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磊
(周口師范學院 音樂舞蹈學院,河南 項城 466266)
在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一代新人中,美育與德育的目標一致,二者相得益彰;但二者又不能劃等號,不能互相取代。德育是通過政治課和各科教學以及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而美育則側重于以優(yōu)美的藝術形象和事物去影響學生和感染學生,使他們在思想上、情感上受到熏陶。如果說德育主要是從認識上塑造學生的道德人格,美育則主要是從情感上去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操。美育不僅能夠提升人的道德品質,而且能夠促進德育的發(fā)展,以更好地實現德育的功能價值?,F在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一些有現代意識的教育工作者,自覺地把美育與德育結合起來,利用自然審美、社會審美和藝術審美等形象教育活動,來促進學生道德素質的提高。例如,有的教師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去閱讀悲劇作品,讓他們在審美中去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所經受的苦難,以此提高他們勇于面對挫折并超越困境的心理能力。再如,有的教師利用參觀雕塑展覽的機會,讓學生接受道德教育。比如一些紀念性的人物雕塑,在藝術審美的過程中,革命先驅、思想巨人的浩然之氣,會慢慢地融入學生的精神情感之中,內化為學生的道德意識。
在學校教育中,智育承擔著促進學生智力發(fā)展的重任,同樣,美育在這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要使學生智力得到發(fā)展,我們認為必須盡快扭轉忽視美育的偏向,把美育放到應有的位置上來。因為美育與智育同樣能夠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美育是美感形象教育,它對培養(yǎng)人的形象思維能力,促進智力的發(fā)展,有著智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對于促進智力和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培養(yǎng)敏銳的感知力。人的智力包括感知力、記憶力、想象力、思考力等,感知力的強弱是判斷一個人是否聰明的條件之一。敏銳的感知能力往往是人在對外部自然形式和藝術形式的感知過程中培養(yǎng)起來的。培養(yǎng)感知力的重要途徑是引導學生去體驗和感受自然世界和藝術世界。美育是審美形態(tài)教育,它向人們展示的是豐富的、形象鮮明的自然形態(tài)和藝術形態(tài),學生通過對這些形態(tài)的長期感知,定能使自己的感知力變得敏銳。
(二)培養(yǎng)形象記憶力。在人的認識能力中,記憶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沒有記憶,大腦就不會留下任何信息,智力也就不可能得到發(fā)展。那么學校的智力教育就不應該忽視對學生記憶力的培養(yǎng)。然而,學校以往的智育只注重訓練學生對概念、數字、邏輯推理方面的記憶,而忽視形象記憶的訓練。美育是一種輕松愉快的形象教育,它提供的審美形象既鮮明生動,又帶有濃烈的情感色彩。此外,美育向學生展示的是各種各樣的視聽形象,如一個個鮮明的畫面,一首首動人的樂曲,它們都飽含著情感,因而易于引起學生的感知興趣,并牢固地留在他們的記憶里。
(三)培養(yǎng)豐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創(chuàng)造力最本質的內涵,培養(yǎng)想象力,審美教育是最佳途徑。一方面,在審美教育的過程中,大量的包含著審美感情的形象涌入主體的心靈,內化為表象,為想象提供材料;同時感情的積累又為想象提供動力。另一方面,審美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想象的世界,主體面對審美的世界時其想象力空前活躍。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對人的想象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在素質教育的體系中,美育占據了重要的位置。隨著美育的全面開展,它在培養(yǎng)人的想象力等方面的作用定會日益突顯出來。
(四)促進直覺思維的發(fā)展。直覺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一種基本形式,它從整體上把握事物,并具有直觀透視、瞬間判斷的特點。由于直覺不靠邏輯的分析和綜合卻能直接洞察事物的本質,因而它就能使人在短暫的時間內,從多種可能性中作出選擇,得出有價值的預見和設想。因此,許多科學家把直覺看成是創(chuàng)造的起點,是打開自然奧秘大門的鑰匙。
素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人,因而在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方面,教育也應當發(fā)揮積極的作用。為了促進學校體育運動的開展,使其富有成效,我們認為,應該把美育與體育結合起來,使美育在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方面發(fā)揮作用。
[1]王瑩.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啟迪與智慧(教育版),2014(11).
[2]吳媛.略論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0(08).
[3]韋有賢.淺談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界,2010(13).
[4]郭弟強.淺析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美術大觀,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