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友根
(湖北工程學院政治與法律學院,湖北 孝感 432000)
當前,兼職是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由于兼職市場混亂、學生維權意識弱、高校管理不全面,導致學生兼職侵權事件層出不窮。本文通過調查大學生兼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措施和方法,旨在為學生正確參與兼職與合法維權提供指導,為高校管理提供借鑒,以期實現高校學生培養質量和就業質量的同步提高。
目前由于高校提供的實習機會有限,兼職成了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重要補充形式。據調查有79.74%的學生做過兼職,這表明大學生兼職是比較普遍的現象。
1.從事兼職的原因。(1)獲取社會經驗。據調查有71.37%的學生做兼職是為了獲得社會經驗、鍛煉交際能力,充實社會人脈,為就業做準備。近年來,大學生就業競爭日趨激烈,大學生為了保持一定的就業競爭力,會通過各種渠道增加社會閱歷和工作經驗。(2)理論結合實踐。據調查23.79%的學生,會將專業知識與兼職結合起來,做到“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在提高理論素養的同時強化實踐運用能力。(3)掙錢滿足開支。據調查,74.01%的學生參與兼職是為了掙錢用于生活開支,以減輕家庭負擔,緩解家庭經濟壓力,滿足額外經濟消費。(4)體驗社會生活。據調查23.79%的學生通過兼職去體驗生活,接觸社會。有些學生在室友或者同學的帶動下也會選擇參與兼職。

表1 從事兼職的主要原因調查
2.兼職的獲取渠道及其特征。據調查56%的學生是通過社交網絡獲得兼職信息,該渠道主要有“58同城”“趕集網”“QQ兼職群”“校園網”“兼職APP”等;還有一部分是通過熟人介紹、兼職中介和學校獲得兼職信息的。
3.兼職的主要種類。大學生參與兼職的種類具有多樣化特征,據調查62%的學生從事的是專業性不強的兼職(例如促銷、導購、發單、服務員等)。另據調查,25.55%的學生從事的是專業性要求高的兼職(例如主持人、業務代理、網絡維護、模特、導游、翻譯等)。此外,校內勤工儉學也是學生參與兼職的一種方式。
1.兼職專業性不強。據調查,大學生參與的兼職60%都是屬于基礎類、單一類。有71%的學生所參與的兼職與其所學專業基本無關,不能優化專業知識和高效發揮專業技能。
2.兼職與學習沖突。據調查68%的學生視課程的重要性選擇是否逃課參與兼職,5%的學生直接曠課做兼職,這表明學生更注重短期的經濟報酬,沒有樹立正確的兼職觀念。
3.兼職權益難以保障。據調查,75%學生兼職合法權益受到過侵犯。表現形式為拖延用工時間、惡意克扣工資、侵害人身權利等。尤其是學生不能做到同工同酬,兼職報酬不合理。
4.非法中介亂收費。兼職中介組織的存在,一方面為學生找兼職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由于沒有規范的管理和收費標準,很多兼職中介都會欺騙大學生。據調查,67%的學生認為中介組織收取中介費后應該承擔職業介紹、職業指導以及用工培訓的責任。
5.兼職信息來源復雜。學校沒有官方的兼職平臺,沒有設置相應的管理機構。因此學生找兼職比較困難,兼職信息源廣泛,容易出現虛假信息,侵權后難以找到維權途徑。
1.高校引導不夠。大學生兼職處于社會管理和高校管理的交叉帶很容易被高校管理者所忽視。據調查,有50%學生希望學校能為其參與兼職活動提供指導和幫助,從學生角度出發,學校應設立兼職服務中心,有效引導學生兼職,切實維護學生利益。
2.維權能力有限。學生兼職維權之難是因為維權能力有限。一是缺乏社會經驗,權益受到侵害時沒有保留證據,維權空口無憑,在處理糾紛時處于被動局面;二是法制觀念不強,維權意識弱。調查顯示,學生對《勞動法》《合同法》等法律條文不了解,法律知識的缺乏是學生面臨侵權時不想啟用法律途徑維權的重要原因;三是自身不重視,學生考慮維權成本高,維權途徑少,維權程序煩瑣而放棄維權。
