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順友 溫 毅
提升紀檢監察派駐機構監督能力的建議
●江順友 溫 毅
中紀委第十八屆三次、五次全會強調:“發揮紀檢監察派駐機構職能作用,加強對駐在部門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的監督”、“深化派駐機構改革,強化黨內監督”。面對當前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新形勢,基層紀檢監察機關派駐機構改革的探索與完善尤為關鍵和緊迫。各地積極進行了紀檢監察派出機構改革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反腐敗斗爭的新形勢還有一定差距,還需進一步提升紀檢監察派駐機構的監督能力。
(一)紀檢組如何定位的問題
作為紀委監察局的派駐機關,紀檢組一方面代表紀律檢查機關手握尚方寶劍實施監督職能,另一方面又要融入派駐單位,在融入的過程中盡可能地獲取多的情況,以利于監督的實施。但是,基層紀檢組的工作都在派駐單位黨組織領導之下,很多工作都要其支持和批準,而且大多數情況下,紀檢組和派駐單位內部監察機構是一套班子兩塊牌子,沒有嚴格的區分,全面開展工作也有一定難度。因此,如何完成自身肩負的使命,有效地開展工作是擺在每一位派駐干部面前的難題。
(二)如何處理辦案“人情關”的問題
作為派駐機關,日常工作是圍繞派駐單位開展的,“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長此以往的接觸,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定的感情,因此,在履職上往往拉不下情面,放不開手腳,不夠主動大膽,工作態度上硬不起來,形成不想監督或不敢監督的局面,監督在某些時候流于形式,其作用很難充分發揮。對派駐單位的一些信訪舉報事件也是本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則和“家丑不外揚”的心態處理,很少有作為立案處理的,這也導致一些派駐單位一年到頭基本上無案可查。因此如何處理“人情關”問題是對每一位派駐干部的嚴峻考驗。
(三)如何解決好干部交流的問題
紀檢監察領導干部雖然一般也是共產黨員、公務員,但還是有其特殊性,在管理上不能等同于其他領導干部隊伍。一方面,很多派駐紀檢組都存在有名無實的情形,僅僅給了一個機構,配置了紀檢組長,但未配備相關工作人員,紀檢組長是一個沒有兵的“光桿司令”,辦案人員仍然依靠派駐單位監察科室,無獨立辦案的能力,而派駐單位監察科室的人員主要受命于派駐單位黨組織,不利于辦案。
另一方面,干部流轉不活。紀檢監察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干部有必要進行廣泛的交流,避免在一個地方工作時間過長帶來的負面效應,并有利于干部隊伍取長補短,吸收其他單位的工作經驗,提高在復雜環境中開展工作的能力。由于派駐機關領導干部屬雙重領導的體制,容易造成紀檢監察干部上下左右的流轉緩慢,干部提拔調動的出口仍然不暢,在同一工作崗位上一干就是好幾年,影響了他們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四)如何解決辦案后勤保障的問題
當前,派駐紀檢組的日常辦案經費保障過分依賴派駐單位,不利于紀律審查的開展,工作起來缺乏后勁。“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紀律審查,如同打仗,沒有良好的后勤保障,打起仗來士氣當然不高。另外,在當前社會關系更為復雜的背景下,紀檢監察部門現有的辦案設施不能夠適應。紀檢監察機構辦案設備滯后,加之辦案經費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查辦案件的質量和效率。
(一)抓好主業,加強防控,發揮“駐”的優勢
1、有的放矢,準確定位,厘清基本工作思路。派駐機構應對照職責要求,在工作中遵守紀律、提高效率、廉潔公正,打造高效廉潔的干部隊伍。圍繞這個目的,派駐機構的基本工作思路應該是 “全面參與重大活動,重點監督敏感事項,注意警示關鍵時期,調查違紀違法行為,協助黨委(組)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并圍繞落實這一思路來尋找工作的切入點,更好地促進反腐倡廉工作開展。派駐機構的核心職能是黨內監督,有效履行這一職責的前提是對派駐單位情況的知悉,就是要發揮常“駐”單位的優勢,全面掌握派駐單位的日常情況。因此,派駐紀檢組的工作機制首先必須圍繞這一關鍵來構思、具體化。比如,暢通信訪渠道。為充分掌握單位輿情,應采取多種舉報方式,保證信訪渠道的暢通,諸如公布舉報電話、電子郵件,建立局長接待日制度,定期接待群眾來訪等。舉報的前提是做好公開,包括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和財務公開等,讓單位日常管理置于全民監督之下。
