞,陳冬梅,舒小豪(2011)[3]與高永良(2009)[18]認為創業教育對于創業意向的培育及大學生創業行為具有積極影響。而徐小洲和葉映華(2010)則從創業教育本身出發,提出了高校教育需要加強的部分。
2.1 調查樣本
本研究主要以南京仙林地區高校的本科四個年級的學生為主,共發放了50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476份。其中,南京郵電大學272人,南京中醫藥大學72人,南京財經大學48人,南京師范大學44人,南京大學40人;男生256人,女生220人;江蘇省內及上海有352人,江蘇省外有124人;大一20人,大二88人;大三328人,大四40人;經管類學生184人,文史類16人,理工類216人,醫學類40人,其他學科20人。
2.2 研究工具
在文獻綜述的基礎上,本研究編制了創業意向測量維度的問卷。問卷的填答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采用Likert5分制,1分為非常不符合,5分為非常符合。
2.3 統計處理
為保證研究的科學性,在正式調研之前,進行了預調研,并根據預調研結果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最終確定用30個問題來測量大學生的創業意向測量維度。而為了確認修訂量表的有效性與可靠性,本文分析了該問卷的信度及效度,其中每個因子的信度在0.74以上,大于參考值0.60,而KMO值均大于0.70,說明該問卷在信度、效度方面表現良好,適宜運用SPSS進行進一步分析。
同時,利用SPSS15.0對數據統計分析,通過因素分析共抽取出7個公共因素,與構思基本一致。
3.1 探索性因素分析
根據問卷分析結果,這30個問題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聚合成7個維度,分別為:(1)個人特質:是個人心理思維及行為模式的綜合體,即個體對壓力源的感受或壓力源對個人的主觀意識,對個人解決問題的過程有極大的影響;(2)創業能力:指個人在創業方面具有的能力;(3)創業認知:對創業知識的了解和準備,對創業現狀的掌握;(4)創業經驗:個人在創業方面的相關經驗;(5)創業教育:是指個人通過學校或其他途徑接受到的有關創業的教育;(6)創業態度:指個人對于創業抱有的積極或消極的態度以及想法;(7)創業效能感:指綜合各種信息,基于對自身某種創業行為能力的判斷和評估所形成的對自身能力的信心和信念。
這一階段,共獲得476個有效樣本。其中男256名,女220名,都為在校學生,年齡集中在20至24歲之間,采取探索性因素分析。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經具有Kaiser標準化的正交旋轉法,在9次迭代收斂后,抽取出7個因素,與理論構思吻合。7個因素分別是個人特質、創業能力、創業經驗、創業認知、創業態度、創業教育以及創業效能感,這7個因子能夠解釋的總的方差為66.489%,即只要原來變量個數的20%左右即可反映66.489%的信息。各因素的A的系數在0.66以上,因此問卷信度達到較高水平。具體統計結果和相關矩陣(見表1)。

表1 載荷矩陣表

?
3.2 德爾菲專家打分法
在經過專家打分和因子分析的結果來看,創業意向的維度結構主要有:個人特質、創業能力、創業認識、創業經驗、創業教育、創業態度、創業效能感。在打分中,個人特質和創業能力分數分別達到了20和17,說明個人特質和創業能力對個體的創業意向影響很大。在總共的7個維度中,剩余的5個維度分數大致平均,只有創業教育得到的分數最低。這可能進一步說明大家對創業教育還沒有足夠的重視的緣故。
3.3 描述統計分析
總體來說南京師范大學的平均得分最高,分布也比較穩定;而南京郵電大學平均得分最低,且方差最大,說明分數的分布極不穩定,學校的創業教育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男生比女生的分數也高出少許,說明男生的創業意向高于女生。并且東部沿海地區的學生平均分最高,受到周圍文化的深刻影響,使來自東部沿海的學生較高的意向,但其他地區的學生也具有巨大的潛能,需要更多的指導和發展。經管類學生的平均分最高,但方差較大,說明兩極分化較嚴重,而醫學類專業學生的創業意向是最低的,對就業抱有較大的期望。
從描述統計看,創業意向的7個維度得分有3個高于均值,剩下4個均低于平均數。創業經驗平均數等數據均高于其他維度并且有一定的距離,說明創業經驗對個人創業意向的影響很大。而在4個低于均值的維度中,創業教育的均值只有48.3966,說明創業教育維度對個體創業意向的影響力要低于其他6個維度。這可能是中國創業教育并未真正普及的緣故。

