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發忠(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巢湖醫院麻醉科,安徽 巢湖 238000)
?
硬膜外阻滯復合淺全身麻醉對上腹部手術患者麻醉恢復、呼吸及躁動發生率的影響
張發忠(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巢湖醫院麻醉科,安徽 巢湖 238000)
目的 分析硬膜外阻滯復合淺全身麻醉對上腹部術患者麻醉恢復(拔出導管時間、恢復自主呼吸時間、清醒時間)、呼吸及躁動發生率的影響。方法將189例行上腹部手術的患者按麻醉方式分為對照組(80例)和研究組(109例)。研究組采用硬膜外阻滯復合淺全身麻醉,對照組采用單一的全身麻醉。對2組患者術后麻醉恢復、呼吸及躁動發生率等情況進行比較。結果研究組術中使用芬太尼、丙泊酚、維庫溴銨及異氟醚劑量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5)。術后研究組患者拔導管時間、恢復自主呼吸時間、清醒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躁動、呼吸困難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低血壓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0.05)。2組患者惡心嘔吐、心動過緩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在上腹部手術中,采用硬膜外阻滯復合淺全身麻醉患者的麻醉恢復時間、恢復自主呼吸時間及躁動發生率均優于單一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
硬膜外阻滯麻醉; 全身麻醉; 復合麻醉; 上腹部手術; 麻醉恢復; 呼吸; 躁動
硬膜外間隙阻滯麻醉指的是將局部麻醉藥注入患者硬膜外腔,阻滯脊神經根,暫時使其支配區域產生麻痹;全身麻醉指的是將麻醉藥經患者呼吸道吸入、靜脈或肌內注射進入體內,產生中樞神經系統的暫時抑制[1]。臨床上,若對行上腹部手術的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滯麻醉可能影響患者血液循環系統功能,采用全身麻醉也極易引起患者血流動力學大幅度的波動[2]。結合2種麻醉方式的優點,對接受上腹部手術的患者行硬膜外阻滯復合淺全身麻醉的效果較單獨2種麻醉手段更好[3]。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巢湖醫院就硬膜外阻滯復合淺全身麻醉對行上腹部手術患者麻醉恢復、呼吸及躁動發生率的影響做了較深入研究,報告如下。
1.1 病例資料
選取2013年1—12月在本院接受上腹部手術的患者189例,其中脾切除術41例,膽囊切除術67例,胃大部切除術53例,其他上腹部手術28例。均排除心肺功能不全、嚴重高血壓、精神疾病、糖尿病、妊娠期婦女及未成年人。將189例患者按麻醉方法的不同分為2組:對照組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齡24~71(48.34±15.61)歲;體質指數為(21.9±1.6)kg·m-2。研究組109例,男56例,女53例,年齡28~67(46.96±15.14)歲,體質指數為(22.1±1.8)kg·m-2。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體質指數、手術類型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研究組患者實施硬膜外阻滯復合淺全身麻醉的麻醉方案:1)手術前30 min對患者注射阿托品0.5 mg;2)行椎間隙硬膜外穿刺;3)注入0.375%羅哌卡因(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1210116331)和1%利多卡因5 mL,如果患者沒有全脊麻現象則適量追加注入量;4)行全身麻醉,采用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批號:1140412A2)4 μg·kg-1、維庫溴銨(浙江仙居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120604)0.1 mg·kg-1及丙泊酚1.5 mg·kg-1對患者進行麻醉誘導,患者氣管插管后連接麻醉機,使患者呼吸頻率保持在10~12次·min-1,潮氣量穩定在8~10 mL·kg-1,手術過程中根據患者情況適量追加芬太尼、維庫溴銨及丙泊酚,并給患者吸入1%異氟醚(上海雅培制藥有限公司,批號:12081215)。對照組患者行全身麻醉,具體麻醉方法和研究組全身麻醉過程一致。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2組患者術中全身麻醉藥物的用量,術后患者的麻醉恢復(拔出導管時間、恢復自主呼吸時間、清醒時間)、呼吸情況及躁動發生率,并對2組患者麻醉后的不良反應情況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組術中使用芬太尼、丙泊酚、維庫溴銨及異氟醚劑量明顯低于對照組(表1);術后拔導管時間、恢復自主呼吸時間、清醒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躁動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2組患者惡心嘔吐、心動過緩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研究組低血壓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呼吸困難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3。


組別n芬太尼m/mg丙泊酚m/mg維庫溴銨m/mg異氟醚/%研究組1090.39±0.11120.87±29.795.19±1.660.69±0.19對照組800.72±0.27286.61±58.1211.06±2.791.21±0.24t11.53125.56218.04916.617P0.0000.0000.0000.000

