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
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是學習興趣。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常常是一種內在的素質,它可以激起學生的心理愛好、學習期望、目標追求等,是學生戰勝學習中的困難的強大推動力。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教學的關鍵事項。下面筆者進行了較為詳盡的闡述。
一、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增進師生間的情感
學生常常由于喜歡某個教師而對該教師的授課充滿興趣,為此,師生關系的融洽與否跟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有著直接的聯系,情感教育屬于一種教學的手段和鼓勵學生的方式,在教學課堂上和諧情感和學習氛圍的創設,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平等地對待所有的學生,多多地贊賞與激勵學生。有些情況下,教師激勵和肯定學生就是最為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觀點,不可以隨意地指責與批評學生,需要了解學生和熱愛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盡可能地給學生創設表現的機會,并且在學生碰到困難的情況下給予點撥,在學生取得成功的時候給予鼓勵。此外,教師還應科學地看待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使層次不一的學生都具備表現自我的機會,教師還應公正、公平地評價學生,以及客觀地對待所有的學生。
二、激發學生動手操作
小學生的特點是好玩和好動,而大部分的教學知識一味地進行講解較難實現理想的效果。倘若可以要求學生動腦和動手操作,就能夠大大地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而小學生的思維意識常常始于動作,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知識,有針對性地安排學生拼一拼、畫一畫、量一量等,以使學生在具體的動手操作中解決問題,進而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圓柱體積知識的時候,學生在掌握計算圓柱體積的方法之后,為了提高學生應用這部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劃分學生為一些學習小組,各個學習小組準備一條繩子、一把尺子、一個圓柱體,要求學生計算機圓柱的體積。學生在思考、測量,以及計算之后,不僅僅快速地計算出了圓柱的體積,而且還想出來了下面的一些方法:測量高與周長、測量高與直徑,測量高與半徑。這不但使學生掌握了圓柱體積公式的實際應用方法,而且由知識的廣度與深度上感受到了跟圓柱體積相關的因素。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想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就應當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以及激發學生動手操作,從而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和成功的快樂,最終使學生充滿持久的學習動力。
參考文獻:
楊忠華.如何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