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凌云
(鶴壁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鶴壁 458030)
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校院深度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閆凌云
(鶴壁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鶴壁 458030)
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校院融合;人才培養
“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提出是高職院校遵從職業教育規律、提升辦學水平、增強育人能力和服務社會能力的必要基礎,是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重大創新和深刻變革,也是高職教學改革的突破。近年來,高職臨床專業在這些方面進行了不斷探索和研究[1],我??祻椭委熂夹g專業在校院合作方面也做了大量具體細致的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是新興的醫學相關專業,目前還沒有成熟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多遵循傳統的“2+1”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教學。我們遵循職業教育特點,創新思維,大膽改革,打破“2+1”模式(2年在校學習、1年在臨床實習),積極探索“1.5+1.5”的新模式(1年半在校學習、1年半在臨床實習)。
學校投資購置儀器設備在附屬醫院即鶴壁市中醫院建立實訓基地,實訓基地提供實訓室、教室、教研室、校院合作辦公室,學校為實訓基地建設提供專項建設資金,負責培訓臨床帶教教師,提高臨床帶教教師的帶教能力,為醫院職工免費提供理論進修、技能實訓的師資和場地,與教學醫院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對于優秀畢業生醫院可優先錄用。醫院為學生提供臨床實習、見習的場所,滿足學生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等需要,醫院專家參與學校專業設置論證、教學計劃制訂、實踐教學考核,負責專職教師臨床進修等工作,并參與教學過程,監督教學工作,對畢業生、實習生情況及時反饋等。
經過臨床調研和專家論證,將整個教學運行過程分為4個階段,寓校內與校外、理論與實踐、中醫與西醫相結合的教學過程于真教、真學、真做之中,實現“1年級大理論小實踐、2年級邊理論邊實踐、3年級小理論大實踐”,使學生“學習在就業崗位上,就業于學習環境中”,成為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雙高”、專業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雙強”的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第一階段,見習1周。即第一學期為達到對康復職業崗位工作任務初步認知的目的,讓學生在進入課堂之前先進入醫院康復科見習1周,之后在校內學習15周。第二階段,見習2周。即第二學期進行康復醫學概論、康復功能評定等課程學習16周,之后到醫院康復科進行康復崗位的再認知學習,即在醫院康復科實習1周;第三學期在實訓基地進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概論、運動系統疾病概論、運動療法技術、物理因子治療技術和中醫康復治療技術課程學習16周,為達到對兩大系統疾病臨床診療過程的認知學習,到臨床科室見習1周。第三階段,臨床學習。即第四學期在校外實訓基地進行作業治療技術、疾病康復、社區康復技術課程學習18周,熟悉兩大系統疾病的康復診療過程,采取邊學邊做的教學模式。同時進行保健按摩師培訓,以獲取中級資格證書。第四階段,崗位實習。即第五、六學期在校外各實訓基地康復科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臨床實習,培養綜合能力與綜合素質。
教師和行業專家經過充分討論,決定采用項目導向教學法。項目導向教學突出課堂教學的實踐性、開放性、職業性,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能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2]??祻椭委熂夹g專業采用臨床實際病例,進行采集病史、康復評定、制訂康復計劃等訓練,鼓勵學生參與康復計劃的實施。項目教學融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與臨床案例于一體,突出教學內容的應用性、綜合性、實踐性和先進性。教學中教、學、做、用緊密結合,教師現場授課,學生動手操作,體現了講授與演示相融合、理論與實踐相融合、教師與治療師相融合、學生與治療士相融合、操作與臨床相融合。在學習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互相討論,給予了學生極大的激勵和鼓舞,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獨創性及求知欲望。真實的情景化項目教學法有利于達到學生能力與素質同步培養的目標。
教學質量是校院深度融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建立一個科學、規范、可操作、行之有效、有自身特色并且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校院合作質量監控與評價機制。構建校院雙方教學監督機構,加大教學質量監控、考核和監督力度,形成一個完整的校院共建共管的質量監控和評估體系,保證校院合作教學與管理目標的實現。對學生采用多樣化的考試形式,注重平時、突出過程,做到理論和實踐成績比例合理。理論部分可通過卷面筆試或口試的形式考核;實踐部分可在實際操作中進行,不僅考理論,而且考實踐。同時,實施期中實踐技能考核、實習前和實習后實踐技能考核。
鼓勵專業教師主動和醫院聯系,積極參與到校院融合中去,定期到醫院進行定崗培訓,保證專職教師與臨床的密切接觸,使其專業實踐能力不斷提高,并且掌握目前康復發展的新動態。兼職教師為康復醫師或康復治療師,均具有很高的理論水平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使教學與臨床緊密結合,保障了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6人才培養質量以畢業生就業率和用人單位評價為標準
多年來,我??祻椭委熂夹g專業畢業生以理論扎實、動手能力強的優勢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就業率一直在98%以上,對口就業率達95%以上,學生在各家醫院應聘考試中成績好、通過率高。大部分學生都能在實習期間頂崗工作,實習期滿后就成為用人單位的技術骨干,受到同行和專家的一致好評。
[1]魏繼文,楊建宏,鄧雪松.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16):78-79.
[2]李卓,郭振濤,翟耀明.基于項目教學法的免疫學檢驗技術教學設計[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3):367-368.
G40-03
A
1671-1246(2015)04-0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