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敬東(普洱市農村電影管理站 云南 普洱 665000)
為加強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努力開創普洱市電影事業新局面
——以普洱市為例
楊敬東
(普洱市農村電影管理站云南 普洱 665000)
目前,國家將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作為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加以重視;電影事業作為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成為政府扶持和推廣的產業。
文化;電影;局面
普洱市全市電影公司共有各類放映隊550個;年放映4萬場次;觀眾達到500多萬人次;年放映收入達375萬元,基本實現了鄉鄉有電影隊,村村掛銀幕,人人有電影看。以前的電影也就是如今的電視的前身,在農村只要提到電影無人不曉、無人不愛,農村也為中小城市電影院輸送了大批電影觀眾;當時縣、市影院那種火爆場面90后的人是想象不到的,一個節目一天放映9場都是場場爆滿的,買票的人前一天晚上就在電影院門口排隊,能認識售票員比認識縣長都更得意。電影事業對于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推動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995年以后,隨著國民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及電影體制的改革,農村電影也就與經濟利益掛上了鉤。農村電視的逐漸普及,以及各種文化娛樂形式的激烈競爭,加上農村觀眾的文化需求水平較低,只要有得看、有得玩,慢慢地就不愿出錢買電影看了。農村觀眾減少了,縣、市級影院的觀眾也隨著慢慢地減少,全市縣級電影放映隊的隊伍數量、放映場次、觀眾人次、放映收入和各項業務指標急劇下降;全市電影行業出現虧損;到2005年全市10縣及市公司經營虧損達120多萬元;全市農村放映隊基本全部解散甚至縣級電影院大部分關門,農村又出現了多年看不上一場電影的狀況。
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積極創新運營機制和管理機制,在全市建立起新的公共文化服務以及與市場運作相協調的農村電影放映新體系,用體制機制創新增強生命力,用數字技術的高質量增強吸引力,使廣大農村群眾看到和看好電影,努力把農村電影數字化放映網絡建成普洱市的新興宣傳文化媒體,充分發揮其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普及科技知識、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推動農村科學和諧發展的多功能作用。
(一)充分利用政府在電影事業方面的惠民政策
1.充分利用好這幾年國家對農村電影工程的優惠政策,發揮其在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中的作用。1998年國家廣電總局、文化部就提出了組織實施農村電影工程的目標和要求,即:進入二十一世紀后,在中國的廣大農村,每一個行政村每一個月要看上一場電影,且國家及省財政的放映補助資金逐年增加并確保到位。這幾年普洱市的市、縣配套資金都得到了落實,而且每年都在不斷提高放映補助資金;只要利用國家資助的農村數字放映設備和資金將農村電影放映隊認真組織起來,布置好每個放映隊的覆蓋放映點,就能讓全市的農村群眾看到、看好電影并重新喜歡上電影,這樣既落實了國家解決農村看電影的政策又保障了部分電影放映隊伍的發展,還能為城市培養電影觀眾。
2.把握好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精神,力爭項目及更新數字電影放映設備的資金及時到位,建造有一定規模的放映經營場所,并在各大商場、超市建立各種規模的影城。
3.在做好農村電影工程與城市影院經營放映的同時,還要認真做好廣場、社區、學校的公益性電影放映工作,做好這項工作既能豐富城區文化生活又能培養出大批電影觀眾。
(二)轉換經營機制,廣泛引進經營人才
1.強化行業管理,建立健全各項經營管理制度。建立電影院“院線”制供片渠道,增加電影宣傳力度,使全市電影事業在現代市場中開創新局面并且能夠穩定地向前發展。
2.為了讓普洱市的電影行業在經營上能夠適應現代的步伐,必須引進在經營方面有經驗的專業知識人才,給普洱市電影行業注入新鮮血液,改變普洱市電影行業存在的老觀念、老思想、老僵化的現象。市電影管理部門應組織有關技術人員展開調研,走出去學習考察電影發展中城市的經驗,借鑒外地的先進經驗。
(三)加強電影宣傳工作
公益性廣場、社區、農村的免費電影也同樣要做好放映前的宣傳工作,讓群眾知道放映時間、放映地點、放映的節目內容等,然后提前張掛銀幕、播放音樂,營造放映氣氛吸引觀眾,使廣大觀眾慢慢養成看電影的習慣。
(四)著力推動“四個創新”使普洱市電影事業為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作出貢獻
在新形勢下,普洱市電影行業必須著力推動“四個創新”:一是推動科技創新,努力實現電影放映數字化,讓更多的城鄉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夠看到高清晰的數字電影;二是推動體制創新,大力建設好數字電影放映院線,擴大規模、豐富內容、提高質量;三是推動機制創新,努力創新政府購買服務的補貼機制,把公共產品供給落實到每村每月放映一場電影上;四是推動管理創新,利用互聯網等先進手段加強管理,提高管理成效,使數字電影發行放映效益最大化,為普洱市的文化建設及電影事業的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I235.1
A
1007-0125(2015)02-0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