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淑娟
(濮陽市衛生學校,河南濮陽 457000)
角色扮演法在老年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伍淑娟
(濮陽市衛生學校,河南濮陽 457000)
角色扮演法;老年護理學;教學應用
角色扮演教學法是1967年由Fannin Shaftel和George Shaftel提出的,通過表演問題情境和討論表演來探索感情、態度、價值、人際關系問題及解決策略[1]。老年護理學是研究、診斷和處理老年人對自身現存的和潛在的健康問題反應的學科。老年護理學強調保持和恢復、促進健康,預防和控制由急、慢性疾病引起的殘疾,發揮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實現老年機體的最佳功能,保持人生的尊嚴和舒適生活,直到死亡[2]。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預計到2025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8億,占總人口數的20%。因此,中專護理專業開設的老年護理學課程主要包括老年人居家護理、老年人常見疾病護理等,學生在學習這些內容時普遍反映內容枯燥、無趣,尤其是無法體會老年人的真實感受,故而在講授本課程時應用了角色扮演法,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收到了良好效果,現介紹如下。
中專三年制護理專業在校學習的二年級學生,絕大部分為女生,年齡16~20歲。
2.1 準備階段
2.1.1 教師準備根據教學大綱的重點內容和要求,挑選出適合角色扮演法的相關內容,如居家護理、心理護理、疾病護理等。提前兩周安排角色扮演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以充分的準備時間,每兩個學時指定4~5組進行表演。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案例編寫的方法,其方法有兩種:一是教師設計。教師講授設計案例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二是學生自行設計,教師審閱。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案例編寫要求,包括表演內容、時間、參演人員等。要求每組在展示之后上交本組所編案例的電子版。
2.1.2 學生準備老年護理學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角色扮演法,在上課之初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6個人左右,分組時主要采用自由組合,之后要求每組起一個組名,制訂一個組訓,選舉一名組長和一名發言人。每組在接受扮演任務后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角色扮演案例,進行資料收集、編寫腳本、角色分配和角色練習,鼓勵學生多利用圖書館和網上的資源查閱相關資料。
2.1.3 場地準備以講授為主的傳統式教學方法主要是在普通教室上課,有一間教室、一個講臺、一支粉筆、一位教師、一組多媒體,沒有表演場地,而角色扮演教學法恰恰需要給學生一定的表演空間,因此在實施角色扮演法教學時場地選擇在寬敞而明亮的實驗室,學生圍坐在表演者四周。另根據我校的實驗條件,將場地選在護理實驗室形體訓練房,此教室較為寬敞,活動空間較大,而且四周都是鏡子,學生可以觀察到自己的表演。另外,此教室屬于護理實驗室,有利于學生從實驗室借用表演所需的物品,如血壓計、床單位等。
2.2 實施階段
(1)教師引入課題,強調角色扮演的規則和順序,盡量讓學生自告奮勇進行表演,而不是采取點名的形式。起初學生由于羞澀不愿或不敢表演,此時引入競爭機制,給優先表演的學生以鼓勵或獎勵,慢慢建立學生的自信,直至由被動表演轉變成主動表演。
(2)確定表演順序后,從第一組開始依次進行表演,每組表演完后先由學生討論發言,提出優點、缺點,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提出意見和改進措施。一般兩個學時可完成4~5組的角色扮演,要求每組學生表演時先報自己的組名、所演內容的名稱、參演人員及所扮演的角色。
3.1 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角色扮演教學法運用于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編寫案例,而且要求學生對所編寫案例進行表演,但無論是在編寫案例還是在表演案例時都需要全組學生共同協作,發揮集體的力量,提高團隊協作能力。在編寫案例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從臨床實際出發,分析、解決問題,在表演過程中學生置身于醫院的場景之中,面對可能遇到的種種問題,圍繞現實情境自覺進行知識整合,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的思考、分析和研究,最后通過討論取得最佳的表演效果,故而角色扮演法大大縮小了學校教學與臨床的差距。與傳統的以授課為基礎的教學方式相比較,角色扮演法最大的優點是將學生長期以來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表演過程中,學生需要用語言、動作將所編寫的案例內容展示出來,這就需要一定的語言溝通能力、表演能力,包括醫護間的溝通、護患間的溝通、護士與患者家屬間的溝通、護士與護士之間的溝通等,經過多次的表演練習,提高了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綜上所述,學生在這兩個過程中互相幫助、互相提高、互相質疑再釋疑,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以不斷提高,為將來的臨床實習及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2 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
相較傳統教學方法,角色扮演教學法對教師的知識結構、臨床實踐經驗、專業水平、駕馭問題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更要具備臨床實踐經驗和教學經驗。二是在角色扮演法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自己通過各種方式查閱資料,進行案例編寫,在此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能針對這些實際問題聯系臨床實踐進行分析,并能向學生進行講解,從而督促教師不斷學習、不斷鉆研業務,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處理疑難問題、駕馭課堂的能力。由此可見,在角色扮演法教學中,教師不再是簡單地把知識、經驗、信息傳遞給學生,而是實現教與學雙方的思想碰撞、經驗共享。
3.3 提高了教學效果
角色扮演法可以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使學生真正“動”起來,他們通過編寫案例、模擬患者、角色扮演等方式進行表演,而不是簡單地執行基礎護理工作[3],即通過自主實施等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角色扮演教學法讓學生自主獨立地完成整個案例的編寫與表演,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轉為主動,使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轉變成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提高了教學效果。角色扮演教學法的優勢在于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寓教于樂,形成團隊意識,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法充分了解了在臨床中如何對待患者、患者真正需要怎樣的護理,許多學生說,表演的過程就像自己親身經歷一樣。另外,角色扮演教學法需要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術進行融會貫通,如患者入院后采集病史,為患者測量血壓,這使學生所學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得到加強與鞏固,使他們受益匪淺,教學效果優于傳統灌輸式教學法,學生也喜歡且樂于接受這種教學形式。
角色扮演教學法在護理教學中應用符合現代學習觀,使學生想學、會學[4]。在老年護理學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用角色扮演教學法,解決了案例編寫不足、角色扮演專一、課堂秩序較難維持等問題,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提高了護理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值得在護理教學中推廣應用。
[1]劉青華,王春華,江城梅,等.角色扮演教學法在營養專業人才培養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9):38-39.
[2]王玨輝.老年護理技術[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
[3]陳清清,林小蘭,龍波,等.雙因素理論在護生實習后期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32):3903-3905.
[4]楊翔宇,高靜,吳晨曦,等.角色扮演法在老年護理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西南國防醫藥,2013,23(3):318-319.
G424.1
B
1671-1246(2015)24-00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