3.勞動法制不健全。大學生兼職未被視作正式工,未納入到勞動法的保護范圍,所以不是按照同工同酬的標準給予報酬。勞動部頒發的《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2條規定:“在校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勤工儉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法律的角度上大學生權益受到侵害無法找到相應的法律依據。學校雖然有《高等學校勤工助學管理辦法》,但是管理的對象都是在校的學生,對于校外兼職指導有限。
4.用工方缺乏誠信。學生在兼職活動中,有的用工方缺乏誠信,往往以學生工作完成得不好,遲到或者早退為由,故意刁難學生,導致學生受到不合理待遇。
5.兼職市場不規范。據不完全統計,一所高校多個兼職中介,這些組織由于沒有統一的管理規范和良好的默契度,導致商家利用兼職中介組織之間的競爭,不斷壓低兼職報酬。
1.從高校管理的角度出發。高校作為學生在校教育和管理服務的主體,應該為學生參與兼職提供引導。一是學校應開設《勞動法》《合同法》等法律課程來培養學生的維權意識,增強大學生防范和抵御侵權的能力;二是提供兼職信息服務平臺,加強校企合作,校方與用人單位建立合作關系,拓寬兼職范圍,讓學生在校內登記、校外上崗;三是設立兼職咨詢機構,發揮學生組織的作用。當學生的權益受到侵害時為其提供建議,打造學生溫馨港灣;四是正確引導學生兼職,不能讓其淪為兼職學生。
2.從學生自身的角度出發。大學生應該在自我保護和理性分析的基礎上參與兼職,不能盲目從事兼職,大學生參與兼職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會自我保護,侵權求助有道。首先在選擇兼職時要提高鑒別能力,防止上當受騙,不輕信社會中介;其次在參與兼職前應明確勞務關系、工資報酬等,并簽訂勞動合同;再次要努力完成工作,保留一定維權證據(照片、錄音等)一旦權益受到侵害可作為證據;最后當權益受到侵害時,要積極向老師尋求幫助。二是認真理性分析、做出合理抉擇。參與社會實踐對就業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必須認識到以曠課為代價參與實踐是得不償失的。福建金得利集團總裁助理鮑永芳說:“一個將大部分時間花在兼職上的大學生根本就算不上大學生。”可見學生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兼職上并不一定會得到就業單位的認可。三是學好法律,規避風險。法律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善于用法律的武器保護合法權益,就必須學法、知法、懂法。了解《勞動法》《合同法》等基本的法律知識,掌握一定的打官司程序,強化處理侵權問題能力。
3.從用人單位的角度出發。在學生參與兼職的過程中,用人單位要本著負責任、誠信的態度對待兼職人員。建立兩者之間的良好信任關系,這樣有利于企業樹立良好形象,挖掘潛在人才,留住兼職人員,減少人力成本。
4.從法律部門的角度出發。“針對目前我國大學生兼職法律規定欠缺的問題,國家法制部門應該出臺小時工(臨時工)勞動管理辦法,從立法的層面維護社會兼職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兼職‘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為兼職人員包括大學生提供保障。”國家法律部門可以對照全日制勞動用工制度制定出符合社會需求的法律,保障用工方和學生的雙重利益,只有完善的法律,學生維權才能有法可依。
5.從政府部門的角度出發。加強對兼職中介的管理,整頓兼職市場,建立兼職中介誠信檔案,嚴厲查處打擊非法黑中介,加大處罰力度,并公布違法兼職中介的名單。
6.從中介組織的角度出發。首先,兼職中介應該在確保兼職學生利益和安全;其次,收取合適的中介費;再次,與用工方簽訂用工協議,留下維權憑證;最后,應適當爭取自己以及學生的利益。
[1]吳亞子.學生兼職情況調查報告[J].青年研究,2005,(10).
[2]錢結海.大學生兼職情況調查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1,(28).
[3]江晶.論大學生兼職的權益保護問題[J].經濟研究導刊,2014,(35).
[4]王家賢.論大學生兼職合法權益受損的原因及其對策[J].科技信息,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