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駐天津專員辦
專員辦加強預算監管工作是全面推進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通過實施服務式、嵌入式、分類和信息化監管,有助于強化專員辦對財政預算編制和執行的全過程監管。
通過實施監管和提供服務,嵌入預算管理過程,與預算執行部門協同配合,共同提升預算管理質量和水平。其核心是服務,既要服務于財政中心工作,又要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于地方各級財政部門、各預算單位。通過提供全方位服務,可以充分了解預算執行狀況,有針對性地實施監管,從而提高預算監管的質量和效率。如天津專員辦在中央財政基建貼息審核時,針對部分項目單位政策不了解、申報不熟悉的情況,采取關口前移的方法,提前深入項目單位進行政策講解,并給予及時的申報指導,有效減少了虛報誤報現象,提高了審核效率。
通過事前審核、事中控制、事后檢查與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將預算監管準確嵌入預算編制、執行、決算的重要環節和關鍵節點,實現對預算的全過程控制,從而有效化解各環節、節點的操作風險,提高管理成效。如在對天津市農村危房改造監管中,天津專員辦通過采取嵌入業務流程監管模式,在項目啟動時及時跟進,從危房檔案、資金、施工現場等關鍵點切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發出預警、跟蹤整改,不僅糾正了有關部門管理混亂問題,促進了工程建設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有效防止了虛報騙補現象的發生,確保了預算資金的安全。
根據資金的性質規模、項目重要程度、風險等級、監控成本等因素合理劃分監控對象的類別,對不同類別實施不同的監控策略。如對重點監控類,可采取主動式監管,定期開展走訪調查、專項核查、委派專人監管等,確保動態掌握其預算執行信息;對一般監控類,可采取被動式監管,要求定期報送執行數據、不定期約談、定期輪查等,輔助數據分析和信息排查,對發現的重大問題實施重點監控。一方面有助于拓展監管范圍,使各監管對象均不脫離監管,最大限度發揮監管效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實現專員辦監管資源的合理分配,有效節約監管成本。
在信息化、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監控手段信息化是科學履行監管職能、切實加強預算管理的重要工具。一方面要加快推進專員辦的信息化建設,盡快實現專員辦與相關業務司局信息管理系統的對接,積極創造條件推進專員辦與地方財政部門及屬地中央預算單位、國庫等的信息聯網,持續構建和完善預算執行動態監控體系,提升財政預算動態監控和分析處理能力。另一方面要打造信息化監管團隊,重視專員辦干部信息技術的學習培訓工作,增強信息化系統設備的應用和管理能力,提高信息資源的管理、開發和利用水平,逐步培養和鍛煉干部使用信息化的思維模式去分析和解決問題;鼓勵優秀干部和團隊在監管實踐中積極探索,研究開發新型數據管理和分析工具,推動核心技術的升級發展,提升對監控數據的管理和利用能力,推動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