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
從教十幾年來,我一直擔任低年級數學教學工作。在教學中,我發現低年級的孩子聰明、活潑、可愛,但同時也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對學習缺少耐心和毅力。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對學習的關注顯得尤為重要。
一、遵循兒童生理、心理規律,善用情境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動機產生的重要原因。”根據低年級兒童的生理、心理規律,他們的無意注意占優勢,有意注意保持的時間特別短,容易分散。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力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將每節課的教學重點安排在課的前半節,在孩子注意力還沒有分散前,將知識點的學習順利完成。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需要老師在備課中結合學情和教材,設計合理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中可以將故事、游戲情境等穿插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在課的開始用有趣的故事引入,可以一下子將孩子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在一年級上冊教學“數字10的認識”中,有位老師創設了這樣一個故事情境:有一天,數字寶寶們(0至9)在操場做游戲,玩著玩著,自認為是老大的“9”欺負“0”和“1”,說:“你們兩個小不點兒,快給我讓開,你們有我大嗎?”“0”和“1”互相看了看,自己確實沒有“9”大,只好讓開。“9太欺負人了。誰來幫0和1出出主意?”這樣一問,孩子情緒高漲,紛紛舉手回答,一個學生說:“可以讓1和0團結起來組成10,這樣它們就比9大了。”其實,孩子在之前已接觸過數字10,但對10以內數的大小、基數、序數等相關知識還有待進一步的學習。但老師往往只按參考教案開展教學,按部就班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在對新知的似懂非懂中很難產生興趣。這位老師在這兒設了一個局,讓孩子以一種要幫數字寶寶解決問題的心境投入課堂學習中,顯然他在尊重孩子已有知識的前提下,用故事的精彩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這種教學方法在小學低段尤顯優勢。接下來學習10的相關知識,他繼續使用故事情境教學法,讓孩子在一種積極的情緒下進行學習。如在學習0到10的順序時,他又創設了尺子叔叔請數字寶寶們去他家做客的情境,將數字寶寶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好隊入座。同時配合課件,出示尺子圖,孩子熱情地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報出數字。在各個學習過程中伴著故事學習,將知識融于有趣的情境中,讓低年級孩子快樂地學習知識。
其實越小的孩子想象力越豐富,越有身臨其境的效果。低年段的教師要善于抓住孩子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將他們帶到森林、游樂園、蛋糕店……生動有趣的畫面、問題情境中,這樣遵循兒童生理、心理的規律,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掌握低年級教學藝術,動靜結合
也許有人擔心,數學課堂上一會兒講故事,一會兒做游戲,一會兒讓孩子去這兒,一會兒又去那兒,他們能回到課堂上來嗎?能牢固掌握新知識嗎?老師能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嗎?是啊,這是對我們低年級教師的一個極大考驗,它要求低年級老師要有“放得出去,收得回來”的教學藝術。特別是注意力容易分散又難以集中的低段孩子,也許在你把他帶到游樂園后,他就在那兒玩了一節課或一上午,至于課堂他已神游于外了。這個時候,我們往往又開始“忽悠”可愛的天使們:“我知道同學們都想玩這些有趣的項目,不過老師要看看誰上課最認真學習,才可以領到票去玩。”這樣,孩子的注意力又被拉回到課堂上。這時,老師要注意動靜結合。在一定的興奮過后,可以讓孩子靜下心來,進行一些動手寫一寫的練習,不僅讓孩子的大腦活動得到調節,還可以將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課堂。比如,做口算題,完成課后“做一做”、練習中的作業等。孩子寫的時候,老師還要進行巡邏,對個別注意力還沒回到課堂上的孩子給予關注引導。關注每個學生,落實課堂教學是我們不變的初衷。只是我們換一種輕松的方式進行而已。當然,如果你希望孩子對你的“忽悠”買賬,不會有受騙的感覺,最好是對表現好的孩子給予實實在在的獎勵,比如,在課結束時針對前面的情境說:“今天,某某同學上課學習很認真。游樂園游玩的票就在爸爸媽媽那兒,周末請他們帶你去游樂園玩一玩。”“某某同學今天在超市學到了新知識,中午就讓媽媽帶你去超市購買你需要的東西。”(要記著事先與家長做好溝通,事實證明,他們也很樂意配合孩子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如果實在做不到這一點,我們的孩子也大都能理解老師的用意,他們不會因好處未實現而掃興,比如,你說:“同學們這節課學得這么認真,我給全班每人獎勵一面小紅旗!”“耶!”看,低年級孩子多天真可愛,誰說低年級的孩子不愛學、不會學。只要掌握低年級課堂教學藝術,動靜結合,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有效評價,激勵孩子主動學習
低年級孩子的學習離不開有趣的情境和游戲,更離不開老師的恰當評價。他們受暗示的效應最明顯,老師應充分利用孩子的這一特點,開展積極的暗示,這樣會帶來積極的作用。低年級可以這樣評價學生:“我最喜歡某某同學,他已經把小手放好了。”“某某同學真會動腦筋,已經拿起筆開始解答問題了。”“你不僅傾聽得很認真,而且很會思考問題。”“瞧,觀察得多仔細,他不僅看到圖形的外面,還觀察了里面,你們要向他學習。”“誰能像她這樣大聲地說一遍”……常常在老師表揚了一個孩子之后,馬上會有更多孩子像這位學生一樣踴躍站起來響亮地回答問題。這真是一種“立竿見影”的效果,遠比粗著脖子喊“認真聽,給我坐好!”強幾十倍。而且很關鍵的一點是,我們如何讓孩子積極主動地、自覺自愿地去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可見,運用指向具體、明確的肯定評價,在低年段孩子中具有榜樣的作用。其他孩子為了得到類似的表揚,會很快效仿被肯定的孩子的行為。而且,由于老師指明了他是因為什么行為得到肯定的,孩子學習的指向性就很明確,效仿起來也就更容易。相對于“你真棒!”“你真聰明!”等這樣泛泛的、沒有指向性的表揚,更能激發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俗話說:教無定法。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也有自己所追求的一種教學境界。作為一名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教師,我希望我的教學是讓天真可愛的孩子因為學習有趣、快樂而去學習,因為小學的學習不僅是他們打好基礎的重要階段,更是他們享受快樂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