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揚,牛彥輝,許永全,宋 爽
(甘肅省中醫學校,甘肅 蘭州 730050)
“任務引領、工學交替、頂崗實習”三階段式中藥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楊 揚,牛彥輝,許永全,宋 爽
(甘肅省中醫學校,甘肅 蘭州 730050)
在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的形勢下,中醫藥學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在新形勢下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中藥專業人才,是我國醫藥界需要認真思考的重大課題。甘肅省中醫學校是國家中職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承擔的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任務引領、工學交替、頂崗實習’三階段式中藥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旨在探索一種適合中藥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模式與方法。
任務引領;工學交替;頂崗實習;中藥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留給全人類的瑰寶,幾千年來為人類的健康及繁衍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繼承并發揚中醫藥學遺產,使之更好地為社會服務,是我國中醫藥學教育的重要任務。中藥專業的目標就是培養具有中藥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以及與其相關的藥學、中醫學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勝任中藥生產、檢驗、流通、使用領域的炮制加工、制劑制備、調劑、鑒定以及指導臨床合理用藥等工作的實用型人才。
多年來,中藥專業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實用型人才,為中藥學及相關領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也存在嚴重不足,如傳統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等已不能滿足中醫藥學發展的需要;學生實習時間短、實踐操作能力不足、整體素質能力偏低、考試方式落后等問題。總之,傳統模式培養的中藥專業人才已不能滿足中藥現代化和國際化的需求,中藥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如何在新形勢下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中藥專業人才是我國醫藥界需要認真思考的重大課題。甘肅省中醫學校是國家中職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承擔的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任務引領、工學交替、頂崗實習’三階段式中藥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旨在探索一種適合中藥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模式與方法。現將近3年來我們圍繞中藥專業目標所進行的課題研究與建設工作介紹如下。
1.1.1 優化課程體系設置 課程體系的建設措施:(1)增加專業核心課程實訓教學時間,將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作為評審課程建設的關鍵。(2)將實訓教學、職業技能培訓、崗前培訓進行整合,開設專業綜合實訓課程。(3)專業綜合實訓課程的考試與職業技能鑒定考核、崗前培訓考核相結合。
專業核心課程的建設措施:(1)由行業專家、專業教師和實踐經驗豐富的兼職教師共同按照實際工作崗位需求確立教學內容。(2)將中藥調劑、制劑、藥品營銷的實際工作任務進行學習情境的設計,將工作情境和學習情境融入教學活動。(3)制訂中藥學、方劑學、中藥化學、中藥調劑與制劑技術、中藥炮制技術、中藥綜合技能訓練和醫藥商品學7門專業核心課程的實施性課程標準,并組織行業專家和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共同進行專業核心課程建設評審。
1.1.2 構建人才培養模式 踐行“工學融合,多段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采用遞進式教學[1]。1~4學期與醫藥企業、中醫院、社會藥房共同承擔工學交替的教學任務:(1)充分利用資源,在仿真的職業環境中認識中藥專業工作領域的任務,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2)見習2~4周,引導學生邊學習邊實踐。5~6學期組織學生到醫藥企業、社會藥房頂崗實習:①以“學中教、教中學,學中做、做中練”為主線,在藥事管理法規允許的范圍內完成崗位工作任務,以增強技能、培養情感、鍛煉意志、得到職業熏陶和能力訓練,實現學生職業能力和素質的培養與實際工作需求相一致、畢業與就業“零距離”的人才培養目標。②開展畢業生就業跟蹤調研工作,了解本專業學生對口就業狀況,為專業建設提供依據。
1.1.3 改進教學手段(1)利用仿真教學環境來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實效性;(2)充分應用多媒體設備及資源開展教學,將“學中教、教中學,學中做、做中練”貫穿于“教”和“學”的全過程;(3)靈活運用案例分析、分組討論、角色扮演、啟發引導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樂于實踐,促進傳統教學模式向現代教學模式轉變。
1.1.4 研發個性化特色教材 制訂以任務為引領,以中藥行業實際工作為主線,實現兩個“對接”(教材內容的深度和廣度與崗位實際工作對接、與中職學生的認知前提對接),設置3個“模塊”(目標與任務、理論與實踐、達標與評價)的特色教材研發方案。
1.1.5 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庫 校企合作制作中藥學省級精品課程和中藥調劑與制劑技術、中藥專業綜合技能實訓、藥品營銷綜合技能實訓、藥學服務中的人際溝通與形體禮儀校級精品課程教學課件;構建中藥炮制技術、中藥制劑技術綜合實訓仿真虛擬操作系統。
1.1.6 加強實踐能力培養 以工作任務為引領設計學習情境,構建“學-做-練-用”一體化的教學模式:(1)突出校內實訓室內涵建設,新建中藥模擬實訓基地,可進行從中藥原生藥材到成品的系列實訓。(2)完成中藥制劑生產實訓室、模擬藥房和藥品質量分析實訓室的優化改造。(3)在原有儀器、設備的基礎上增添并更新儀器及設備。(4)營造職業氛圍、完善制度標準,實現學校教學環境與行業崗位環境對接,形成集教學、培訓、技術服務及示范于一體的中藥專業實驗實訓中心。
1.2.1 強化專業帶頭人的培養(1)校內專業帶頭人通過學術交流,赴醫院、醫藥企業實踐,了解中藥專業建設和發展狀況,把握專業改革發展方向,熟悉行業技術動態,促使其具有前瞻意識和規劃能力,提升其教學、科研、課程開發、課程體系建設、教學團隊管理能力。(2)從醫藥企業中聘請專業帶頭人,引領專業建設發展,指導專業發展規劃和重大教學改革。
1.2.2 強化骨干教師的培養(1)組織骨干教師參加高層次的教學、科研實踐;支持骨干教師獨立或與著名專家聯合申報科研課題或技術開發項目;選派骨干教師進修學習、強化訓練,以更新知識、提高素質。(2)通過教研活動、繼續教育、講座、集體備課、聽課評課和觀摩教學,對骨干教師加大校內培訓力度。
