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榮
(重慶市潼南縣人民醫院, 重慶 潼南 402660)
顱腦損傷患者醫院感染因素及預防控制探討
王曉榮
(重慶市潼南縣人民醫院, 重慶 潼南 402660)
目的:探討顱腦損傷患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及其預防控制措施。方法:選取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神經外科顱腦損傷患者258例,其中發生醫院內感染82例。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分析發生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及其預防控制措施。結果:性別與醫院內感染的發生無直接關系(P>0.05);而年齡(≥60歲)、格拉斯哥評分<12分、顱腦手術、氣管切開術、留置各種管道等,是顱腦損傷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P<0.05)。結論:顱腦損傷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較高,主要危險因素有高齡、手術創傷、病情危重程度、氣管切開、留置各種引流管等,應采取積極妥當的措施,避免或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
顱腦損傷; 醫院感染; 預防控制
顱腦損傷在全身各部損傷中約占15%,僅次于四肢傷而居第二位,是神經外科的常見病。該類患者因外傷、手術、各種侵襲性操作較多,易導致醫院內感染。發生醫院感染后,導致患者住院時間延長、病情加重,嚴重者導致患者死亡。本研究對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258例神經外科顱腦損傷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調查分析,提出預防控制措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神經外科顱腦損傷患者258例,其中發生醫院內感染 82例。醫院感染部位分布為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手術切口感染等。
1.2 方法:采用回顧性調查法,選取該時間段內顱腦損傷的病例258例,分析年齡、格拉斯哥評分、顱腦手術、氣管切開術、留置管道(尿管、血導管、血腫腔引流管、腦室引流管)等,對醫院感染發生率的影響。同時,分析醫院感染部位的構成比。
1.3 診斷標準:采用2001年衛生部頒布實施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
1.4 統計分析: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意義。
2.1 性別與醫院內感染的發生無直接關系(P>0.05)。年齡(<60歲)、格拉斯哥評分<12分、頭部手術、氣管切開術、留置各種管道等,是顱腦損傷患者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1。

表1 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

表2 醫院感染部位構成比
2.2 醫院感染部位分布構成比:以下呼吸道感染高居首位,其次為泌尿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見表2。
研究結果顯示,顱腦損傷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有:①年齡:年齡≥60歲的患者感染率為36.4%,比年齡<60歲的患者感染率高12.4%,這主要與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力降低、且常常合并多種基礎疾病有關。②格拉斯哥評分:評分<12分者為中、重度昏迷,醫院感染率高達50.8%。而評分≥12分者,醫院感染率為14.2%。說明患者基礎疾病越重,醫院感染發生率越高。③顱腦手術:手術為侵入性操作,有可能發生切口感染、顱內感染;手術對患者又是一種創傷,易導致各種并發癥而增加醫院感染幾率。本研究顯示,患者實施顱腦手術后醫院感染率為40.9%,未手術患者醫院感染率為19.3%。④氣管切開術:氣管切開患者呼吸道直接與外界相通,加之吸痰等侵襲性操作易導致肺部感染。施行氣管切開患者醫院感染率為52.2%,未實施氣管切開患者醫院感染率20.8%。⑤留置各類管道(尿管、血導管、血腫腔引流管、腦室引流管):因治療需要留置的各類管道,使患者的相應器官與外界相通,若處置、護理不當,極易造成醫院內感染。留置各類管道后醫院感染發生率為39.5%,未留置管道者醫院感染發生率為16.3%。
針對顱腦損傷患者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及感染部位構成比,應采取的預防控制措施如下:①本研究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這與患者外傷嚴重程度、機體防御系統抑制、氣管切開或插管、長期臥床致墜積性肺炎、藥物長期使用導致免疫系統功能受損等有關[1]。預防下呼吸道感染:嚴格環境衛生消毒、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全麻未清醒的病人應取側俯臥位或仰臥位,患者清醒后若無禁忌,應抬高床頭10~15度,頭部轉向一側,可防止嘔吐與誤吸;昏迷及不能進食患者加強口腔護理,防止口腔炎的發生;氣管切開患者應安置單人房間,切忌與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安置同一房間,更換氣管套管紗布時、嚴格無菌操作,套管口用無菌生理鹽水紗布覆蓋。防止氣道結痂,可用微量泵持續注入0.49﹪生理鹽水,每小時2~5mL。②顱腦損傷患者因昏迷、臥床時間久、排尿功能障礙等大多需留置尿管。導尿是一種侵襲性操作,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選擇粗細適當的導尿管,減少尿道損傷。搬動病人時需夾閉尿管,尿袋應低于膀胱位置,避免尿液回流引起感染。