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鐘玉
摘 要:信息技術課中的“角色扮演”,是根據信息課教學的需要,分析學生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設立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對角色的想象、創造、感受、體驗、思考與討論,從而真切地感受教學內容,達到學習的目的。
關鍵詞:信息技術;角色扮演;主動學習
小學生有著明顯的好動、好問、好奇的心理特征,容易被直觀形象、生動活潑、形式新穎、色彩鮮艷的東西所吸引,并且有強烈的參與意識。而角色扮演以其直觀性、模仿性、創造性和趣味性等特點吸引了小學生的興趣,為充滿好奇與想象力的小學生提供了一個表現自我、鍛煉自我、與人溝通交流的舞臺。那么,我們就可以利用這些特點,在信息課堂中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的主動“參與”成為他們學習的一種動力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同學間、師生間的交流。
一、角色扮演的概念及特點
游戲中的角色扮演是指由玩家扮演游戲中的一個或數個角色,有完整的故事情節的游戲。而信息技術課中的角色扮演是一種情景模擬活動。指的是在教師創設的一個具體情境中,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角色,在經過一定時間的準備和練習之后,借助作品和口頭表達詮釋出一種狀態、一件事情或一個過程。
角色扮演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更重要的是給學生提供了各種真實情境,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在故事中擔當某一角色,完成一定任務,并且能在足夠的空間充分發揮所學知識和創新思維。
二、角色扮演如何與信息技術相結合
1.分析教材,把握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對教學具有導向、調控、激勵等作用。只有牢牢把握課堂教學目標,并使所有的教學環節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所有的教學策略都為教學目標服務,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學目標決定本節課是否適合使用“角色扮演”的教學策略,教師應注意分析教材,在進行互動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對于偏離目標的互動,教師應及時進行調整。
2.編寫故事,激發興趣
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如果能試著從學生的角度創設出能夠引起學生感興趣的故事情境,在學生心理上造成“懸念”,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就會被打開。
三、信息技術教學中角色扮演的類型及實例
1.完全控制式的角色扮演
在這種角色扮演中,情況和故事的發展都是教師事先設計好的。如在“設置幻燈片背景”中學生受邀參加羊村的動漫節,來到羊村卻通過告示發現需要出示電子通行證,可懶羊羊的通行證不過關不能通過,于是學生需要扮演懶羊羊朋友的角色來幫助他。完成后懶羊羊為了感激朋友送了特別通行證,學生一下就變成了特邀嘉賓,興致勃勃地設計特別通行證。這堂課中就是使用了完全控制式角色扮演,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都能順利地完成各種操作,教師能比較直觀地了解到學生對技術的掌握程度。
2.半控制半自由式的角色扮演
這種角色扮演需要教師在設定故事情節時只給出一部分詳細的提示和要求,而對于剩余的部分則只給出粗略要求或多種選擇性,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在一定刺激條件下從獨立思考,處理和分析信息到動手操作實踐的能力。如在“畫線”中結合繪本《阿羅有支彩筆》,隨著繪本的閱讀,學生一步步完成畫直線—粗粗的直線—月亮(單弧曲線)—海浪(雙弧曲線)—滿頭大汗(封閉曲線),這些是在教師的控制下完成新授課的學習,而后半段綜合運用直線和曲線創作畫圖則用故事呈現了一個自由式的創作,師:
阿羅用直線和曲線畫出了這么多有趣的作品,老師也想來畫一
畫。在這個山洞里,阿羅會碰到什么呢?生:想象在山洞中會遇到什么,老師適時引導想象的方向。師:請大家利用今天學的直線、曲線來畫一畫。在這個創作過程中教師控制較少,但有利于學生在連貫的故事中全身心投入創作,充分發揮了他們的主動能動性,
揚學生的個性之長。
3.自由式角色扮演
這類角色扮演只為學生提供某個故事情境和任務,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知識和對故事、任務的理解,完全自由發揮想象,通過最后的作品來表達他們的思想。教師的作用就是適當提點學生在操作中碰到共性的問題,學生則在角色扮演中創造性地自由發揮。如在四下“調整幻燈片”中,師:請大家觀察第二個PowerPoint,你能不能通過今天的學習,自由組合幻燈片,來完成自己獨有的故事呢?有轉校生的故事、才藝表演的、學本領的,天使降落人間的故事,科幻故事……要求:(1)只能拖動、刪除或者復制粘貼;(2)可以在上面打字。
主動:“無需外在事物的強制性逼迫,能自動、自覺、自發地參加到某一活動中去。”主動參與學習,即學生主宰自己的學習活動,它是學生在教師的一定指導下,通過自身能動的、自覺的、富有創造性的學習,實現自主性發展的教育實踐活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特點,靈活運用不同類型的角色扮演,并與其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結合起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角色扮演活動中來,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幫助他們正確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華國棟.弘揚學生的主體性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新疆教育,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