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清, 王會敏, 褚麗艷, 栗緒娥, 陳彥格
(河北省贊皇縣中醫院, 河北 贊皇 051230)
貧困山區股骨干骨折患者后期延伸護理對預后的影響*
武志清, 王會敏, 褚麗艷, 栗緒娥, 陳彥格
(河北省贊皇縣中醫院, 河北 贊皇 051230)
目的:觀察延伸護理對貧困山區股骨干骨折患者恢復及預后的作用。方法:選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122例,所有患者均行手術治療,術后122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1例,觀察組患者給予系統的護理干預,對照組只采用常規護理,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期疼痛、膝關節功能恢復、焦慮抑郁情緒評分等情況。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后疼痛數字分級評分(NRS)、膝關節功能恢復及焦慮抑郁情緒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改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各項評分較對照組改善更為顯著,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合理、有效的后期延伸護理可顯著減輕股骨干骨折患者不良情緒及疼痛癥狀,并可促進患肢膝關節功能康復,對患者治療后期恢復起積極作用。
貧困山區; 股骨干骨折; 治療后期; 延伸護理
股骨干骨折為臨床常見骨折類型,多由直接暴力及摔落致傷,不僅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痛苦,亦會對其生活帶來不便[1]。目前,對股骨干骨折的有效治療方案為堅強內固定,為確保手術療效及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顯得尤為重要[2]。有研究表明[3],股骨干骨折患者治療后期延伸護理對患者預后起積極影響。筆者選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對治療后期對其進行延伸護理,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外科住院的12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男82例,女40例,年齡18~67歲,平均年齡40.77±4.81歲,患者入院均經X線和/或CT等檢查明確診斷。致傷原因墜落傷25例,交通傷60例,摔傷37例;其中閉合性骨折82例,開放性骨折40例。本組患者中大專及以上學歷14例,高中或中專46例,初中或以下學歷62例。本組患者中,治療采用加壓鋼板內固定者70例,帶鎖髓內釘內固定者52例。排除伴有心腦血管疾病、智力障礙,及患有惡性腫瘤或有其他部位轉移的患者。
1.2 方法:122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1例,觀察組患者手術固定后,進行延伸護理,內容包括:①術后對患者做好心理疏導,消除患者緊張、不安情緒,使其以積極心態接受術后康復治療及護理;②術后指導患者進行肢體正確擺放,觀察術后滲血情況,并對患者患肢進行局部紅外線治療,以減輕患肢切口滲出及疼痛;對疼痛劇烈的患者,可進行冰敷,以緩解患者疼痛程度;③術后前3d協助患者臥床進行踝關節、股四頭肌、足趾輕微活動;手術3d后,指導患者進行膝關節伸曲練習,根據患者恢復情況增加練習時間。術后一個月,協助患者行站立練習,部分患者可部分負重,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增加負重量。對照組患者術后采用常規護理及康復治療。
1.3 觀察項目:兩組患者于入院當日及出院前采用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對患者焦慮、抑郁情緒進行評價;采用數字分級評分法(NRS)評價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對患者治療前后膝關節功能評分進行對比,膝關節功能評評價包括六個項目,功能22分、疼痛30分、活動度18,肌力、穩定性、屈曲畸形各10分。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處理本研究所得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HAMA、HAMD評分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HAMA、HAMD評分及NRS疼痛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HAMA、HAMD評分及NRS評分均治療前顯著下降,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HAMA、HAMD評分及NR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HAMA、HAMD評分對比
2.2 兩組干預后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干預后膝關節功能各項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股骨干骨折為臨床常見骨損傷,多由暴力行為引起,如車禍、墜落傷等;臨床多采用內固定術治療,療效顯著。但如患者手術后護理不當,可導致患者患肢腫脹消退緩慢,阻礙靜脈回流,引起傷口愈合時間延長;且術后需制動患肢,易導致患肢淋巴及血液循環受阻,影響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另外,患者因創傷刺激及術后疼痛、長時間臥床,易引起緊張、焦慮情緒,更加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因此,對股骨干骨折治療后期的延伸護理顯的尤為重要。
筆者所在地區屬于貧困山區,地理位置偏僻,經濟落后。尤以西部山區山高地險,人們居住零散,文化水平低,健康意識差,醫療條件落后,患者及家屬對股骨干骨折的防治知識相對缺乏,對股骨干骨折后期“循序漸進型”功能康復訓練不理解,對康復訓練依從性差,難以堅持治療。本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術后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向患者講解術后康復治療的方法及必要,以消除患者緊張、不安情緒;觀察組患者在出院前HAMA、HAMD評分改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積極、有效的心理疏導,及股骨干骨折的防治知識宣教,有助于患者了解股骨干骨折治療的相關知識,提高康復治療的依從性,緩解患者緊張、焦慮情緒。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術后由護理人員協助進行肢體正確擺放,并對患肢進行紅外線理療、冰敷治療,治療后患者疼痛NRS評分亦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合理、有效的對癥處理,可以緩解股骨干骨折患者肢體疼痛程度。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于術后即開始制定并由護理人員協助進行康復訓練,康復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方案調整,循序漸進,觀察組患者出院時膝關節功能各項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股骨干骨折治療后期延伸護理不僅能減輕患者痛苦,還可加快膝關節功能的恢復,對于股骨干骨折患者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溫小霞.早期綜合康復對下肢骨折內固定術后膝關節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2,18(33):77.
[2]戴鳴海,湯呈宣,楊國敬,等.股骨干骨折內固定術后膝關節功能與疼痛關系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骨傷,2011,24(9):757~760.
[3]金妲娜,戴鳴海.護理干預對股骨干骨折內固定術后膝關節功能與術后疼痛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 (35):97~98
B
10.3969/j.issn.1006-6233.2015.02.060
1006-6233(2015)02-0349-02
河北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編號:13146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