如病情許可,鼓勵病人多飲水,以稀釋尿液,增加尿量,預防導尿管阻塞及尿道感染。導尿管注明導尿時間,更換尿袋時接口處用碘伏消毒。女性患者每日會陰沖洗,男、女患者均應每日用碘伏消毒尿道口。③防止消化道醫院感染,應合理運用抗菌藥物,避免腸道菌群失調引起腹瀉。留置胃管的患者,注入流食后,再注入少量溫開水,以免食物在管內存留、堵塞,引起細菌繁殖導致感染。鼻飼用具保持清潔、用畢洗凈。食物保持清潔,避免細菌污染。④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大多臥床時間久,易發生壓瘡。注意給病人翻身扣背,按摩受壓部位皮膚,防止壓瘡和肺炎的發生。目前,亞低溫治療腦外傷已較為廣泛應用,注意定時翻身、改善低溫下的血液循環、防止局部凍傷及壓瘡的發生。⑤防止手術切口感染及顱內感染:保護好切口,防止切口感染;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更換傷口敷料時嚴格無菌操作;顱底骨折病人禁止從鼻腔插管,防止顱內感染的發生;血腫腔引流管放置于低位引流,一般放置3~4d,最長時間5~6d;對于有腦脊液鼻漏、耳漏者應禁忌堵塞,充分引流,促進外通道、顱腔早期閉合[2];腦室引流管不宜放置過久,通常3~4d病情平穩后盡早拔出,最長時間為7d,防止發生致命性的腦室炎。引流瓶的高度,仰臥位時以耳屏為基線,側臥位時以正中矢狀面為基線,引流瓶的內管高度在基線上17~18cm,不超過20cm,保持引流通暢,引流管不可扭曲、受壓、折疊,搬動病人時夾閉引流管,防止引流液逆流如顱內,每天記錄腦脊液的量、性狀,如有異常及時送檢[3]。⑥血管內置管是神經外科不可或缺的處置手段,可為患者輸注甘露醇、腸外營養等提供幫助,但侵襲性操作又必然增加感染幾率,應對醫務人員進行導管相關操作的培訓和質量控制。據報道,在進行導管相關操作時,手部消毒、嚴格的無菌技術、聚維酮碘消毒規范置管操作后,導管相關感染發生率有著顯著的降低。
本研究結果表明,顱腦損傷患者醫院感染因素主要包括年齡偏大,格拉斯哥評分<12分,顱腦手術,氣管切開術,留置各類管道(尿管、血導管、血腫腔引流管、腦室引流管)。在臨床工作中應根據易感因素,制定預防控制措施并落實,可有效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
[1]周巖方,楊明,劉麗,等.重度顱腦損傷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10): 2525~2527.
[2]王忠安,黎開谷,劉金輝,等.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手術后顱內感染相關因素臨床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6):3903~3905.
[3]段國升,朱誠.神經外科手術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29~30.
Study of Nocosomial Infection facto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WANG Xiaoro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Tongnan County,Chongqing Tongnan40266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risk factors and measure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of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Method:With retrospective survey method,analyzing the risk factors and measure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258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from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from August 2011 to August 2014,82 of them suffered from nosocomial infection.Result:There wasn’t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sex and nosocomial infection(P>0.05).Nosocomial infection incidence rate of patients who went through more than 60 years old,Glasgow Coma Scale lower than 12,craniocerebral operation,tracheotomy or indwelling catheter was higher than contrary group(P<0.05).Conclusion:Nosocomial infection incidence rate is high in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the major risks including operative wound,state of illness,tracheotomy,inlying drainage-tube and so on.Positive and proper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so as to avoid or reduce nosocomial infection.
Craniocerebral injury; Nosocomi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
10.3969/j.issn.1006-6233.2015.04.020
1006-6233(2015)04-058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