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河南新能源有限公司 呂 軍
國企并購私企的財務風險探討
中核河南新能源有限公司 呂 軍
在當前的形勢下,國有企業發展、改制過程中,應當依靠國有結構發展戰略性轉型為基礎,不斷調整結構、對國有資產的應用進行優化配置。在不斷深化社會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應當緊緊圍繞著當前的市場發展現狀,對資源優越,符合企業發展戰略需求的私有企業進行并購重組。本文將對國有企業并購私有企業時的財務風險類型、存在的財務風險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就如何解決這些財務風險問題,提出一些有效的應對措施。
國有企業 并購 私企 財務風險 研究
通過國有企業并購私有企業,可以重組和優化現有的結構,對于增強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國企并購私企,有利于企業經濟效益的實現,對于推動全社會繁榮昌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實踐中可以看到,國企改制、社會經濟結構轉型,與國有經濟跨越式發展之間,以及與國企并購重組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國有企業并購私有企業以后,會形成協同效應,起到1加1大于2的效果,同時,這也是國有企業并購私有企業的主要目標。
1.1 并購決策風險問題
國企并購私企的決策做出過程中,可能會存在著風險問題,其中多是系統性風險問題,因此難以衡量。第一,系統風險問題。當前國企并購私企時,往往帶有一定的行政化色彩,涉及到利益問題時,行政部門會從宏觀經濟、社會穩定以及雇員福利等方面出發,采取措施解決困難私企的虧損問題,并且向私企承諾優惠政策,比如稅收優惠以及土地出讓等。然而,實踐中因各種影響因素的存在,部分國企并購私企的案例中沒有真正地實現優惠政策。同時,當前國內尚未形成健全、高效的社會信用以及管理制度,因此對上述問題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第二,價值評估風險問題。價值評估,一方面包括對本身價值進行評估,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對擬并購私企的價值評估。實際操作過程中,國企對私企的并購通常包含著對弱勢、虧損私企的扶持這一內涵,所以在價值評估過程中往往存在著一定的偏差,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并購評估風險。在此過程中,存在著定價風險問題。國企在并購私企之前,應當對擬并購的私企資產狀況進行全面地評估,并最終確定并購私企的價格。所以,國企在并購對象企業時,會存在著一系列定價風險問題。從實踐中可以看到,因對擬并購私企的資產價值、贏利價值有過高的評估,以致于并購私企的價格相對過高,進而導致國企財力不足、資金回報率相對較低等風險問題,即定價風險。國企并購私企時,如果成本投入過高,則可能會給國企帶來非常大的經濟負擔,進而會影響國企資金的回報率,對整個國企經濟效益影響也非常大。
1.2 執行過程中的風險問題
國企并購私企執行過程中,也會涉及到諸多的環境和影響因素,尤其表現在融資以及支付兩個層面上,其中存在著很多不可避免的風險(財務)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融資風險問題。國企并購私企過程中的融資風險,即國企在并購私企過程中,由于資金歸屬、或者結構變化等因素的存在,而出現了一系列風險問題。國企在并購私企過程中,通常會用到大量的資金;在并購私企短暫期限時間內,籌集到的資金應當足夠,并能夠確保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的債務償還,因此也就成為國企并購私企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國企并購私企過程中,通常會涉及到規模相對較大的資金流動,在此過程中的融資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社會有效資源匯集手段和方法。對于融資而言,其包涵著股權、債權兩種融資方式,每一種融資方式均會產生一定的融資成本。在國企并購私企過程中,如何有效利用政府信用來降低融資成本;如何有效避免制度層面的缺陷,防止過高融資成本,都屬于融資風險的范疇。
第二,支付風險問題。對于國內現有的支付方式而言,主要包括現金、股權以及混合支付方式和杠桿收購等。支付風險表現在現金支付過程中,會產生一系列資金流動風險問題、匯率風險問題以及稅務風險問題;在進行股權支付時,會產生股權稀釋風險問題;杠桿收購過程中,形成的是償債風險問題。從實踐中可以看到,不同的支付方式,造成的支付風險問題,最終也表現為支付結構不科學、不合理,而且現金支付可能會比較多,以致于整合運營過程的資金壓力非常大。
1.3 國企并購私企后的風險問題
目前國企并購私企的并購中成功率不及半數,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忽視了并購之后的財務風險問題,以致于出現國企并購私企失敗。
第一,流動性風險問題。所謂流動性風險問題,實際上就是企業重組以后,因債務負擔太重而導致其短時間內的融資相對匱乏,以致于出現了嚴重的支付困難可能性。國企并購私
企過程中,可能會對國企流動資源進行大量占用,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國企對資金支配、調動的能力,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國企并購私企后的財務風險。
