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要貫徹落實新課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關鍵在于課堂,課堂的導向在于提問,課堂提問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導向,是幫助學生學習新知、領會新知、探索新知、鞏固新知的重要途徑,因此,課堂提問是小學課堂教學中進行啟發式教學的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學”的關鍵所在,恰當地運用課堂提問,不僅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發揮橋梁和階梯作用。
課堂提問是否得法、課堂引導是否得力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課堂提問作為一項可操作、可
演示、可評價、可把握的課堂教學技能、已越來越受廣大教師的重視。然而,在目前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依然存在諸多問題,缺乏有效性,主要表現在:(1)教師提問多,滿堂灌,學生只是簡單地回答“是”或“不是”,沒有思考價值,學生的思維得不到訓練;(2)提的問題沒有梯度,問題之間不連貫,課堂散亂,學生也沒用心聽;(3)提的問題模棱兩可,模糊不清,讓學生沒有正確的定位感;(4)提問的形式和內容陳舊、老套,問題缺乏新意;(5)提問對象太盲目,有些學生渾水摸魚說:“懂了。”老師也不再深挖,導致部分學生掌握的知識不扎實;(6)問題的解答,缺乏引導性。
在實際教學中,經常是教師問題一提出,就忙著請學生回答。對一聲不吭者,抱之以冷漠;對答非所問者,送之以搖頭。在問題的解答過程中,教師忽略了對學生的激勵、引導和啟發。這樣只有問沒有啟,學生的智慧大門是無法開戶的。
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課堂效益的提高,
如何增強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本人通過查找相關資料和實際教學案例的收集、分析、對比,探索了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具體策略。
一、明確提問目的,講究提問技巧
提問,首先要有“問點”,也就是切入點。同一個教材內容,可以設問的方面很多,但不能隨意設問,這就需要精心選擇問點。
(1)問點要著眼于突出教材重點。在教材重點處設置問題,教師不僅要準確理解教材內容,把握教材的重點,而且要緊扣教學目標,巧妙地處理教材。(2)問點要立足于突破難點。教材中的難點,往往是學生掌握知識、理解內容的障礙所在,抓住難點進行設問,能化難為易,點要害,通關隘,幫助學生突破難點。(3)問點要有思維價值。精心設計具有思維價值的問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培養其良好的思維品質,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4)問點要明確具體。提問是為了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提的問題只有明確具體,才能為學生指明思維的方向。
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3的倍數”時,在復習2、5的倍數之后,先拋出一個大問題,“根據舊知請你預測一下這節課我們將要學會哪些新內容呢?”這個問題適合每個學生,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學生紛紛回答“掌握3的倍數特征”“正確、快速地判斷誰是3的倍數”……學生自己便說出了本節課要學習的新知,接
著教師順勢追問:“那么你怎樣才能正確、快速地判斷誰是3的倍數呢?”這個問題便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教師很自然地引出,并很自然地引發學生思考,既明確又具有發散性。生1:能整除;生2:個位數相加能整除3;生3:看個位是否是3的倍數;……充分激發了學生思考的興趣,大部分學生都能根據2、5倍數的學習小結出自己的方法,再通過驗證和進一步總結,新知便在學生自主探究、積極思考中完成了。
二、學會等待,慢慢問
當一個問題提出后,不要急著給予過多的解釋與引導,而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教師提問后留給學生的那段思考時間是學生思維最活躍,也是知識結構迅速重組的最佳時期。教師要學會等待,讓學生自己進行深入思考,有意識地幫助學生進入最近發展區。還以“3的倍數”為例,當學生提出本節課的重點之后,教師便提出:“你想怎么判斷哪些數是3的倍數?給你時間,你想想。”接下來教師給學生1~2分鐘的思考時間。當學生說出不同的答案時,教師都不急于評價,而是讓更多的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在驗證的時候讓生與生互相質疑和辯論。這個等的過程,也是學生思維矛盾的過程,也是真正促使學生的思維上升到一個新高度的過程,從而培養了學生有效思維的習慣。
三、有效理答,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優化了提問策略,還要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豐富有效的評
價,以達到最佳的理答效果。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啟發、點撥技能的掌握,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卡殼時,應重在疏導,不能當即提供參考答案;在學生回答很完整時,也不要太完美地表揚,應順勢再提一個更高的問題,這種疏導著意于給學生搭橋鋪路、指導方法、開拓思路。具體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以激勵與賞識為主,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2)給學生參與的權利,把握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3)把握評價的時機,提高評價的效度。
(4)把握評價的過程性和語言的藝術性。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種教學藝術。宋代教育學家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這話很有道理。“須教有疑”,提問就是通過巧妙的激疑設問,使學生心中產生疑惑,引起積極的思考;而思考是學習深入的源頭,啟迪知識的鑰匙,溝通智慧之路的橋梁。在動態生成型的課堂中,我們要不斷優化課堂提問的方法、過程、內容、途徑、角度,通過科學的課堂提問,多角度、多層次地調動學生學習的內動力,加強教與學的和諧互動,充分發揮提問的有效價值,從而極大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真正激發學生的思維。
參考文獻:
侯昌軍.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實效性.神州,2013(11).
作者簡介:張志剛,出生年月:1964年4月30日,學歷:本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