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懷俊(五華縣人民醫院新生兒科,廣東 五華 514400)
?
無創呼吸機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的療效
魏懷俊(五華縣人民醫院新生兒科,廣東 五華 514400)
目的 觀察無創呼吸機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48例吸衰竭患兒按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2組:試驗組(28例)和對照組(20例)。2組均給予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試驗組給予無創呼吸機通氣治療,對照組給予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治療。觀察2組血氣指標[pH、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通氣時間,呼吸機相關肺炎、并發癥(顱內出血、早產兒視網膜病、慢性肺疾病等)及臨床療效。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總有效率和pH、SaO2及PaO2值均明顯升高,PaCO2值和呼吸機相關肺炎、并發癥發生率則均明顯下降,通氣時間明顯縮短(均P<0.05)。結論 無創呼吸機是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并可提高療效。
呼吸衰竭; 無創呼吸機; 血氣分析; 療效; 新生兒
新生兒發生呼吸衰竭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呼吸系統危重癥,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三凹征(鎖骨上窩、胸骨上窩、肋間隙出現明顯凹陷)、呻吟、中心性發紺、活動減少及呼吸頻率>60次·min-1且<30次·min-1等,這些癥狀極易危及到患兒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1]。因此,選擇一種切實、可行的干預措施,對于改善患兒的生活及生存質量尤為關鍵。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筆者對28例呼吸衰竭患兒采用無創呼吸機通氣治療,均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1.1 研究對象
選擇五華縣人民醫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患兒48例,均符合《實用新生兒學》[2]中的呼吸衰竭診斷標準,均無合并其他臟器疾病。臨床表現為精神萎靡、紫紺及呼吸困難等。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和批準,并經患兒家屬簽字同意。將48例患兒按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2組:試驗組28例,男18例,女10例,胎齡29~40(33.0±1.8)周,日齡2~21(16.0±2.3)d,體質量1 300~2 700(2 000.0±101.6)g。足月兒18例,早產兒10例。對照組20例,男11例,女9例,胎齡30~41(34.0±2.4)周,日齡4~19(17.0±1.1)d,體質量1 350~2 770(2 150.0±112.5)g。足月兒14例,早產兒6例。2組性別、胎齡、日齡及體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2組均給予常規治療,包括抗感染、吸氧、祛痰、平喘、清理呼吸道、興奮呼吸及抗心力衰竭等,并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包括暖箱護理、呼吸道護理、消毒護理、撤機后氣道護理及病情監測等。在此基礎上,試驗組給予無創呼吸機通氣治療。患兒呈半臥位,選擇合適大小的硅膠面罩,將患兒口、鼻合蓋并壓緊,使患兒與呼吸機(美國紐邦醫療儀器有限公司,型號:E360)或嬰兒呼吸機( 英國SLE LIMITED公司,型號:SLE5000)管道形成密封管道。通氣模式選擇S/T模式,呼氣壓力最初選擇4 cmH2O(0.392 kPa),后期逐漸調至5~8 cmH2O(0.490~0.785 kPa);吸氣壓力最初選擇8 cmH2O(0.785 kPa),后期逐漸調至12~20 cmH2O(1.18~1.96 kPa);控制患兒呼吸頻率在10~16次·min-1,吸氧濃度控制在40%~55%,并根據患兒的病情及血氣指標[pH、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動脈血氧分壓(PaO2)和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合理地調整耐受水平,當患兒病情好轉時應逐步降低呼吸頻率和吸氣氧氣的體積分數等指標[3]。對照組給予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治療。患兒呈抬頭舉額位,氣管插管采用直接喉鏡(以色列Truphatek International公司,型號:5710E)經口插管法(內徑選擇及插入深度根據患兒體質量來決定),并聽診雙肺呼吸音,固定氣管插管。氣管插管成功后給予機械通氣,通氣模式選擇自主呼吸定時模式,呼吸末正壓為4~7cmH2O(0.392~0.686 kPa),氧流量為1.5~3.1 L·min-1,同時給予氣管插管護理。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定標準
觀察2組血氣指標(pH、SaO2、PaO2、PaCO2)、通氣時間,呼吸機相關肺炎、并發癥(顱內出血、早產兒視網膜病、慢性肺疾病等)及臨床療效。
