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暢
(華東政法大學,上海 201620)
金融監管是防范金融危機、控制金融風險的重要手段。而金融監管協調機制是完善金融監管體制的重要環節,是防范系統性風險的重要措施,其制度化建設直接關系到金融業整體的安全與穩定。
目前,我國金融監管協調機制還不完善,很多方面的建設仍處于探索階段。基于此,我們有必要研究監管協調背后的博弈機制,為我國建設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尋求理論依據。
在金融市場中,面對復雜的金融環境和眾多的監管對象,金融監管者很難做到完全理性。因此,本文在有限理性的假定前提下,運用進化博弈論的分析方法,研究監管者與金融機構之間博弈策略選擇問題。
監管博弈模型的假設如下:(1)監管者有兩種策略選擇,即監管與不監管;金融機構也有兩種選擇,即合規運營和違規運營。(2)若金融機構違規運營,其獲得的收益為e,當監管者監管時,將對其進行罰款f;若監管者選擇監管,則可獲得收益g,若監管者選擇不監管,則將受到損失l;監管者的監管成本為c。
根據以上假定,得出監管者和金融機構之間博弈的收益矩陣如下:

表1 監管者與金融機構之間博弈的收益矩陣
觀察收益矩陣可知,監管者與金融機構之間的進化博弈為非對稱進化博弈。在此,仍假定監管者選擇監管的概率為x,選擇不監管的概率為(1-x);同時,假定金融機構選擇合規運營的概率為y,選擇違規運營的概率為(1-y)。

根據計算結果,可以得到進化動態博弈過程的相位圖(見圖2):

圖1 監管者和金融機構博弈的動態復制相位圖
觀察相位圖可知,若金融機構最初選擇合規運營策略的概率y在[0,1]之間都服從均勻分布,則分析結果如下: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x*=是該進化博弈均衡的一個臨界值。容易發現,在監管者與金融機構博弈的過程中,金融機構是否合規經營取決于監管者是否監管。監管者是否監管又取決于金融機構的違規收益e和違規罰款f。因此,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金融機構的違規收益e越大,所受的違規處罰f越小,監管者越趨向于選擇監管策略。
而y*=是該進化博弈均衡的另一個臨界值。同樣,在監管者與金融機構博弈的過程中,反過來,監管者最終是否選擇監管取決于金融機構是否合規運營。金融機構是否合規運營又取決于監管者的監管成本c以及其違規時監管者監管時可以獲得的收益g和不監管時將會遭受的損失l。因此,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監管者的監管成本c增大,會導致金融機構違規運營的概率上升,而監管者的監管收益g及不監管損失l增大,金融機構違規運營的概率將減小。
我國目前仍然采取這種分業監管的模式。總體看來,我國當前的分業監管體系是有效的。在監管資源和經驗有限的情況下,分業監管允許監管者通過專業分工明確各自的監管領域,從而逐步推動監管合作。但是,在缺乏監管協調機制的情況下,分業監管可能導致監管交叉,浪費監管資源,也會導致監管空白,形成監管漏洞。
短期內,我國不會摒棄分業監管的模式。但隨著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們需要建立健全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加強監管合作。
首先,隨著金融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國國際金融監管協調需求逐漸加大,要與世界各地的金融監管機構加強聯系,開展金融監管合作,積極促進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提高國際金融監管效率。
其次,隨著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國內金融監管協調需求也在不斷加大。
最后,通過金融監管聯席會議的協調,在“一行三會一局”的監管體系內建立金融信息共享平臺,同時加強與其他監管部門的部際合作,共同為金融系統的穩定做出貢獻。

從博弈的角度來看,為了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主要還是要靠各個監管部門做出不懈努力。因此,監管者的監管成本c、監管收益g和不監管損失l對博弈均衡結果的影響更大。其中,不監管的損失l一般無法確定,但可以通過調整監管成本c和監管收益g來調節博弈結果。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首先,我國當前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缺乏強制約束力,影響了協調機制的運行效果;其次,受監管者與金融機構之間的博弈的影響,監管者之間的博弈存在“搭便車”現象,監管協調效率低下;第三,金融創新的加快擴大了系統性金融風險,監管協調迫在眉睫。
我國參與金融協調的各主體存在利益博弈問題,導致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的統籌協調、宏觀與微觀審慎監管的相互配合、中央與地方監管職責的分工合作都受到監管政策傳導的影響。因此,要完善現有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樹立監管理念、理清監管職能、發揮監管優勢,構建有效的事前協商和爭議解決機制,不斷加強監管協調體制建設。
我國監管信息共享機制尚不健全,分業監管模式造成監管信息分割,各監管主體交流不暢。我國應當盡快明確各監管部門的信息收集范圍,統一收集標準。加快金融業統計體系的建設,實現統計數據在各部門間的動態共享,為審慎監管分析提供良好基礎。
當前,“一行三會”各自探索不同的統一執法方式。各機構未從整個金融業角度出發考慮建立統一的跨部門聯合行動制度。未來,應進一步明確各監管主體的職責分工,確保處于監管邊界的金融監管行動的一致性,減少監管真空和監管重復,形成監管合力。
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建設涉及各個方面,是一項系統性工程。相對于世界上其他國家,我國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建設還存在較大差距,應在深入研究我國現實的基礎上,針對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建立適合我國國情、協調框架合理、機制保障有力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維護金融系統健康運行。
[1]于維生、張志遠.國際金融監管的博弈解析與中國的政策選擇[J].國際金融研究,2013,(1):16-27.
[2]陳啟清.競爭還是合作——國際金融監管的博弈論分析[J].金融研究,2008,(10):187-197.
[3]李成、張煒.基于進化博弈理論的金融監管合作均衡分析[J].湘潭大學學報,2010,(4):11-17.
[4]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55-120.
[5]Anne B.,Daniel A.C.Thomas Z.L.,and R.W.Beverly,The Financial Reporting Environment:Review of the Recent Literatur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50(3):296-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