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淑連,韋小民
(1.河北省平泉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北 平泉 067500 2.河北省承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北 承德 067000)
2012年7月30日4時15分,Y市某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接到Y市某醫院報告,6名外地游客在該院急診科就診,主要癥狀為發熱、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臨床初步診斷為胃腸炎。該中心立即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接到開展事故調查的通知后,組織相關人員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基本情況:某省旅行社一行27人,男性9名、女性18名。7月29日晚18時許,27人由X市抵達Y市某飯店就餐。現有11人在Y市某醫院急診科就診,醫院給予對癥治療。臨床癥狀:首發病例郭某,男,35歲,于7月29日20點10分左右,自覺腹部不適、疼痛(上腹部陣痛),隨即去衛生間腹瀉5~6次,水樣便,無里急后重、無膿血便。自服諾氟沙星2粒,癥狀稍有緩解。末次病例李某,男,29歲,于7月30日4:30發病,主要癥狀為惡心、嘔吐、腹痛(臍周絞痛)、腹瀉5次、水樣便。11名患者5男6女,其中發熱7名(最高體溫38.6℃,最低37.6℃),11名患者均有惡心、嘔吐(非噴射樣)、腹痛(上腹部陣痛或臍周絞痛)、腹瀉(最少4次,最多11次),個別有手足抽筋的嚴重脫水癥狀。就診11人中7人血常規檢查白細胞高于正常值。現場調查:某省旅行社7月25日從某省出發,7月28日中午到達X市。中午及晚餐均在X市某接待中心就餐,29日早餐在X市某飯店就餐。29日中午在X市某接待中心就餐,菜譜中有紅燒海魚、豆芽炒韭菜等十余種,主食饅頭、米飯。晚餐于18:10左右在Y市某飯店就餐。就餐菜肴有孜然羊肉、黃瓜拌粉絲、豬肉燉粉條等十種。晚餐后18:40左右入住某酒店,就診人員否認食用任何加餐和外賣食物。本次共流調11人(另16人早起后去旅游,故未能調查到)。7月29日晚,Y市某飯店在接待某省旅行社的同時,還接待了另外一旅行社的16名客人,兩個旅行社的飯菜完全一樣,是相同的廚師、相同的時間制作、使用相同的容器。同時Y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化妝品監督所也對該飯店做了筆錄,內容與疾控部門調查情況基本相符。由于剩余食物飯店已自行處理,未留下可采集食品樣品。調查人員共采集患者嘔吐物1份、肛拭子8份。檢驗項目為副溶血性弧菌、沙門氏菌和變形桿菌。經Y市某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進行PCR檢測,8份肛拭子中副溶血性弧菌陽性6份,沙門氏菌、變形桿菌均為陰性,1份嘔吐物因吐在衛生紙上無法進行檢測。
中毒原因分析。①流行病學分析:根據某省旅行團游客在X市有過食用海魚的就餐史(在Y市未食用海魚等任何海產品)、潛伏期以及臨床癥狀,重點懷疑X市某接待中心提供的29日中餐,可疑食物為中餐的紅燒海魚。②實驗室檢驗結果:經PCR檢測,8份肛拭子中6份副溶血性弧菌陽性。根據流行病學分析和實驗室檢驗結果,確定為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1]。
完善監測報告體系。要加大對醫護人員的培訓,發現疑似食源性疾病應立即上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并及時留取患者的嘔吐物和糞便,以便于疾控機構實驗室的檢測,確證事故的元兇。
開展多轄區聯合調查。本次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Y市有關部門已向X市相關部門做了通報。這次事件提示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開展多轄區聯合調查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對事故現場進行衛生處理,并對與食品安全事故有關因素開展流行病學調查[2],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賦予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一項重要職責。
[1] GB14938—94食物中毒診斷標準及技術處理總則[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4.
[2]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