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商學院 譚哲一
綠色物流是指以減少對于環境的污染、減少對于資源的消耗為主要目標,利用先進物流技術規劃和實施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動,以經濟學一般原理為基礎,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理論、生態經濟學理論、生態倫理學理論、外部成本內部化理論和物流績效評估的基礎上的物流科學發展觀,使得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得到統一的一種物流活動。
在物流活動中,運輸是對于環境影響最大的環節之一,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運輸過程中產生的嚴重的噪音污染與大氣污染。二是在運輸過程中,不合理運輸線路較多,易使運輸車輛的油耗增大、噪音污染以及大氣污染情況加劇。三是設備老化嚴重,油耗高、噪音大、對于環境的污染較新型貨車更大。
一方面,在保管環節中,對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的部分保管措施不當極易引發對于周邊環境的污染與破壞。另一方面,保管措施本身對于環境存在污染。
流通環節的換進污染主要集中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流通加工過程中,加工點較為分散,資源利用率低下,并且加工店分布的不合理容易導致運輸環節對于環境的不良影響。另一方面,流通加工環節的流程規范性不高,廢棄物亂排放現象普遍。
過度包裝現象嚴重,包裝只需起到其保護商品、利于運輸、利于銷售的作用即可,并且,所用包裝材料多為一次性、不可降解材料,無有效手段對包裝材料進行二次利用,如若隨意丟棄,亦無法降解,資源浪費嚴重。
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在綠色物流的相關理論研究方面還處于相對落后地位,并且對于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還遠遠不夠。在我國的物流企業中,任然缺少既具備環境保護的相關知識又具備物流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首先,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對于綠色物流的重視程度不高,研究不夠透徹,相關的師資也較為缺乏。其次,綠色物流在我國仍處于初級階段,大部分院校、企業對于其的重視程度不高也是導致專業人才缺失的原因之一。最后,雖然部分企業引進了國外的一部分物流人才,但是由于對于我國的物流行業現狀了解不足,導致一些對于境外企業切實有效的方法無法在國內起到相應的作用。
通過媒體宣傳綠色物流,在誰會中營造綠色物流的易使,為其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首先,是樹立綠色物流的觀念。在人民群眾中樹立“綠色物流與我息息相關”的觀念,讓國人意識到綠色物流不僅僅與物流企業相關,與普通百姓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從而合理消費杜絕浪費。其次,是提高企業綠色物流的意識。是企業明白綠色物流所能帶給物流企業的益處,使企業所有成員的社會責任感得到提升,環保理念得到強化,環保意識得到加強。最后,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消費觀。現今國人還為從根本上認識到可持續發展的意義,浪費情況仍然嚴重,只看包裝不看實質的攀比心理仍然存在,需通過媒體以及政府宣傳等手段使公眾認識到地球資源的有限性、稀缺性、重要性。并且,在此基礎上使公眾樂意選擇綠色產品,支持資源回收再生產,從而從根本上杜絕過度包裝,轉變企業生產觀念,從而為綠色物流的普及帶來良好環境。
政府、企業以及消費者應起到自身硬起到的作用,找準自己在市場中的定位,發揮好自身的作用。
政府應該起到其“有心之手”應有的作用,對綠色物流的相關產業進行扶持,打消企業在資金方面的擔憂,使其可一心一意進行綠色物流,為其打造良好的成長航環境。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對于綠色物流的相關扶持包括:削減稅收、補貼等形式刺激綠色物流的發展,并且通過法律制度例如:《環境保護法》、《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等來制約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的發展,從而鼓勵企業發展綠色物流。
企業應當做好戰略規劃,提高綠色物流的操作水平。從根本上解決物流生產、運輸、流通加工等環節上的污染排放問題。通過合理規劃路線、選擇配送中心、選擇加工中心、改良設備上,達到減少資源的消耗,并且提高產能目標的可持續發展,并且提高行業內綠色物流與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消費者應積極倡導綠色消費,加強可持續發展觀念。通過綠色消費的行為使高耗能、高污染的非綠色企業退出消費市場。從而進入真正的綠色物流時代。
在高校以及企業中,引進國外的先進管理方法,并更具我國的國情進行改進,使這些方法可以適應真正契合我國的物流行業。并且,在高校中增加綠色物流的相關課程,是學生可以跟多了解綠色物流的具體操作流程,并且提高學生的綠色物流應用水平。
[1]俞振華.發展我國綠色物流的對策研究[J].北上廣文網
[2]劉燕.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物流[N].貴州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8