表2 描述統計量表格

?
研究結果表明,創業意向作為創業行為的預測指標,得分較高的個體更容易從事創業行為。若個人有符合的個人特質和創業能力,特別是具有豐富的創業經驗會使創業意向顯著提高。而作為創業意向的重要影響因素,創業教育因其對個人特質及創業能力、創業經驗等具有特殊的功能,因此,我們需要重視創業教育,尤其是大學生創業教育。
在各級政府的鼓勵下,越來越多的有助于大學生的創業政策出臺,但仍需高校配合開展創業教育的相關課程,將創業觀念在大學生中進行推廣和普及。首先,開設各種類型的創業課程,通過選修課、必修課等多種形式,使大學生深入了解創業相關的理論及實踐知識,并在課程中獲得與創業相關的知識。其次,高校創業教育中應增加創業實踐機會,開展各種類型的創業競賽,鼓勵和支持學生在學校期間進行自主創業。再次,高校創業教育應該重視學生自信心的培養,改變學生的創業自我認知,形成學生對自我更積極的認識。最后,要重視大學生創業人格特質和創業精神的培養。
[1] Katz,J.,Gartner W.B..Properties of emerging organization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8(13).
[2] 范巍,王重鳴.創業意向維度結構的驗證性因素分析[J].人類工效學,2006,12(1).
[3] 朱振亞,陳冬梅,舒小豪.大學生本科生創業意愿影響因素實證分析——來自江西高校的調查[J].宜春學院學報,2011(10).
[4] 葉映華.大學生創業意向影響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2009(4).
[5] Andrew T.Bernstein,Elias G.Carayannis.Exploring the Value Proposition of the Undergraduate Entrepreneurship Major and Elective Based on Student Self-Efficacy and Outcome Expectations[J].
Journal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2012(3).
[6] Levent Altinay,Melih Madanoglu,Roberto Daniele,Conrad Lashley.The influence of family tradition and psychological traits on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12(31).
[7] 馮峰.對大學生“待就業”現象的理性思考[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9(14).
[8] 任國友.大學生創業素質的調查與研究[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6(5).
[9] Clement K.Wang,Poh-Kam Wong.Entrepreneurial interes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Singapore[J].Technovation,2004(24).
[10] 王國宇,曾憲皆,何藝輝,黃勁.關于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意向的調查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04(12).
[11] 錢永紅.創業意向影響因素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4).
[12] Murry B.Low,Ian.C.MacMillan.Entrepreneurship:Past Research and Future Challenges[J].Journal of Management,1988,14(2).
[13] Devi R Gnyawali,Daniel S Fogel.Environments for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key dimensions and research implacation[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4(2).
[14] 劉海鷹.大學生創業意向影響因素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2(18).
[15] 劉敏,陸根書,彭正霞.大學生創業意向的性別差異及影響因素分析[J].復旦教育論壇,2011(6).
[16] 彭正霞,陸根書,康卉.個體和社會環境因素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
[17] 吳啟運.大學生創業傾向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創業經濟,2008,21(11).
[18] 高永良.大學生創業教育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9).
F243
A
2096-0298(2015)04(a)-184-04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4YJC630196);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C-a/2011/01/2)。
張爽(1981-),女,山東招遠人,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南京大學商學院博士后,主要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行為等方向研究;林婷婷(1993-),女,浙江溫州人,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院,研究生,主要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潘琰(1992-),女,江蘇蘇州人,中國電信蘇州分公司,助理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