第二,財務整合風險問題。當前在國企并購私企過程中,多數私企是為了借助并購方的資金、技術以及管理經驗,幫助私企擺脫當前的發展困境,并且謀求新的發展。在企業并購完成以后,國企通常會對并購后的企業財務整合懈怠,更多關注技術層面的改進。通過對國企并購私企的失敗典型案例分析可知,造成并購失敗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是整合過程中出現了嚴重的偏差,以致于并購失敗。對此,主要表現在發展戰略的制定、內部管理的完善、企業文化的整合等問題。國企并購私企的財務整合風險,并非只是體現在整合過程之中。國企前期并購定價時,因對私企的評估定價過高而造成的整合風險問題也非常的普遍;后期財務整合時,會導致企業財務資金結構日漸惡化。同時,國企融資過程中,每一種融資方式都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防范,則可能會使得并購風險加大。
在國企并購私企過程中,尤其是參與后者重組改制時,會涉及到諸多方面的內容,表現出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等特點。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國企并購私企的成功與否,一方面影響著國企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面對社會經濟發展及其戰略性調整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實踐中,為了能夠有效防范該過程中可能出現相應財務風險問題,需對其加強重視。
2.1 重新審視國企并購私企財務風險,準確定位角色
從國企并購私企的特殊性層面來看,一定要重新審視當前國企并購私企過程中的財務風險問題,對政府職能、角色進行重新定位,最大限度地減少直接干預。在國企并購私企過程中,政府的主要職責是強化政策方面的指導、對其進行行政協調,并且根據當前國企管理全新模式以及運營規律等,確定對應的職能。在此過程中,應當不斷完善并購環境,尤其要建立健全法律規范,必要時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完整的法規、制度,用于指導國企并購私企行為。實踐證明,只有根據實際情況,重新定位國企并購私企過程中的政府角色,才能有效發揮國企之優勢,最大限度地降低并購時的財務風險。
2.2 明確國企并購私企的目標
國企應當努力打破傳統的信息不透明、運作不公開模式,通過大量收集相關數據信息等方式,有效改善國企并購私企時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必要時,還可通過第三方服務組織機構對其進行協助和扶持,基于專業優勢,替代對目標私企所提供的相應財務報表數據準確性,并對其進行嚴格地核實,尤其要對資產、負債、現金流以及償債能力等情況進行深入的核查,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在國企并購私企決策過程中,一定要優選風險相對較小的并購方案,以此來降低風險出現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減少經濟損失。
2.3 創新融資支付形式
從國際形勢來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不斷開發各種新型的外部融資手段和工具,并以此作為并購資金替代來源。然而,目前國內國企并購私企過程中,可用的并購融資手段并不豐富,而且集中表現在債務融資等方面,多樣化的融資工具匱乏。目前,國內相關部門也在推進各種新型融資工具和方式,這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我國多層次、多元化的市場體系建設與發展;在化解國企并購私企難題過程中,也為國內市場創造了更高效、更穩定的資本結構。
2.4 并購后加強財務整合,處理好二者關系
國企并購私企時,私企內部通常存在著不合理資產結構,同時還存在著很多債務、不良資產,一旦處理不好,則可能會導致企業虧損。對于該種私營企業而言,并購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有效地處理不良資產、控制成本以及增強其獲利能力,這對于優化資本結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還要建立健全財務管理機制,實行資金支付審批聯簽制,從根本上摒棄傳統的私企老總一人獨斷狀態;國企并購私企以后,財務報表應當及時納入到集團報表之中,并且及時、準確地匯報實時財務狀況。國企并購私企后的二者關系處理也非常重要,并購目的在于引領行業發展,實現共贏。基于此,國企應當不斷提高判斷力、準確性,利用自身優勢為并購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以便于私企能夠借助該平臺,做出合理的決策,實現自身的快速發展;按照國企提出的要求,及時準確地上報財務管理狀況,積極消除并購摩擦力,從而使其能夠快速走向正規。
綜上所述,國有企業并購私企意義重大,不僅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的市場核心競爭力,實現長、短期發展戰略目標相結合,而且還可以有效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和調整,不斷深化國企改革,扶持私營企業,使其得以快速發展。因此,實踐中應當加強思想重視,深入分析和研究當前國企并購私企過程中的各種財務風險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并購和管理工作更有針對性,最終實現并購之目的。
[1] 齊平,陳俊龍.以國有企業重組為契機促進私營企業成長[J].經濟縱橫,2012(04).
[2] 陳凱.企業重組并購形勢下資產管理風險探析[J].會計之友,2012(23).
[3] 湯吉軍,郭硯莉,陳俊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背景下國有企業重組分析[J].管理世界,2013(02).
F275
A
2096-0298(2015)04(a)-1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