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珍
摘 要:當今社會人際交往頻繁,語言表達便顯得格外重要,特別是作為一名幼兒老師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更是重中之重。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等其他方面有著密切的關聯,互相滲透各個領域的教育是發展語言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總結了一些方法與大家共同交流探討。
關鍵詞:語言能力;途徑;策略;多樣性
語言的掌握對幼兒智力發展有重要意義,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又是整個幼兒期語言訓練的中心環節。怎樣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呢?
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導師,在孩子語言能力的培養方面起關鍵性的作用
在平時家長應該讓孩子多講、多練。父母要多與孩子交流,有意識地尋找孩子善于表達的話題,利用一切機會培養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多引導孩子談論自己的見聞。家長可以用聊天的方式,引導孩子把自己從各方面獲得的印象講給家里人聽,在孩子講的見聞中,有些事是家長不知道的,為了讓大人明白,他就要努力把話說清楚,這樣就訓練了孩子獨立、連貫講述的能力。指導孩子看圖說話。眾多的教育經驗證明,讓孩子在成人的指導下觀察和講述圖片,是提高他們口語水平的有效方式。家長不妨多利用一下這種方式,讓孩子看一些有教育意義的、色彩鮮明、形象突出的圖片、兒童刊物、圖畫故事書等。家長可以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看圖說話,這就需要家長在講每幅圖前,自己先看一遍,然后想好給孩子提幾個問題,才能與孩子的智力水平相適應。
二、培養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幼兒往往對喜歡的事物特別感興趣,而且積極參與。幼兒觀察圖片主要是感官上的需要,必須有可愛的動物、有趣的物品、色彩鮮艷的畫面以及與自己生活經驗相似的內容,才能大大激發他們看圖講述的興趣。為了引發幼兒的講述興趣,我為孩子們制作一些精美小圖片,有時間、地點、人物,讓幼兒組合后說一句話。并引導幼兒開展一些制作圖書的活動,如讓幼兒當小畫家,將自己編的作品用美術形式表現出來,制訂成圖書;或提供一些廢舊圖片,讓幼兒將圖片剪下來重新組成一本新故事等,為了豐富幼兒閱讀的有趣性,我還引導幼兒運用頭飾等將故事的內容表演出來。
三、創設良好環境
給幼兒創設一個想說、敢說、會說的語言環境來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通過上述我提過的為幼兒創設多看、多聽、多練、多說的語言環境來提高幼兒表達能力外,我們還要給幼兒創設一個想說、敢說、會說的語言環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為幼兒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孩子在生活中,經常要將自己的各種信息以及主觀感受、愿望或要求轉換成言語與他人交流。中班孩子大部分已經能夠把自己的愿望、感受等轉換成語言來和他人交流,然而,受生活經驗、詞匯量和思維特點的影響,常常會出現使用“錯誤”語言。此時老師應正確對待“錯誤”,給孩子以支持、鼓勵。相信孩子會在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中進行自我調整。老師積極的交往態度和高超的應答,不僅會為孩子“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還會起到“支持、鼓勵、吸引孩子與教師、同伴或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并使孩子更加敏感主動地吸收、加工和輸出語言信息,促進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受生活經驗、詞匯量和思維特點的限制,以我們成人的標準來說,有時孩子語言表達的意思不一定準確,對待孩子用詞不當的現象老師應給予理解并加以正確的引導,保護孩子運用語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孩子的語言大多都是簡短的單詞句、電報據等,我們幼兒教師就要熟悉幼兒自身的語言方式,這樣才能更好地與幼兒交流,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
在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下,孩子想說、敢說、喜歡說,從而體驗說的樂趣。在心理上得到了放松,孩子們自然就樂意說身邊好玩的事情了。耐心等待,意味著老師不能代替、包攬孩子應做的一切,同時也意味著對語言發展較慢的孩子,老師要耐心。
在集體語言活動中,耐心等待意味著老師應感悟孩子的思維水平和思維方法的差異,不要以三四個孩子的想法左右全體孩子的思路。面對孩子在語言發展中所產生的“問題”,老師的耐心等待是一份寬容,是我們教育者應給孩子的一份尊重,我們耐心、巧妙的評價會讓我們的孩子感覺到你對他的信任,同時又給自己留有教育的余地。
四、正確把握好激勵方式,能使幼兒學習的外部動機轉化為內部動機
在教學中,我們需采用語言激勵:如“你真聰明”“你真棒”;采用動作激勵,如伸出大拇指,鼓鼓掌;還可采用物質激勵等方法,充分激發幼兒看圖講述的積極性,讓幼兒在講述中體驗成功,產生自信,從“要我講”向“我要講”轉化。
參考文獻:
[1]朱晏殊.兒童語言發展研究[M]上海:華東大學出版社,1986.
[2]朱肅霞.關于幼兒運用語言交往能力的研究.上海教育科研,199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