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杰
備課是我們教學活動的前奏,是上好課的基礎。淺層次的備課活動,必然導致淺層次的教學活動。一位呈現獨特教學風格的老師,其備課活動的過程也是獨特而值得玩味的。我們可以確切地說,個性化備課能夠成就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讓我們從千人一面的課堂教學當中解脫出來,成為獨特而大氣的教師,使備課真正成為專業化成長的加油站。下面,我就以時間節點為手段,微析備課的流程:
一、個性化的切入點
開始備課前,我們心里要有一個“數”,這個“數”就是我們個性化的切入點,備課活動的起點。對于一個老師的備課活動、教學活動而言,它好比一粒隨風飄飛的樹種,它是有選擇的,可能選擇落在黃山之巔,也許就成了聞名天下的迎客松;可能選擇落在長白山,成為林海中一棵挺拔的白樺;還有可能選擇落在荒崗上,成為一棵不入眼的歪脖樹。我們的定位決定我們眼前的視野和心中的境界。好的切入點有兩個原則,一個是接“教學的地氣”,不當空中樓閣,有抓手兒,易于操作;二是要“仰望星空”,有一個高遠的目標。
二、個性化地解讀教材
以上面的“個性化切入點”為統馭走進教材,必然導致我們個性化處理教材、解讀教材。
1.個性化的解讀教材是建立在對教學的基本規律了解之上
我們的備課與庖丁解牛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即要準確地把握事物的基本構成和發展的基本規律。
2.個性化解讀教材要建立在教材的獨特分析上
這一點是與上面提到的“個性化的切入點”一脈相承的。個性化地解讀教材,要先自讀而后獨解,這是個過程,要安心、靜心才好。
三、個性化地設置課堂結構
一節課一共就40分鐘,可能和學生在文本情節上打幾個轉轉,這節課就過去了。這樣做實在是太可惜,太浪費了。作為一名一線語文教師,我深切地感受到: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各種不同的課程門類擠占了原有的語文課,總課時越來越少。我們怎么辦?只有提質、增效,優化我們寶貴的課堂結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