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西部現代物流園開發公司 杜履平
現在,中國的物流金融發展過程里,參加單位包括金融部門、中小型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其中金融部門是主要參加部門,第三方物流公司則主要擔任監管的職責,其收入的來源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即服務和監管費用。所以,在社會上有這樣的現象,物流企業覺得效益不景氣,怨聲載道,原因在于物流企業的規模不大,沒有形成一定的氣候,另外還有我國的的政策對物流經營的權限約束,導致物流企業無法單獨承載物流金融的服務。
我國在物流金融實踐中形成了以下模式:
1、代收物流貨款
就是為了雙方的利益,為了減少一些時間上的浪費,貨運公司會幫助發貨方收簽貨款,最后同發貨方一并結算,收取一定的服務費。
2、物流銀行
又擁有“物流銀行質押貸款業務”的簡稱,也就是銀行將符合下列要求:價格浮動較小、市場熱銷、流通性較快同時符合別的相應質押物標準的商品視作授信條件,并通過物流企業來監管,統籌資金、信息及物流,憑借專門的物流管理系統,給用戶提供集相應多種服務為一身的綜合性服務業務。
3、融通倉
實現了金融服務和物流、倉儲三者間的有效融合,便于宏觀調控和監督,充分發揮出相關資源的優勢。融通倉對優化供應鏈的運行速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地降低經營的風險,拓寬金融機構服務的廣度,提升企業的利潤能力。
從1992 年開始,中國儲運就放眼對倉單質押業務的開發,醞釀至1999年該項業務的開發取得了成功。發展至今年中國儲運已經成功地向500 家左右企業提供該項業務的服務[1]。從有關文獻中可知道,大多數學者認可風險問題是物流金融中的主要問題,其中核心是風險的預防及控制問題。最近我國的物流金融實踐活動也非常活躍。2014年6月倉單質押型貸款業務首次出現于廣發行[2]。深圳發展銀行全力構建供應鏈金融的"專賣店"框架體系,該模式的推行進一步豐富產品類型,擴寬了銀行金融服務的范圍,能夠快速地為供應鏈各個節點提供服務。對于我國的企業而言,可以按照自身的情況實現對融資產品的選擇。2007 年的十一月,UPS 與我國的銀行共同合作,包括招商、深圳發展以及上海浦發等銀行在內,在其旗下的資本公司運作下,引入了物流金融業務,它也因此開拓了我國物流金融的道路。物流新興企業增多、多層級的金融活動持續繁殖,整合金融機構才是此類業務慢慢興盛的標志。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持續發展,物流經濟行業業務的持續改進,國內與金融有關的法律制度體系的日趨完善,進一步在建立物流園區的基礎上,進行一種有區域性和區域間的新的物流經濟業務,即公共信息共享下物流園區的經濟業務。假設把物流業在國民經濟中得地位比作人類得大動脈,那么物流園區在其中的地位就相當于一個獨立的小循環系統。在物流區內,涵蓋有生產活動、物料的互換以及關聯公司產品的銷售等的監督,這樣就為物流園區物流金融公共信息平臺的構建創造了有利條件,用于每個企業之間的資金流通的監督管理以及熟悉園區企業的資金需要。對于物流園區而言,可以將其作為借貸的中間人,對其中的用戶提供必要的資金與信息,在其內部實現對資金的借貸。如此同時,可以再進一步達到物流園區間的物資消息的借貸流通。也就是講物流園區間資金的借貸可以在公共的信息平臺下進行。總而言之,公共信息平臺上物流園區內部的借錢和貸款是內部客戶公司之間的資金供應和需求信息溝通和資金調撥構成的。
首先,為了給企業的信用相關的資料提供一個支持,就需要在物流圈內建立一個關于資金信息交換的平臺,并明確資費標準以及制定使用平臺的制度。同時供應兩種平臺:第一種是自主選擇平臺,第二種是對沖選擇平臺。前者是物流園區將不同得客戶公司經濟供需狀況、資金償還、資金運用的狀況統一遞交到信息平臺上,供有需求的有關公司挑選;后者是將物流園區內得客戶經濟供應與需要狀況決策權交給信息平臺的控制方,其就會按照客戶指定的交易范圍,達成統一得交易促成。自然而然,對還沒有完成的交易可以使用自由擇取的平臺,展開自主交易。
其次,構建園區間資金信息平臺。通過有效構建相應的園區內的信息平臺,能夠使得服務的范圍進一步拓寬,為客戶提供更為便捷的資金服務,此外,園區間平臺的構建能夠形成一種互相監督的狀態,減少借貸的安全隱患,進一步發揮出資金的使用價值。
物流園區信息平臺在網絡技術和計算機遠程技術的支持下沖破了傳統物流金融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對促進現代物流的金融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公共物流經濟信息網具有很多公開的消息體系和聯系途徑。公司使用平臺的硬件設備,數據庫、可信的商業功效滿足公司的消息溝通、數據共享、業務交流、政策支持等信息化管理。物流園區包含很多,因為中國有關機構典型的整體調控,不容易把握物流進程的實際狀況,所以不易表現其調控效果,這是中國物流領域長久以來發展緩慢的首要原因。對于物流金融信息平臺相關政策落實以后,應該能夠保證進行具體而有效的材料處理、收集等處理,能夠有效進行引導和監督相關的電子物流交易市場,保證遵循一定的物流法律的要求,能夠有效完善競爭方式,保證有效落實好政府職能工作。
[1]蔡旺.基于物流基地的西部物流金融發展研究--以廣西百色市為例[N].鄂州大學學報,2013,(3):25-27
[2]樊麗芬,張軍,張德海.保稅物流金融運營模式設計與分析[J].江蘇商論,2012,(8):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