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清,許 冰,王鵬飛,馮素玲,李曉燕,青永紅,馬麗萍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廣東 廣州 510120)
血液內科實習生法律意識培養的初步探討
李益清,許 冰,王鵬飛,馮素玲,李曉燕,青永紅,馬麗萍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廣東 廣州 510120)
在當前醫療糾紛增多的狀況下,醫學實習生除了需要具備精湛的醫術、良好的醫德之外,還需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結合血液內科的專科特點,闡述實習生法律意識培養的重要性和措施。
血液內科;實習生;法律意識
當前,醫學的發展正在向生物-心理-社會的新型模式轉變,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面臨困境,醫療糾紛、醫療訴訟逐年增多,醫患矛盾日益突出已是不爭的事實。實習是醫學生向醫學從業者過渡的重要階段,實習生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相對淡薄,容易引發醫療糾紛。因此,在實習教學中開展法律知識培訓、提高醫學生法律意識顯得特別重要。血液內科的患者是一個特殊群體,以重癥或血液惡性腫瘤患者居多,大多預后不佳,常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消極心理和行為,因而血液內科容易發生醫療糾紛。我們在實習帶教過程中,結合血液內科的專科特點,以多種形式開展對實習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增強了實習生的法律意識,提高了醫學生的實習質量,現將我們的教學體會總結如下。
實習生在進入臨床后要直接面對患者,無疑會遇到很多困難,臨床教師在教學中起著主導作用,可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使學生通過觀察,了解規范的診療過程,自然而然地做到規范診療,這是培養醫學生法律意識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注重培養醫學生法律意識的同時,應切實提高教師自身的法律意識。
醫學院校的法律師資隊伍明顯不足,既懂醫學又精通法律的跨學科教師人才屈指可數。我院領導高度重視臨床醫生尤其是中青年醫生和教學骨干教學能力、管理能力和法律意識的培養,制訂教學區長制度,充分利用中山大學作為綜合性大學在醫學和法律方面都有較強師資力量的優勢,通過協調溝通,每年選拔包括血液內科在內的各??苾炐阒星嗄赆t務人員作為教學區長到中山大學法學院學習醫療法律法規知識,教學區長再將學到的知識對臨床帶教教師進行指導學習和考核。這樣不僅培養了一支素質較高的醫學法律師資隊伍,也明顯提高了臨床帶教教師的教學能力、管理能力,培養了教學醫院的臨床教學骨干[1]。教師本身認識了法律知識的重要性,就能更好地進行帶教,滿足醫學實習生掌握法律知識的需求。
盡管學生在大一到大三的基礎理論學習階段已學習了法律基礎、衛生法學等衛生法律教育課程,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與醫療活動相關的法律法規,但他們的認識僅停留在理論層面。進入實習階段后,醫院會組織實習生進行崗前培訓,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與醫療相關的法律法規及醫院相關規章制度,并通過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實習生對臨床中容易出現糾紛的環節有所了解,進一步增強他們對學習法律知識重要性的認識,使他們在未來的工作中能夠更加謹慎,有效避免糾紛的發生。
在不同的??茖嵙曒嗈D過程中,學生所接觸患者的特點和可能發生的醫療糾紛也不盡相同。血液學是一門??菩院軓姷呐R床學科,且與其他學科密切相關,存在??菩詮姟热莩橄?、惡性腫瘤性疾病居多等特點。在實習生進入血液內科輪轉的第一天,由教學區長先對實習生進行1~2小時的入科教育,與實習生充分溝通,既將血液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原則等知識進行簡單梳理,又向實習生介紹血液內科患者的特點:多數患者住院時間長、醫療費用高、經濟負擔重,部分疾病治療預后差、死亡率高,患者及其家屬易情緒化,容易引發醫療糾紛[2]。這樣可以引起實習生的重視。
我們在與實習生的溝通過程中意識到,近年來的辱醫、傷醫、殺醫事件已經動搖了部分實習生行醫的決心和信心。我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多次向學生強調,依法行醫是醫療行業人員避免傷害的基礎,尊重患者各種合法權益,除了是以患者為本精神的體現,更有利于避免各種醫患糾紛。在臨床實踐中,具備法律知識的醫護人員更能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讓醫學實習生認識到培養法律意識也是維護醫護人員自身權益的需要,從而進一步調動其學習法律知識的積極性[3]。
