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以來,A股正在經歷一場中外罕見的股災,至7月8日短短半個多月里A股大盤跌去30%,深成指、創業板指大跌近40%,市值蒸發數以十萬億計,很多個股跌去50%以上,千股跌停潮連續多天出現。國家竭力救市,救市手段層出不窮,央行雙降、養老金籌劃入市,央行充實流動性,國家隊組織數千億資金接盤,證監會出臺一系列維穩、安撫措施。但市場有自己的運行規律,有上漲自然有下跌,這是永恒不變的規律,下跌趨勢何時逆轉還是未知數。
中國人民銀行7月8日指出,為支持股票市場穩定發展,中國人民銀行積極協助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拆借、發行金融債券、抵押融資、借用再貸款等方式獲得充足的流動性。中國人民銀行將密切關注市場動向,繼續通過多種渠道支持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維護股票市場穩定,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了國務院督查組對18個省份和35個部門、單位重點督查情況的匯報,對相關地區和部門主動有力抓好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政策落實予以充分肯定,同時要求抓緊整改發現的問題。會議確定,一是各級財政將已收回沉淀和違規資金2500 多億元,加快統籌用于急需領域;國務院將239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存量資金調整用于在建重大項目;對閑置土地處置不力的收回年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二是督促加快鐵路、農村公路和重大水利等建設,保證完成全年目標。通過專項債券及其他市場化籌資,支持國際產能合作。三是對涉農資金整合、放寬公積金使用、政務信息共享等方面落實不到位的事項掛牌催辦。四是抓緊清理阻礙改革推進、政策落地的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加快修訂財政、投融資等管理規定和市場準入、產品服務等標準。各地要結合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各部門要加強服務,幫助地方解決難題。對明顯不作為、整改不力的要約談問責。建立健全常態化督查機制,確保各項政策取得實效。
發改委最新文件明確提出,允許企業使用不超過40%的募集資金償還銀行貸款和補充運營資金;允許滿足條件的企業發行債券,專項用于償還為在建項目舉借且已進入償付本金階段的原企業債券及其他高成本融資。
根據1-5月份各地投資數據,資源大省和重工業比重大的地區投資增速有所好轉。例如,遼寧、吉林、內蒙古、陜西、云南、山西、寧夏、湖南等地1-5月的投資增速比1-4月的增速已經有所加快,但部分地區規上工業增速仍低迷,且排名在全國靠后。1-5月,全國投資增速繼續放慢,而這些地區與全國不同的原因在于部分地區房地產投資以及第三產業投資轉好。但是,這些地區第三產業投資仍難以彌補工業投資放慢的空缺。有學者分析,這與第三產業投資資金匱乏以及民營投資未能加快有關。
人社部就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4)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表示,從養老保險來看,近期還是不斷加大擴面征繳力度,夯實繳費基數,提高參保的繳費能力。從長遠看,要綜合采取各種措施,打組合拳。比如說實施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實行漸進式的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加強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進一步完善養老保險的個人賬戶等方面。通過這樣一系列的組合政策,來拓寬資金籌集的渠道,增強基金自身的收支平衡能力,為降低費率創造條件。
2014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結果日前已向社會公布。7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加強對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對于提高公共資金統籌能力和使用效益、使積極財政政策更加有效,改進政府管理,具有重要意義。為此,一要建立整改臺賬,明確時限,嚴格問責,著力在完善制度上下工夫,堅決防止一些問題屢改屢犯。整改情況11月底前報國務院,并向全國人大報告后公布。二要以整改為契機,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轉變政府職能力度,及時修改完善與改革發展不適應的規章制度,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增強經濟發展“內力”和后勁。三要建立健全監督制約長效機制,加大對騙取財政資金、侵占國有權益等行為的打擊力度,確保公共資金安全有效運行,發揮最大效益。
國家統計局新聞表示,從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等公認的衡量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指標來看,今年以來國民經濟運行總體處于合理區間。首先,經濟增速基本平穩。農業生產形勢良好,夏糧豐收在望,為經濟穩定運行奠定了良好基礎。工業生產總體平穩,1-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與一季度基本持平。服務業保持快速發展,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高技術服務業等增長較快。第二,就業形勢總體穩定。5月份,國家統計局統計的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1%左右。調研情況表明,不少企業仍然面臨結構性缺工問題。第三,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溫和。1-5月,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3%。第四,貿易順差保持較大規模。1-5月,貨物貿易順差13319億元,為去年同期的3 倍。
與此同時,隨著前期出臺的各項穩增長政策和改革措施效果的進一步顯現,國民經濟有望延續近期的好轉態勢:受市場需求有所回暖帶動,房地產投資有望扭轉下行趨勢;受諸多改革措施激發,市場活力將持續釋放;受消費升級效應帶動,消費需求有望繼續發揮穩定器作用;企業預期穩定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