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琴
最近,我參加了第19屆現代與經典全國小學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會。有幸目睹了黃愛華、賁友林、羅明亮、華應龍、張齊華等名師的風采。他們深刻的見解,細膩的表達,靈動的演繹無不給我以美的沖擊和享受!現就張齊華老師“認識百分數”這一節課中有效取舍教學藝術的幾個片段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張齊華老師的教學藝術首先來自于他對教材的有效取舍。“尊重教材、理解教材、超越教材”在他的課堂體現得淋漓盡致!上課伊始,張老師把教材“可以怎樣比較這三場比賽的投籃情況?”改成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百分數。學生在三人小組內圍繞兩大問題展開交流:(1)在哪兒找到的百分數?(2)這個百分數表示什么意思?小組交流后教師選擇典型資源請四位學生在黑板記錄下各自收集的百分數并向全班學生匯報百分數的“出處”和意義。至此他問同學們,百分數你們會寫了嗎?會讀了嗎?意義知道了嗎?學生馬上不約而同地回答:會了。教師故作調侃:下課!此時學生卻想盡一切辦法來“挽留”。有人說:什么是百分數我還理解得不夠深入;有人說:百分數是怎樣計算得到的我不清晰;還有人說:百分數和分數有什么區別,我很模糊。張老師順勢在黑板上寫下“分數”一詞,并讓學生舉出一些分數的例子。在板書的強烈對比下,學生輕而易舉地找到了百分數和分數的五大區別:寫法、讀法、意義、化簡、單位。教師此時再次重心下移,讓學生在小組內圍繞這五大話題利用剛才交流的百分數進行深入、具體的分析。小組匯報時,學生踴躍發言、精彩絕倫,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無痕地把整堂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逐一解決。練習時張老師又對書上的練習進行了有效取舍。
張齊華老師的教學藝術還來自于他對學生資源的有效取舍。在讓學生板演課前收集的百分數時張老師進行了有效取舍。學生寫下了這樣5個百分數:棉45.3%;正確100%;二氧化碳40%;脂肪9.4%;今年產量120%。正因為教師選擇了這樣五個典型資源,所以學生在后面比較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時,就看出了分數要化簡而百分數不需要,從而引申了百分數的價值:不化簡便于比較。還有學生提出百分數可能比1小,可能比1大還可能等于1,分數也是如此。又如學生在尋找分數與百分數的區別時張老師也進行了有效取舍。有學生提出:百分數如何計算呢?張老師引導等你理解了百分數的意義,你的困惑不解自破。課堂中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