實習生所有的工作,包括查房、書寫病歷、下醫囑、進行相關操作都必須在帶教教師的指導和監督下完成。帶教教師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依法行醫,在臨床實際工作中強化實習生的法律意識[4]。血液內科以腫瘤患者居多,他們極易產生焦慮、恐懼、抑郁、絕望等消極心理,部分患者家屬要求對患者隱瞞病情。我們在教學查房過程中,充分考慮到血液病患者的特殊情況,特別注意查房方式,避免發生醫療糾紛。例如對于白血病患者,我們原則上選擇性格較為樂觀、病情較輕、治療效果較好、對自己疾病認知度較高的患者作為臨床教學對象,在帶教前履行告知義務,征求患者本人及其家屬的同意后進行床邊教學查房;在詢問病史及查體過程中,把握合適尺度和分寸,尊重患者的隱私權;在進行創傷性檢查治療如骨髓穿刺、骨髓活檢、腰椎穿刺及鞘內注射前,詳細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上述操作的適應證、禁忌證、操作過程和注意事項等,獲得同意并簽署相關同意書后,在旁指導實習生進行操作;在確定治療方案前,充分了解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和經濟情況,告知治療的原因、風險及不良后果,與患者家屬進行有效溝通并記錄等。此外,我們還特聘科室老專家每周帶教一次,以提高實習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
原始病歷資料等醫療文書是醫學鑒定、司法舉證等的重要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對病歷資料的書寫、保存、復印都有明確的規定,病歷在處理醫療糾紛時的原始證據作用及在醫保醫療付費時的憑據作用日漸突出。我院兩年前已經開始實施電子病歷,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醫生和護士的工作效率,但卻存在諸多問題,例如過多依賴病歷模板等,一些低級的輸入錯誤也是屢見不鮮,如輸錯患者的性別、年齡,男患者的病史中有生育、月經史等。這些錯誤將大大降低患者對醫生的信任度,甚至導致醫患糾紛。帶教教師必須使實習生正確認識病歷的功能、作用和社會價值,從法律的高度看待它,清晰地認識到病歷書寫的重要性,嚴格病歷書寫的規范性、系統性、準確性、完整性[5]。
在帶教過程中,我們要求實習生嚴格按照病歷書寫規范和診療操作規范開展醫療活動。書寫病歷準確、及時,客觀、真實、完整地記錄觀察到的患者的病情變化、診療措施和效果,努力提高醫療文書書寫質量和證據意識。帶教教師認真指導,杜絕隨意涂改或其他不符合規范的現象,嚴格把關、仔細檢查并審核簽名,提出可能存在的法律糾紛隱患,將醫學法律知識貫穿于醫療文書的書寫教育中,讓實習生明白醫療工作時時刻刻都與法律相關。
除了帶教教師的言傳身教外,我們還爭取醫院相關職能部門的支持及配合,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律知識培訓。例如,由教學科、醫務科及教研室等共同協作,將院內發生的包括血液內科等各個專科的醫療糾紛案例整理成冊,請醫務科醫患辦主任定期向實習生講授,或讓實習生對案例進行模擬,然后讓實習生討論,使實習生明確案例中的人物哪些環節做得較好,哪些環節不足,什么問題導致醫療糾紛的產生,在今后的職業活動中應該如何避免此類問題,使實習生加深對相關問題的認識。因醫患辦主任具有豐富的醫學理論知識、處理醫患關系的經驗,故可增強課程的實效性及趣味性。由教學科與電教組協調,每個月組織實習生觀看一次醫療法律相關的電教錄像;對醫院圖書館增加投入,購買相關法律法規書刊,方便實習生閱讀;利用微信、QQ、飛信等年輕人樂意接受的現代化通訊方式,將與醫療息息相關的法律常識發送給實習生,并與實習生展開討論,既降低了普法教育的經濟成本,又進一步擴大了法律知識普及的范圍。實習生生活在這樣一個良好的氛圍里,耳濡目染,慢慢就會形成懂法守法的好習慣。
綜上所述,目前的醫療形勢要求教學醫院必須加強對醫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我們采取醫學專業教育與法律素質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對血液內科實習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法律知識培養,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了他們的法律意識,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許冰,嚴勵,青永紅.本科臨床實習生教學區長制度的探索與實踐[J].西北醫學教育,2013,21(4):831-833.
[2]毛沫波.血液科重點環節的風險管理[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3,21(5):503-505.
[3]趙淑英,張勇,韓大書,等.加強醫學生法律知識與醫療安全教育的調查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8):123-124.
[4]王海永,杜振宗,陳剛,等.醫學實習生執業法律素質的培養[J].西北醫學教育,2010,18(4):825-827.
[5]徐海濤,周政,趙卓揚.臨床醫學生法律教育的方式與途徑[J].臨床醫學工程,2010,17(4):147-148.
G455
A
1671-1246(2015)12-0082-02
中山大學教學改革項目(ZDJG2012095);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教學改革項目(201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