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本和,于 寶(齊齊哈爾大學 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高寒地區地域性濱水景觀設計的策略研究
馬本和,于寶
(齊齊哈爾大學 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高寒地區濱水景觀設計的發展因地域性特征受到了一定的阻礙。本文以研究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濱水景觀為目的,探討在高寒地區提高濱水景觀設施的利用率與經濟效益的設計原則和方法。
高寒地區;濱水景觀;地域性
濱水景觀是指“與湖泊、河流連接的土壤和建筑以及城市周邊水體所共同構成的景觀”,也就是城市中陸地與水連接的公共區域。
高寒地區濱水景觀現存在以下問題:
(一)兩岸植物種植率低、土地裸露面積較大、種植結構較單一。
(二)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生態環境利用率較低,保護體系不夠健全。排水設施、污水處理設施及環衛設施還不夠完善,水體污染較嚴重。
(三)由于人為因素,河灘濕地的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破壞,河堤綠化面積減少,植物種類減少。
(四)已建濱水景觀的連接區域和道路外側綠化帶沒有進行詳細規劃和建設。
(五)由于高寒地區的地域性特征,一些濱水景觀、建筑、小品的利用率極低。
在濱水景觀的營造中,要結合生態功能、施工技術以及高寒地區的地域特征等要素進行設計研究。
(一)自然生態景觀
1.水體修護,保護水體不受污染。第一,嚴禁未達標或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水體;第二,用濕地恢復水體的周邊環境;第三,用自然排水渠對臨近地面的污染物進行過濾,可減少侵蝕、穩固河岸;第四,可在原有河道底部鋪設碎石等沉積物,增加植物的掛膜面積。
2.建立動植物生態群落。可營造大面積水域,為多種水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使濱水景觀的動植物增多,形成良性動態平衡的生態系統,也可以達到生物自凈處理的目的。設計中應遵循因地制宜原則,講究植物的一般層次組合搭配和養護管理,以及培育地方性的、耐寒性高的植物,如白樺、銀杏、火棘、迎春等耐寒陸生樹種,蘆葦、水蔥等水生植物能夠吸附雜質以及氮、磷等化學物質,起到凈化水體的作用。本地樹種與外來樹種、慢生樹種與速生樹種、四季樹種和短季樹種共同種植。
(二)駁岸設計
應采用以生態駁岸為主、人工駁岸為輔的設計形式,既能防洪護堤,又能維持水系的生態平衡。
1.水岸線的形態。從客觀上講,平直、同寬的河道,水流速度一定相等,水體的流動時間和長度也會縮短,會影響水生動植物的生長,形成破壞力,并可能導致洪水的發生。因此,應采取彎曲的、不等寬的河道設計方法,減緩水流速度,并能相對延長水岸線的長度、防止洪水發生,給人以舒適、自然的濱水景觀感受。
2.河堤的處理。因高寒地區長時間河道流量較小,河道大面積長時間無水,濱水景觀效果差。所以,應設計一個可以適應不同水位、不同水流量的河堤,并保證四季水流流暢。因此,應選取階梯式的河堤設計結構,使整體的水位保持一個連續的藍帶。
3.綠地和鋪地的設計。綠化率超過50%的城市,可有效減塵、降溫。濱水區的植物種植,能使景觀與生態更好地和諧發展。濱水景觀鋪設的整體硬質地面,透水性和被動蒸發冷卻效果較差。因此,應優先考慮具有滲水能力或蓄水能力好的環保材料,將磚材和綠化結合。
4.濱水景觀設施。建筑、雕塑、小品、游憩休閑等設施是濱水景觀設計中的重要元素,相應的設計應注意形態、尺寸、材料、顏色等方面,不僅要體現與水體的關系,還要運用元素符號反映地域文化內涵,例如不同性質、位置的小品可以通過共同的主題或相關聯的形狀、顏色等方法形成一個完整的系列。此外,還可以把水體的自然景觀與人工景觀結合起來。同時,要根據周圍環境的需求設置座椅、垃圾桶、標識、路燈、公共廁所等基礎服務設施,采用鮮艷醒目的顏色,豐富冬季戶外單調的景觀。
高寒地區的濱水景觀可通過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風格的建筑、雕塑、小品來體現,也可通過民間習俗和節慶活動的場所表達強烈的地域文化色彩。在改善城市景觀的同時,體現獨特的地域民俗文化,增加市民的凝聚力。寒冷的氣候雖給高寒地區濱水景觀的發展帶來諸多不便,但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冰雪景觀。可利用冰雪資源塑造冰雕和雪雕等濱水景觀,也可設置一些高低起伏的雪道,以及代表地域文化的人物、動植物雕塑,體現高寒地區的地域文化。
[1]吳文生.中國城市濱水景觀發展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04.
[2]韓吉越.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哈爾濱道外區濱水景觀設計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2.
[3]王凱宏,張世聰.寒冷地區城市濱水景觀設計研究[J].藝術研究,2009,(02):132-133.
馬本和,男,齊齊哈爾大學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于寶,女,齊齊哈爾大學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研究生。
TH181
A
1007-0125(2015)02-01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