表2 2組患者拔導管時間、恢復自主呼吸時間、清醒時間及躁動發生率的比較

表3 2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
上腹部的手術時間較長、術中創傷較大、手術動作也比較明顯,因此所有上腹部手術對手術麻醉的要求非常高[4]。若采用硬膜外阻滯麻醉,對患者交感神經的麻醉阻滯作用很有可能影響患者的血液循環系統功能,而采用全身麻醉則極易引起患者血流動力學大幅度的波動并影響患者麻醉恢復等情況[4-6]。
本研究通過對2組患者麻醉藥物用量的比較發現,研究組在術中使用的芬太尼、丙泊酚、維庫溴銨以及異氟醚劑量明顯低于對照組,與許先成等[7]的報道相符合。這說明對患者行硬膜外阻滯麻醉后再行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藥物的用量遠遠低于單一采用全身麻醉藥物的劑量。硬膜外阻滯麻醉對患者的肝腎功能影響較小,且操作比較簡潔,能夠對麻醉部位的交感神經功能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但由于快速注藥對擴大阻滯范圍的作用有限,單純地采用硬膜外阻滯麻醉并不能取得較好的麻醉效果。雖然全身麻醉具有血流動力學影響小等特點,但是單純采用全身麻醉只會對患者的大腦皮質投射系統產生相應的抑制作用,而且全身麻醉容易引起患者強烈的應激反應,導致其交感神經異常興奮,加上接受上腹部手術的患者主要以中老年人為主,容易引起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劇烈變化。
本研究通過對2組患者麻醉恢復、呼吸情況、躁動發生率及麻醉后不良反應的比較發現,研究組患者拔出導管時間、恢復自主呼吸時間、清醒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躁動、呼吸困難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低血壓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0.05),這與齊亮[8]的研究報道一致。說明在上腹部手術中采用硬膜外阻滯復合淺全身麻醉,患者的清醒時間、恢復自主呼吸時間及躁動發生率均顯著降低,具有臨床意義。而硬膜外阻滯復合淺全身麻醉較全身麻醉易出現低血壓的主要原因是:全身麻醉容易引起較大范圍的外周交感神經阻滯,導致下半身血管迅速擴張導致回心血量減少。硬膜外阻滯復合淺全身麻醉之所以麻醉效果以及術后反應較好的原因,主要是該種復合麻醉的方式結合了硬膜外阻滯與全身麻醉的優勢,硬膜外阻滯麻醉首先對患者手術部位的交感神經產生抑制,再由全身麻醉對患者完全麻醉,此方法使得全身麻醉的劑量小于單純全身麻醉的劑量,大大地減少了術后麻醉藥物在患者體內的殘留,令患者能快速清醒,且躁動發生例數降低。此外,在張旭東等[9]的報道中也能找到相同的結論。
綜上所述,在上腹部手術中實施硬膜外阻滯復合淺全身麻醉,患者麻醉恢復、呼吸情況及躁動發生率均優于單一采用全身麻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欒豐年,楊利民.硬膜外阻滯復合淺全麻用于上腹部手術患者的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08,5(8):159.
[2] Moon H S,Chon J Y,Yang W J,et al.Intrauterine fetal bradycardia after accidental administration of the anesthetic agent in the subdural space during epidural labor analgesia-a case report[J].Korean J Anesthesiol,2013,64(4):529-532.
[3] 潘建紅,樓靜芝,周海燕,等.胸段硬膜外阻滯對全麻下開胸手術患者麻醉恢復期躁動的影響[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4,34(6):760-761.
[4] 周旭華,鄭斌.不同麻醉方式在老年直腸癌腹腔鏡手術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醫學信息,2014(25):496-498.
[5] 周尚尤,張旭輝.硬膜外阻滯對全麻下老年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6):4524-4526.
[6] 趙利波,趙秋華.硬膜外阻滯復合全身麻醉對丙泊酚及芬太尼用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4,24(11):92-94.
[7] 許先成,王賢裕,馮慧,等.七氟醚與依托咪酯誘導對老年腹部手術患者心血管系統的影響比較[J].浙江臨床醫學,2014,1(2):208-210.
[8] 齊亮.不同麻醉方法對擇期上腹部手術患者外周血各類炎性細胞因子表達影響[J].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2014,1(4):30-31.
[9] 張旭東,張維華.全身麻醉聯合硬膜外阻滯麻醉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體會[J].醫學信息,2013(26):181-182.
(責任編輯:周麗萍)
2014-11-10
R614
A
1009-8194(2015)05-0048-02
10.13764/j.cnki.lcsy.2015.06.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