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麗濤
(北京軍區總醫院心研所三區, 北京 100700)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及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治療術后護理效果探析
杜麗濤
(北京軍區總醫院心研所三區, 北京 100700)
目的: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及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治療的術后護理效果進行分析探究。方法:選取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將其平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方法進行護理,實驗組患者在常規護理方法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和生活質量評分情況。結果: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93.18%)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56.82%),且實驗組患者在術后3個月、術后6個月的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別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及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治療的術后護理效果顯著,明顯緩解了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可以廣泛應用。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 主動脈內球囊反搏
近幾年來,臨床上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生活質量,目前在我國,隨著醫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的臨床治療效果,越來越多的醫務人員致力于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的治療及護理方法的研究中[1]。經皮冠狀動脈介入及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的治療方法之一,但其在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治療時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2]。特選取8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臨床資料,對其進行研究后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將其平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4例患者。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在38歲至8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7±4.9)歲,患者的病程為1.3年至3.7年,平均病程為(2.8±0.6)年;實驗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35~84歲,平均年齡為(55±4.4)歲,患者的病程為1.4~3.5年,平均病程為(2.9±0.9)年。兩組患者進行研究前均確診為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并且確保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沒有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方法進行護理,實驗組患者在常規護理方法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其方法為: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觀察,明確檢測患者的出血情況,協助患者采取適當的體位,注意患者輸液過程中的護理,給予患者良好的心理護理過程,在此基礎上熟悉球囊反搏儀工作原理以及報警項目的內容,保證護理過程中的機械血運重建后持續再灌注,預防停搏作為本次護理工作的重點內容,選擇清晰的導聯,對電極應定期更換處理,動脈內血壓波形定期檢查,及時處理報警等,最后密切檢測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3 療效評定標準[3]:顯效標準:患者的臨床癥狀全部緩解且無并發癥的發生;有效標準:患者臨床癥狀部分緩解且無并發癥發生;無效標準:患者的臨床癥狀沒有緩解甚至出現加重且伴有并發癥的發生。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觀察指標:對全部患者在手術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進行觀察,并且記錄分析。生活質量評分標準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定制的生活質量評價核心量表對患者在手術治療前以及術后3個月、術后6個月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
1.5 統計學處理:統計分析時采用SPSS17.0軟件分析,用±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比較組間,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經護理后的臨床護理效果情況:對兩組患者分別進行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顯效率(59.09%)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顯效率(34.09%),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93.18%)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56.82%),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經護理后的臨床護理效果情況 n(%)
2.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情況:兩組患者經不同的方法進行護理后,實驗組患者在手術后3個月的生活質量評分(82.1±2.1)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在手術后3個月的生活質量評分(62.1±3.2)分,統計學有意義(P>0.05)。且實驗組患者手術后6個月的生活質量評分(91.9±1.8)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在手術后6個月的生活質量評分(68.4±1.9)分,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情況 (分)
本研究顯示,對兩組患者分別進行護理后,在常規護理方法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患者總有效率(93.18%)明顯高于采用常規方法進行護理患者的總有效率(56.82%),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結果表明,應用在常規護理方法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及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治療的術后患者進行護理時,其臨床護理效果十分顯著,對患者手術后的恢復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4]。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十分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對患者的生命以及生活質量存在嚴重的威脅,皮冠狀動脈介入及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治療作為一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的有效手段,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上關于該疾病的研究中[5]。本研究中采用的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是從患者的病情角度出發,根據患者的不同病情制定符合患者手術后自身的恢復功能安排并制定合理的護理方法,不同程度的減少了患者手術后并發癥等的發生,保證了患者手術后的安全,使患者對手術的效果以及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更加滿意[6,7]。
與此同時,兩組患者經不同的方法進行護理后,在常規護理方法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患者在手術后3個月的生活質量評分(82.1±2.1)、手術后6個月的生活質量評分(91.9±1.8)均明顯高于采用常規方法進行護理患者在手術后3個月的生活質量評分(62.1±3.2)、手術后6個月的生活質量評分(68.4±1.9),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急性心肌梗死(AMI)多發生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的基礎上,某些誘發因素如過重的體力勞動、激烈的情緒變化、大量飲酒等有關,而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更是一種嚴重并發癥[8,9]。皮冠狀動脈介入及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在治療患者的過程中,雖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但其在患者手術后康復期間,對患者的影響十分重要,因此在此期間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護理措施,避免了患者在手術后出現并發癥等情況,提高了患者手術后的生命生活質量,增加了患者的生活能力[10]。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及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治療時,患者術后常常存在恐懼和緊張等不良情緒,而低氧狀態導致的腦組織灌注不良又使患者自控能力下降,表現為煩躁不安,及時給予患者適當的心理護理,減少因神經體液調節系統興奮導致的心肌耗氧量增加,能夠及時有效的提高患者對手術后的恢復能力[11]。密切檢測患者的病情變化,能夠及時對患者手術后的病情變化及時掌握,并由此作出及時的檢測并作出適當的護理,提高患者的滿意程度。關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及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治療后的給予及時報告醫生,給予補液、輸血治療等針對性護理措施,極大程度的滿足患者的需求,降低了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采用該護理方法,護理人員與病人、家屬一起進行交流,對患者的恢復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術后護理效果顯著,明顯緩解了患者的臨床癥狀。
[1]顧俊,胡偉,肖紅兵,等.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冠狀動脈介入術中的療效評估[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09,17(1):9~11.
[2]孫俊芳,胡鑫,王曉玲.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聯合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術后并發癥的調查研究[J].中國心血管雜志,2010,15(2): 142~143.
[3]Hochman J S,Buller C E,Sleeper L A,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suppor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cardiogenic shock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1,14(7):2257~2259.
[4]吳迪,薛軍,范煜東,等.重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動脈球囊反搏輔助下PCI治療的療效[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6):2026.
[5]趙金艷.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聯合主動脈球囊反搏的護理[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3,45(10):1261~1262.
[6]Brron H V,Every N R,Parsons L S,et al.Postoperative nursing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therapytic balloon pump in patients with cardiogenic shock caused by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Nursing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2010,27(3):197~198.
[7]鄺曼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心率與預后的關系[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23):3095~3096.
[8]黃夢照.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主動脈球囊反搏輔助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的療效觀察[J].廣西醫學,2013,35(8):1044~1046.
[9]劉華,賈紹斌,沙勇,等.主動脈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診冠脈介入圍術期的臨床應用[J].寧夏醫學雜志,2011,32(2):125~127.
[10]廖貴紅,張健.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于急診PCI中的應用[J].中國熱帶醫學,2009,9(8):1528~1534.
[11]王岱岱,姚震,鐘江華,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Killip心功能分級與血漿促心肌素-1濃度變化的關系[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09,15(5):354~362.
Postoperative Nursing and Efficacy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and Intra 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for Patients with Cardiogenic Shock(CGS)after Suffering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DU Litao
(Beijing Military Region Heart Institute three District General Hospital,Beijing1007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ostoperative nursing and nursing efficacy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and intra 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for patients with cardiogenic shock(CGS) after suffering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88 patients with cardiogenic shock(CGS)after suffering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them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qually,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experimental group added target nursing based on control group,clinical nursing efficacy and life quality scor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93.18%)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56.82%),and the life quality score of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3 months,6 months of treatment were respecitve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differences betweent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Applying PCI and IABP in the postoperativ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CGS after suffering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has obvious efficacy,which relieves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improves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obviously,it can be widely applied.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ardiogenic shock(CGS);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Intra 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 Postoperative nursing
B
10.3969/j.issn.1006-6233.2015.04.051
1006-6233(2015)04-066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