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明,趙青松,杜麗莉,李 波,王明麗,成志鋒
(哈爾濱醫科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以器官系統為中心教學模式在內分泌與代謝病教學中的推廣意義
李 明,趙青松,杜麗莉,李 波,王明麗,成志鋒
(哈爾濱醫科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我國傳統醫學教育沿用以學科為中心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的優點是體現醫學學科的系統性、基礎性,循序漸進教學,缺點是學科界限過于分明,學科間存在交叉和重復現象,基礎課與臨床課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系,互相脫節等。以器官系統為中心教學模式打破學科界限,根據學科間的有機聯系,把具有關聯性的課程內容糅合在一起,實現多學科綜合,避免學科間的重復和脫節。在內分泌與代謝病的學習中應用以器官系統為中心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提升教學水平。
醫學教育;以器官系統為中心;內分泌與代謝病
我國醫學教育多采用以學科為中心的三段式教學模式培養醫學生[1]。該模式具有系統性和完整性較強、易于實施教學與組織管理、節約財力等優點,但是其學科界限過于分明,一些前后承接的學科之間缺乏緊密聯系,同時學科間存在過多交叉和重復。1993年,愛丁堡世界醫學教育高峰會議推薦了以問題為基礎和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等綜合性教學模式。在內分泌與代謝病的學習中應用以器官系統為中心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提升教學水平。
縱觀醫學教育的發展歷程,有兩種教學模式先后在不同歷史時期成為醫學教育的主導模式,即以學科為中心教學模式和綜合性教學模式[1,2]。
1.1 以學科為中心教學模式
我國傳統醫學教育沿用了幾十年的以學科為中心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是以某一特點(如宏觀形態、微觀形態、病理功能、疾病臨床特點)為主線,形成獨立學科,進行以學科為中心的三段式教學,按照醫學基礎課學習、專業課學習和臨床實習3個階段培養醫學生。該教學模式的優點是體現醫學學科的系統性、基礎性,循序漸進教學,方便教學實施與管理,節約財力等;缺點是以教師講授為中心、以學科為中心,學科界限過于分明,學科之間存在許多交叉和重復現象,基礎課與臨床課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系,互相脫節等,導致學生課業負擔過重,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不利于培養整體觀。這些缺陷嚴重影響了對學生創新精神和操作技能的培養。
1.2 綜合性教學模式
綜合性教學模式以以問題為基礎(PBL)教學模式和以器官系統為中心教學模式為代表。1993年,在愛丁堡世界醫學教育高峰會議上,多數專家肯定了這兩種模式,認為它們是20世紀世界醫學教育改革的里程碑,從而掀起了世界醫學教育教學改革的高潮。(1)PBL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課程體系,圍繞臨床問題組織相關教學內容。其優點是加強了教學內容與臨床的聯系,精簡了課程,使學生早期接觸臨床,教學直接從工作實際出發,提高了學生獨立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缺點是缺乏基礎知識的系統性。(2)以器官系統為中心教學模式:打破了學科界限,根據學科間的有機聯系,把各器官系統具有關聯性的內容緊密聯系在一起,實現了多學科綜合,在滿足教學目標要求的基礎上盡可能減少學科間的重疊和交叉,節省了時間,使學生對每一器官系統從宏觀到微觀、從正常結構功能到異常改變及其臨床表現形成一個整體概念。該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的學科界限,根據人體的器官系統重組教學內容,實現了機能與形態、微觀與宏觀、正常與異常、生理與病理等的綜合,強化了培養目標,提高了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素質教育的精神。
我院在學習借鑒國外醫學教學改革經驗的同時,結合我國國情,在本科層次內分泌與代謝病教學中實施以器官系統為中心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本,從培養對象的需要出發,打破了傳統的以學科為中心教學模式,促進了學科間的融合,向著課程的綜合化方向發展,以期為學生提供最優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從而實現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2.1 按照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醫學課程模式重構課程體系,編寫內分泌與代謝病新教學大綱
根據醫學學科間的有機聯系,把具有相關性的課程,如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內科學等進行綜合和重組。根據重組后的課程體系和專業培養目標,編寫相應的教學計劃與教學大綱。新的教學計劃將形態學、機能學、病理學等有機結合起來,保持相對完整的教學體系,同時注意與原來各學科內容的融合、滲透,避免知識點的重復。
2.2 突破傳統教材思路,形成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內分泌與代謝病課程體系
為了科學合理地整合基礎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教學內容,成立教學小組,組織以“分子—細胞—器官—系統”為主線的教學,精選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內科學等課程中的內分泌與代謝病相關內容從正常和異常兩個方面進行有機融合,編寫內分泌與代謝病課程教案,使學生對內分泌與代謝病的基礎醫學及臨床醫學知識體系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加強各門醫學基礎課程之間的銜接以及與臨床學科的聯系。如“內分泌系統”的內容包括:(1)內分泌系統的組織解剖;(2)內分泌系統的生理;(3)內分泌系統的功能及調節;(4)內分泌系統疾病的病理生理變化;(5)常見內分泌系統疾病的治療;(6)內分泌系統疾病的預防。這種模式有利于學生對基礎醫學知識的系統掌握,符合學習規律,能夠提高學習效率。根據學科間的有機聯系,我們把具有關聯性的課程內容進行整合,便于學生形成醫學整體觀。重組基礎醫學課程,深化教學內涵,對各門課程進行大膽整合。在教材編寫上,打破學科界限,學生在專業基礎課中只需學習總論和各論兩部分內容,避免以往每門課一本教材,各門課互不相干的現象。制定新的教學大綱,分配科學合理的教學時數,在教學中實施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穿插病例分析的教學法,有利于學生構建完善的醫學知識結構及臨床思維的形成。以往學生在學習基礎醫學課程時,往往會有方法上的誤區。學生對大學的學習目的不明確,感到無所適從,有些內容很抽象,如解剖和組織學需要記憶的內容較多,學生缺乏感性認識,只是死記硬背;有些內容涉及一些較復雜的機制,如內分泌系統的反饋調節機制,學生很難理解,導致學生往往過于注意一些局部細節,而忽視對整體的把握?,F有的課程結構前期為基礎醫學課程,后期為臨床醫學課程,在基礎醫學階段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興趣,容易產生厭學情緒。整合后的教學內容突出重點和實用性,積極引導學生重視基礎醫學知識的學習,為培養優秀的醫務工作者奠定堅實基礎。