1.2.3 強化“雙師型”教師的培養(1)組織教師開展說課活動,進行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培訓。(2)選派教師進修、考察,更新職業教育理念,促進教學改革。(3)增加教師實踐經歷,提高其行業實踐水平,增強工學結合意識,實現教學和崗位工作對接。(4)要求教師兩年內取得執業藥師或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資格,達到“雙師型”教師素質要求,成為行業技術能手。
1.2.4 強化青年教師的培養(1)完善青年教師與行業、企業、醫院技術能手“結對子”的導師制,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工作,加快青年教師的成長。(2)通過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培訓來提高青年教師制作教學課件的能力。
1.2.5 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1)建立健全兼職教師信息庫及培訓制度。(2)激勵兼職教師積極參加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和課程標準制訂、工學結合教材和教學資源開發等工作。
(1)中藥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建設:①根據社會發展需求和職業崗位的要求,調研、論證、設置新專業。②校企共同研討中藥專業發展規劃和重大改革措施,參與專業建設。③組織行業專家為師生進行專業思想、實訓室管理、儀器使用與維護等方面的講座或培訓。④與企業進行業務交流,優化辦學資源配置,增強中藥專業辦學實力。⑤每年召開供需見面會及校企合作洽談會。
(2)完善“訂單式”培養的教育教學工作機制:①與合作企業共同建立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合作機制。②聘請合作企業領導及專業負責人參與“訂單式”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工作,將行業文化、企業文化和行業對人才職業素質方面的要求滲透到教學的各環節當中,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不斷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3)構建校企(院)合作的長效運行機制:①制訂校企(院)合作委員會章程,完善中藥專業校企合作協議,簽訂校企合作訂單招生協議,制訂相關工作制度,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做到師資、實訓基地等資源共建共享。②按照醫藥企業員工管理制度管理學生,學生以員工的身份承擔崗位工作,校企共同對學生的工作態度、工作業績、業務提高等方面進行嚴格考核,進行校企深度融合,創新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機制。
(4)建立校企(院)合作信息化互動平臺。①制訂《校企(院)合作信息化互動平臺研發實施方案》,規范研發的目標、任務及評價要點。②制訂《校企(院)合作信息化互動平臺管理辦法》,完善校企(院)合作信息化互動平臺的組織、運行、管理和綜合評價等機制,明確校企(院)雙方的責任和義務。
(1)通過構建“任務引領、工學交替、頂崗實習”三階段式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加強同行業的深度融合。
(2)建立和完善了適合崗位需求的“多證融通”課程體系。加強了課程內涵建設,構建了知識、能力和素質相結合的課程體系,校企(院)合作制訂了7門專業核心課程的課程標準。
(3)通過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和教學條件改善,提升了專業培養培訓能力。建設省級精品課程1門、校級精品課程4門;建設虛擬仿真實訓系統2套;研發校本教材4本;制作完成了7門專業核心課程的多媒體教學課件。
建立了一個具有“雙師型”結構的專、兼職教學團隊;聘請專業帶頭人1名;培養專業帶頭人2名、骨干教師6名、“雙師型”教師7名、優秀青年教師8名;聘請和培養兼職教師10名。
(1)通過中藥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建設,提升了校企(院)的合作水平。
(2)對硬件建設較完備的中藥專業實訓中心進行優化改造,完成中藥制劑生產實訓室、模擬藥房和藥品質量分析實訓室的優化改造。
(3)完善“訂單式”培養的教育教學工作機制。成立了“甘肅省中醫學校德生堂冠名班”,共同為德生堂醫藥公司“訂單式”培養員工。
(4)構建了校企(院)合作的長效運行機制。
(5)建立了校企(院)合作信息化互動平臺。
一所有著六十余年歷史的“老牌”中醫藥專業學校如何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和中藥技術突飛猛進形勢下社會對中藥專業技術人才新的要求?在歷時3年的研究與實踐中,我們制訂了適應新條件和新形勢的中藥專業技能人才培養方案,構建了適應新的人才培養方案的硬件和軟件支持系統,培養出了適應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
本課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形成的專業教育理念來源于實踐,并運用于中藥專業的專業教育和人才培養中,具有推廣價值。
依據中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確立的課程體系緊緊扣住了中藥專業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使專業知識教育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并適當超前。我們組織、編寫及研發的涉及專業技能技術、實訓及禮儀的4本校本教材、2套虛擬仿真課程實訓系統,均在全國中職中醫藥學校的中藥專業及相關專業中首開先河。
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融為一體,側重學生整體素質和專業素質的培養。例如,我們通過組織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模擬或參加生產、經營等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質量、價值、競爭和效益等意識,培養并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組織管理與協調合作能力。
中藥專業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以及課程設置均緊緊圍繞中等中藥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基礎理論知識以夠用為準,著重培養學生的專業動手能力,改變了本科壓縮型的舊模式。
經過近3年的專業建設,完善“任務引領、工學交替、頂崗實習”三階段式人才培養模式,與醫藥企業合作實施訂單培養,校企(院)共建“多證融通”的課程體系;共建結構合理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基于中藥調劑、中藥制劑和藥品營銷崗位群工作任務,創設教學情境,實施任務引領教學、案例教學等教學模式,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為甘肅乃至西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1]米沽,高宏.遞進式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2):138-141.
G630
A
1671-1246(2015)12-0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