療效評定標準:顯效為患兒面色恢復紅潤,手足溫暖,四肢肌張力恢復正常,呼吸困難、躁動癥狀消失;有效為患兒四肢肌張力有明顯改善,呼吸困難、躁動癥狀消失,但口唇仍有發紺,手足微涼;無效為患兒四肢肌張力改善不明顯,存在呼吸困難、躁動癥狀,口唇發紺,手足冰涼。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療效的比較 例
*P<0.05與對照組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pH、SaO2及PaO2值均明顯升高,PaCO2值則明顯下降,通氣時間明顯縮短(均P<0.05)。見表2。對照組呼吸機相關肺炎5例(25.00%);并發癥6例(30.00%),其中顱內出血1例,早產兒視網膜病3例,慢性肺疾病2例。試驗組呼吸機相關肺炎2例(7.14%);并發癥3例(10.71%),其中早產兒視網膜病1例,慢性肺疾病2例。試驗組呼吸機相關肺炎、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5)。


組別n血氣指標pHSaO2φ/%PaO2p/kPaPaCO2p/kPa通氣時間t/h對照組206.18±0.0582.80±3.658.30±1.296.40±1.0448.50±17.36試驗組287.41±0.04*99.60±3.34*12.40±1.83*4.20±0.67*30.00±13.58*
*P<0.05與對照組比較。
臨床上對新生兒呼吸衰竭的通氣治療有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和有創機械通氣以及無創呼吸機通氣,由于有創機械通氣操作繁瑣、并發癥多以及對患兒造成的創傷較大,臨床上主要選擇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或無創呼吸機通氣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4]。有研究[5-7]認為,在常規治療及護理基礎上給予呼吸衰竭患兒呼吸機通氣的療效較好。本院通過長期實踐發現,在搶救呼吸衰竭患兒時若采用氣管插管技術進行通氣治療,雖然對患兒造成的創傷較小,但仍有很多家長難以接受。另外,行氣管插管時會耗費一定的時間,這對搶救呼吸衰竭的危重癥新生兒極為不利,再加上氣管插管后容易出現咽部滯留物下流現象,使得細菌沿管移行,增加了并發癥的發生概率[8]。基于這諸多因素,能夠規避以上多種不良因素的通氣治療方案只有無創呼吸機通氣治療[9]。通過本研究結果也可見,應用無創呼吸機治療的試驗組臨床療效、血氣指標改善情況、通氣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優于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治療的對照組(均P<0.05),與萬秋清等[10-11]的臨床研究結果基本相符,由此也驗證了無創呼吸機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的可行性、有效性與合理性。
綜上所述,采用無創呼吸機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可獲得顯著的治療效果,患兒治療后pH、SaO2、PaO2及PaCO2等指標改善明顯,肺炎等相關并發癥發生率低,可有效提高患兒的生命質量。
[1] 李發明.呼吸器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22例的臨床體會[J].中國衛生產業,2013,17(17):103,105.
[2] 金漢珍,黃德眠,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3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461-465.
[3] 戴玉騰,孔少云,李曉春.高頻震蕩通氣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16例臨床分析[J].安徽醫學,2013,34(6):777-778.
[4] 吳靜嫻.新生兒機械通氣治療的護理[J].淮海醫藥,2013,31(4):359-360.
[5] 魏婉瑩.鼻塞式CPAP在新生兒呼吸衰竭中的治療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4):124-125.
[6] 季樂丹.呼吸道正壓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78例臨床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2,26(5):67-68.
[7] 員麗,張衛星,趙寶君.138例呼吸衰竭新生兒呼吸支持治療的療效觀察及轉歸[J].當代醫學,2014,20(23):113-114.
[8] 賴英俊.無創呼吸機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的臨床療效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4(4):105-106.
[9] 熊高潔.無創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的臨床研究[J].海南醫學,2014,25(12):1761-1763.
[10] 萬秋清.呼吸機治療兒童呼吸衰竭經鼻及經口2種插管方式比較[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53(5):60-62.
[11] 張俊,朱緒亮,郭軍,等.機械通氣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分析[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53(5):36-39.
(責任編輯:胡煒華)
2014-11-17
R722.1
A
1009-8194(2015)06-0073-02
10.13764/j.cnki.lcsy.2015.06.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