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會青
本文從“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合理進行組員分配、優化小組內部結構”“加強從旁指導、重視隨時點撥”“變換合作形式、豐富教學活動”和“完善評價體系、實現以評促學”這六個方面,討論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上合作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一、培養意識,提高能力
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應用合作學習模式進行教學的時候,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目標的確立、授課內容的選擇、教學環節的設計等方面都要圍繞學生展開,力求促進他們各項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講“三角形”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小組成員自行發現和總結生活中所能見到的三角形圖案,在此基礎上,分析總結三角形的共性和特點。然后再將各個小組討論的結果在全班范圍內進行分享討論,最后全體同學在教師的引導下,總結出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質。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觀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和分析總結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合作學習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營造環境,激發興趣
相比于傳統教學模式,合作學習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法,對
于小學生來說難度較大,且較為陌生。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為他們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他們放下心理負擔,積極參與合作學習;另一方面要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帶著飽滿的熱情參與到探究討論當中。例如,在講“比較大小”的時候,教師將每六個學生分為一個小組,讓每個小組成員記錄自己每分鐘的脈搏數,并將小組成員的脈搏數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之后,再以小組為單位,在全班范圍內進行比較。這種“數脈搏”的形式避免了機械運算的枯燥乏味,調動了小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合理分組,優化結構
不同的學生在性格特點、個人特長、學習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異,教師在進行分組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這些差異,優化分組結構,提高合作效率,使小組成員能夠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例如,在講“梯形面積計算”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畫出梯形圖形,然后將梯形剪成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圖案,利用之前所學的求解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知識來求解梯形面
積。在這一過程中,有的同學善于畫圖、有的同學擅長手工剪裁、有的同學善于運算、有的同學善于歸納總結,大家各自發揮所長,在相互配合之下共同完成任務,在提高合作效率的同時,也培養了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從旁指導,適時點撥
合作學習的目的雖然在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就要袖手旁觀。針對小學生學習缺乏計劃性、自律性和科學性的特點,教師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要時刻監督小組學習進程,并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指導和點撥,幫助小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并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在講“能被3整除的數”的時候,教師讓學生分組討論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和性質。學生對多個數字進行了運算,對這一問題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對于總結特征卻無從下手,合作學習遭遇瓶頸。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他們回憶之前學過的能被2整除的數的特征和運算方法,在此基礎上再研究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學生經過點撥后,很快就能探尋到規律,做出正確的判斷和總結。
五、形式多樣,常換常新
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但持久度不高的特點,教師應該經常變更合作學習形式,讓學生對合作學習始終保持新鮮感。例如:在分組方面,教師可以采用雙人合作、多人合作、集體合作、師生合作等多種形式,既使學生的個人能力得到培養,又讓集體智慧得以發揮,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和探究的積極性;在教學活動形式方面,教師可以采用組內討論、小組競賽、動手實驗、課后實踐等多種形式,使學生的各項能力都得到鍛煉。
六、科學評價,以評促學
在合作學習模式中,傳統的以考試成績評價學生的方式顯然不適用。因此,教師應該進一步完善評價方式,將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學習態度是否端正、合作意識是否得到培養、探究能力是否得到提升、學習方法是否正確等方面納入評價體系當中,實現對學生全面、客觀、科學的評價,達到以評促學的目的。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應用,在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各項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我們一定要加強對合作學習模式的研究與實踐,讓其更好地服務教學,
進而推動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李國建.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有效交流的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1(9).
[2]劉長福.談小學數學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