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彩,馬蔚姝
(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 300073)
網絡環境下醫療保險學PBL教學法應用研究
劉 彩,馬蔚姝
(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 300073)
為提高醫療保險學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利用PBL教學法與網絡優勢,將其應用于醫療保險學的教學實踐。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從實施步驟、優勢和注意事項等方面探討網絡環境下醫療保險學PBL教學法的運用。與傳統教學法相比,網絡環境下醫療保險學PBL教學具有一定優勢,有利于教學相長,可在醫療保險學教學中應用。
PBL教學;網絡環境;醫療保險學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美國神經病學家Barrows在1969年于加拿大McMaster大學首創的教學方法,是將學習置于復雜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學生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共同解決復雜、實際的問題,以達到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知識的目的,從而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的發展[1-2]。PBL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強調問題是學習的起點,注重學生的已有知識、團隊協作以及教師引導在學生學習活動中的作用。醫療保險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是一門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中去的學科,傳統講授教學法在達到課程教學任務和教學目的方面具有一定難度。天津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在網絡環境下進行了PBL教學改革與探索,本文以2011級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將網絡環境下醫療保險學課程PBL教學過程和效果介紹如下。
首先是分組準備。2011級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一共52人,按照3人一組(盡量避免學生“搭便車”現象)搭配,注意各組的男女比例,共分17個組(有一組4人)。同時,由小組成員推選組長負責本組分工和進度,并由各組組長以抽簽形式確定該組的問題序號。
其次為BlackBoard網絡平臺準備。教師將每組對應的問題在BlackBoard網絡平臺公布,鼓勵各組間進行信息交流與討論,要求各小組在問題準備和完成期間將搜集到的相關資料公布于網絡平臺,與全班學生共享。該平臺可用于學生與教師間有關任務完成或課程問題的討論與交流。
最后為教師的問題準備。因為學生解決問題需要一定時間,所以教師應當在該章節內容理論授課完畢時即布置相關問題,這就要求教師熟悉整個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設計和教學框架,能夠提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問題。
首先教師向學生說明解決問題的時間安排與要求,然后學生經過問題分析、資料收集與分析、資料提煉并制作多媒體課件,再由組員一起或推舉代表進行多媒體課件匯報,并與全班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在此過程中,小組成員先通過教材、參考資料和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然后搜集相關資料并進行匯總,接著進行小組討論、分析和評價所收集的資料,再合作解決問題并提出各自解決方案,最后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并制作多媒體課件[3]。
教師首先對各組在PBL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然后請小組成員對問題解決過程進行自我評價,對自主學習、資料收集與分析、團隊協作等方面的收獲和不足進行經驗交流。再進行組間評價,對小組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接著由教師進行形成性評價,對任務分析、資料搜集及提煉、方案的確定、多媒體課件制作和任務匯報等分別予以指導,如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水平及與知識點的契合度、團隊協作能力等。最后小組撰寫任務完成報告和心得體會,以便將理論和實踐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鍛煉書面表達能力。另外,教師要進行反思,并完善PBL教學網站。
在網絡環境下,學生可以在Blackboard平臺上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學習,不再受制于課堂上有限的教學時間。同時,網絡資源豐富、交流方式多樣,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性和靈活性,有利于團隊協作。各小組成員還可通過Blackboard平臺上的小組討論和討論區模塊實現交流和信息共享,克服了交流的時空障礙,且網絡上有關醫療保險學的科研成果、文獻資料和政策信息也為學生拓展知識、開闊視野和接觸社會提供了一定的平臺。
醫療保險學的網絡學習資源甚為豐富,從學術方面說,有國內外期刊文獻、著作和先進科研成果;從社會資源看,有國內外醫療保險模式和具體政策、典型的醫療保險案例,特別是與醫療保險密切相關的政策資料,這些都為學生的PBL學習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學生通過PBL學習,既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學習關于市場醫療保險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對醫療保險模式優缺點評價標準的基礎知識,又可讓學生通過網絡學習資源拓展課外知識并進行思考。
網絡使合作交流更加便捷,任何問題學生都可以在Blackboard平臺、QQ群等網絡平臺上討論,從而互相幫助、共同進步,教師也可以實時進行指導。同時,各種醫療保險從業人員、各社會醫療保險管理機構網站、各省相關的醫療保險政策、醫療保險相關科研人員的研究成果等資料都可在網絡上獲取,并進行在線互動和交流,使學生開闊視野,認識到醫療保險的實踐性、社會性和重要性。如某小組的問題“天津市大病醫療保險相關政策介紹”,小組成員通過登錄天津市社會保險管理中心網站來獲取相關政策資料,并通過與相關工作人員的在線互動,得到了相關政策下的案例,將基礎政策知識與案例解讀相融合,學生在此過程中受益匪淺。
恰當的問題是應用PBL教學法成功的關鍵,可以將枯燥無味的基礎知識融于現實的社會生活之中,有利于在教學中整合原理知識與專業知識。由于醫療保險學課程概念較多、貼近生活,在教學中應根據課程內容性質,本著“以用促學,學以致用”的原則來設定問題。問題必須體現典型性:包含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真實性:事件是真實發生的;理論性:應與所對應的理論知識有直接聯系;啟發性:能夠引起討論,并進行分析和反思。如教師將自身或家人的定點醫療機構就診費用單據交給學生進行分析,在此過程中,學生即可掌握“起付線”、“報銷比例”和“封頂線”的概念,同時要求學生在網絡上檢索天津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相關政策規定,從而鞏固基礎概念,并了解整個醫保體系的實施方式和內容。
網絡環境下的PBL教學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師處于主導地位,教師要扮演好設計者、指導者和觀眾三重角色。教師只有對課程內容和結構進行宏觀把握,才能在恰當的授課時機設定相關問題,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維持教學秩序。評價和歸納總結階段,教師要對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綜合評價,并給予建設性意見,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當學生有疑問時,教師需要適時進行指導與啟發;在學生收集資料時,教師要給予方向性引導,從而提高學生資料收集效率。
PBL教學法必須與其他教學方法相結合,如學生要解決社會醫療保險與商業醫療保險合作的方式與案例這個問題,就必須在理論授課的基礎上掌握社會醫療保險與商業醫療保險的內涵,否則就無法分析和解決問題。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各部分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并將各種方法結合運用,比如在講解社會醫療保險利益相關方之間博弈的內容時,可引導學生在掌握醫療保險市場各利益相關方內容后,結合角色模擬等教學方法進行課堂辯論,以增強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網絡環境下的醫療保險學PBL教學法與傳統講授方法相比,提高了學生資料獲取、分析和提煉能力以及課堂參與度,鍛煉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提高了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多媒體課件制作能力等。同時,該教學形式對教師的要求也更高,從而激勵教師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和業務素質[4],不斷充實自己,真正實現了教學相長。因此,網絡環境下的PBL教學適合在醫療保險學教學中開展。
[1]孫寶志.世界高等醫學教育研究的現狀和趨勢及其借鑒[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6,26(5):1-4.
[2]湯豐林,申繼亮.基于問題的學習與我國教育現實[J].比較教育研究,2005(1):73-77.
[3]李圣青,任新玲,劉阿茹,等.網絡環境下的PBL教學法在呼吸內科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2):89-91.
[4]步懷恩,王泓午,趙鐵牛,等.網絡環境下衛生統計學的PBL教學實踐[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0,24(2):147-150.
G424.1
B
1671-1246(2015)12-0044-03
天津市“十二五”綜合投資市場營銷品牌專業建設項目(津教委財[2011]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