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光輝
(濮陽市衛生學校,河南濮陽 457000)
我國社區護理現狀分析及其長期護理策略
薛光輝
(濮陽市衛生學校,河南濮陽 457000)
針對我國社區護理人力資源匱乏、社區制度尚不健全、社區服務能力不足的現狀,提出適合當前國情的社區長期護理對策,如發展社區護理教育、完善社區護理體制、健全社區衛生服務體系。
社區護理;現狀分析;護理策略
社區護理是社區衛生服務的一部分,是將公共衛生學和專業護理學的理論相結合,應用于社區人群健康促進和健康維護的一門綜合學科。目前中國社區衛生保健服務工作在各地已積極開展,但由于中國社區護理保健工作的發展起步較晚,從理論到實踐都與世界水平有較大差距,社區護理在社區衛生服務中還沒有完全顯現出其應有的作用。因此探討我國社區護理的現狀及長期護理策略,對做好社區護理工作、進一步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1 人才資源匱乏
我國從事社區衛生服務的護士僅10萬人左右,不到全部護士的1%。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社區護理要形成一支穩定的隊伍并發揮其功能,約需占護理人員總數的一半以上。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社區護士與社區醫生的比例應為2∶1或4∶1。侯淑肖等調查發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平均占衛生技術人員的31.2%,醫護比例為1.6∶1;社區衛生服務站護士平均占衛生技術人員的33.3%,醫護比例為1.5∶1。施永興等針對上海3家醫院10個社區調查顯示:每名護士服務的社區居民平均為15 706人,世界衛生組織制訂的標準為2 620人。由此可見,我國社區護理從業人員的比例處于非常低的水平,離國際標準還相差甚遠[1]。
1.2 社區制度尚不健全
社區護理仍然停留在滿足人們生存型護理需求的層面上,而滿足健康型和發展型護理需求的能力明顯不足。社區護理基本處于自發、無規范、無評價狀態,護理人員的績效難以量化,不能準確客觀地評價護理人員的業績,極大地影響了社區護理人員的積極性,難以形成專業優勢。社區護理體制滯后還表現在缺乏有效的政策、財政支持,衛生資源分布不均,對基層衛生保健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較少,投入在社區護理上的資金更少。社區護理體制的滯后嚴重制約著社區護理的發展[2]。
1.3 社區服務能力不足
社區護理人員的職稱和學歷水平均較低,大部分社區護士為初級或中級職稱,學歷多為中專學歷,遠遠不能滿足當代護理的需求,同時部分護士既缺乏臨床護理能力,又缺乏社區護理服務經驗。另外,社區護理工作存在很多難處。譬如:重醫輕護,待遇不高,護士流動性大,社區護理人員奇缺;護士勞動強度大,超負荷勞動,社會地位低,上門隨訪或家庭護理等占用了很多護理操作時間,使護理工作效率低下;大多數社區護理需要護士單獨完成,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護士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同時社會上對社區護理工作仍有偏見,對于求醫治病,人們大多會選擇醫院就醫,有些人對社區護士獨立自主地完成社區衛生保健服務持懷疑態度,社區居民從護性低。
2.1 發展社區護理教育
社區護士必須是具有較全面的護理知識和人文知識的全科護士。因此,加強社區護士的崗位培訓、繼續教育是護理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將社區護士繼續教育培訓的標準納入護士管理條例,迅速將社區護士繼續教育管理規范化、制度化,并將繼續教育制度與社區護士準入制度相結合。在建立社區護士繼續教育、崗位培訓制度的基礎上有計劃地加快社區護士培訓速度。采取靈活多樣的繼續教育方法,將學分制與證書制結合、長期與短期結合、課堂授課與網上學習結合。一方面,通過培訓班、講座、進修學習、遠程教育等方式擴大崗位培訓的覆蓋面,有考核、有評價,使培訓真正收到實效。還可以組織社區護士定期到護理學院聽課、參加學術會議等,盡快提高社區護士的社區護理理論和技能水平及對社區護理核心內涵的認識。另一方面,通過成人教育等繼續教育途徑提高社區護士的學歷水平,使其系統學習社區護理學科知識和技能,進一步完善護理學知識結構,真正成為社會需要的合格的社區護理人才[3]。
2.2 完善社區護理體制
逐步建立較為系統完善的護理體制,如家庭病床、康復護理、家庭臨終關懷和健康教育,提高社區人群對社區健康服務的信任與依賴程度。完善任職資格制度,以良好的待遇吸引大批優秀護理人才參與社區崗位的競聘,吸引護理人員到社區工作,并在職稱晉升時給予優先考慮。把主要健康問題解決在社區,真正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2.3 健全社區衛生服務體系
社區衛生服務體系要依托現有的基層衛生機構,形成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為主體,其他醫療衛生機構為補充,與上級醫療機構實行雙向轉診的基層衛生服務網絡。健全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議如下:(1)從事社區衛生服務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必須具有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認可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資格,對社區衛生服務人員要進行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培訓與考核,競爭上崗。(2)不斷改善社區服務方式,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務,積極搭建社區信息化平臺,引入社會力量特別是專業社會工作組織參與,以滿足老年群體多樣化的需求。(3)形成無縫隙護理模式,護理人員可以通過定時家訪、電話追蹤、定期隨訪、定期免費體檢等方式,對老年人健康和功能狀況進行評估,建立個人健康檔案,提供適當的護理和其他健康保健服務。
綜上所述,社區護理是護理專業發展中的一個新生事物,它是社會發展、科技騰飛以及醫學模式轉變的必然產物,是促進健康、保持健康、預防疾病和恢復健康的重要途徑。限于國力,我國的社區護理發展存在很多不足,需各界人士不懈努力。
[1]管惠娟,尹娜,梁萬年.我國社區護理隊伍的現狀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0(10):1064-1067.
[2]周鋒.社區護理現狀分析及對社區護理教育的思考[J].中外醫療,2010(3):140-141.
[3]馬淑華.從社區護理現狀探討社區護理學科教育的必要性[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2):87-88.
R193
A
1671-1246(2015)24-01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