2.3 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2.3.1 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改革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采用啟發式和自學指導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尋找答案、解決問題,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此過程中,教師指出重點和難點,引導學生主動、有效地掌握教學內容。新的課程體系、新的教學方案,必然需要新型的教師團隊。根據需要將各學科教師重新編組成以器官系統為單位的課程教學小組,負責教學工作,開展輔導、答疑等教學活動,選派有豐富教學經驗的高年資教師承擔教學工作,任課教師相對固定,以保證教學質量。要求教師有較寬的知識面和相關學科知識,掌握最新的前沿知識,不但有靈活的教學方法,還有準確把握局勢及觀察、評價學生的能力。定期組織有關專家對教師進行以器官系統為中心課程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培訓。通過任課教師相互聽課,使教師能夠更好地掌握交叉學科的知識,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以集體備課的形式討論內分泌系統相關知識的銜接問題,既保證重要知識點的連續性、循序漸進性,又避免知識點重復,節省時間。2.3.2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 教學中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根據課程內容自制教學課件。采用啟發式、提問式、自學指導式結合的新型教學方法,增加討論課,每周安排時間展開討論,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先進教育理念、合理的教學方式、高效的管理機制,培養教師的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提升中青年教師的綜合素質與學術水平,從而提升教學整體水平。
2.3.3 增加病例討論 在教學安排上,增加了病例討論課。根據教學內容選擇臨床典型病例,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并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總結、點評,從而提高學生運用醫學基礎知識分析臨床病例的能力。以器官系統為中心教學模式能培養學生自己尋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信息收集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2.3.4 集中時間見習 每周集中半天時間安排學生臨床見習,開展床邊教學。通過早期接觸臨床,培養學生臨床思維,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
經過我們對以器官系統為中心教學模式的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學生對以器官系統為中心教學模式的滿意率遠遠高于傳統教學模式,學習成績明顯提高。以器官系統為中心教學模式得到了學生的普遍認可,學生一致認為該教學模式既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又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分析、處理問題能力及自學能力,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教學模式。我們認為,以器官系統為中心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投入相關知識的學習中,對提高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有積極意義。以器官系統為中心教學模式符合學生的思維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綜合能力,為其進入臨床打下堅實基礎,是一種以提高學生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模式[3]。
我們創新地在本科層次內分泌與代謝病教學中采用以器官系統為中心教學模式。實踐證明,該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醫學知識,使其對疾病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同時該模式也符合學習規律,學生通過對知識的全面獲取,進而將知識有效運用于對臨床病例的分析中,提高了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具有明顯優勢,值得進一步推廣。
[1]劉鵬.醫學綜合發展課程模式的歷史回顧與特征分析[J].西北醫學教育,2006,4(2):158-159.
[2]高音.淺談對“以器官系統為中心”教學模式的認識[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2,12(8):105-106.
[3]Cao Y,Yao L J,Zhang C J.Understanding of“organ system centred”teaching model[J].China Journal Modern Medicine,2002,12(15):105.
G420
A
1671-1246(2015)11-0052-03
注:本文系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JG201301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