2、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營造不能腐的氛圍。一是構建內部控制規范。協助派駐單位,重新梳理、科學劃分組織結構和職能,合理匹配內部機構的權力與責任,健全相互牽制的職能和崗位機制。重點圍繞防控法律、政策制定崗位利益沖突等各類風險,積極構建派駐內部控制規范,把反腐倡廉要求嵌入其中,并將單位和個人執行內控制度情況納入考核指標體系,切實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積極引導干部職工將內控意識貫穿于日常工作中,形成全員參與、上下聯動、共防風險的良好局面。二是建立警示約談制。推行黨風廉政建設警示約談制度,規定各級財政部門根據發現的問題及時約談相關負責人,并要求其就約談事項落實整改,再根據整改情況實施處理措施。三是實施行政問責制。針對給派駐單位造成不良后果的行為,堅決依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人的相關責任。
3、加快三轉,突出主業,著力開展“再監督”。“三轉”關鍵是轉作風,加強作風建設,嚴明紀律要求。要增強宗旨意識,堅定理想信念,踐行群眾路線,執紀為民、忠誠履職,在思想和行動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加強能力建設,開展教育培訓等;要強化作風轉變,嚴格執行“八項規定”,堅決反對“四風”,帶頭踐行“三嚴三實”,自覺接受各方面監督,不負眾望、不辱使命,以優良作風彰顯新時期紀檢監察干部的良好形象。“三轉”的核心是轉職能。轉職能,就是要改變這種不堪重負的狀況,聚焦中心任務,突出主業主責,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清理規范派駐機構參與的議事協調機構,把不該管的交還給主責部門,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錯位,調整規范內設機構和人員配置。
(二)加強力量,嚴格審查,用好“派”的權威
1、強化保障,配齊力量,全力配合紀律審查。目前,由于派駐紀檢組人員和辦案經費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查辦案件的質量和效率,為保證紀檢組能夠進行有效的案件審查,應做到以下兩點。
一是厘清職責,配齊人員。紀檢組專職從事監督責任,人員由紀檢組提名,從派駐單位遴選優秀人員,提請市紀委任命,充實紀檢組的力量。
二是保障經費,穩固后方。紀檢組經費納入派駐單位預算內單列,優先支出,確保辦案經費無憂。
2、鐵面無私,嚴格審查,加大案件審查力度。查辦案件是紀檢監察部門的第一職責、第一主業,因此紀檢監察部門開展反腐敗工作,做好查辦案件必須過好以下“三關”。
一是過好“慵懶關”,主動辦案。做好紀檢監察工作,要主動辦案,發現不了和查找不到問題也是失職。這就要求派駐機關要主動出擊,在日常監督中積極發現問題線索,不斷拓展發現問題渠道。發現問題后及時處置,快查快結,第一時間遏制腐敗。
二是過好“人情關”,無私辦案。堅持以零容忍的態度懲治腐敗,對于已經暴露的問題,必須直面正視,嚴肅對待,發現了或查找到了問題而匿情不報、不執紀問責也是瀆職。因此要切實增強黨性原則,打消思想顧慮,克服畏難情緒,不怕得罪人,不在消極腐敗現象面前當老好人。對違紀行為從嚴追責問責,做到執紀必嚴,違紀必究,不斷激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打造“為官清廉,為事高效”的新形象。
三是過好“法紀關”,依法辦案。堅持依紀依規依法辦理案件,準確適當定性量紀,做到“有紀必依、執紀必嚴”,把案件辦成“鐵案”,確保問題處理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
3、完善機制,嚴格追責,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好的制度,可以使壞人無法干壞事,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為此,要從正反兩個方面完善機制,以提高辦案質量。
一是從正面完善辦案激勵機制。辦案既有危險又有風險。因此,要想辦法為辦案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在提拔使用方面享有優先權,辦案業務骨干出身的領導要占到一定比例。
二是從反面嚴格錯案責任追究制。嚴格依據有關法律規定,制定實施細則,同時提高依紀依法辦案的能力,促進責任追究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4、加強交流,資源共享,建立資源和人員共享交流機制。首先是加強案件資源的交流,實現紀檢系統內案件資源實時共享。對各紀檢組在日常審查中發現的案件線索、案件查辦經驗、案件查辦工具等案件資源,在系統內實現共享,特別是案件線索,如線索紀檢組需回避,可轉交其他紀檢組進行查處。
其次是加強辦案人員的交流。辦案人員在紀檢監察系統之間要加強交流使用。加強辦案人員的交流,一則有利于辦案人員的業務水平提升,鍛煉干部處理不同事務的能力;二則避免干部在一個單位工作的時間過長,變得慵懶消極,不利于工作的開展。■
(作者單位:湖北省棗陽市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